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這部書展現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發布時間:2022-09-29 16:13:00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路豔霞

  北京是如何從(cong) 北方邊陲發展為(wei) 全國首都的?考古工作者是如何從(cong) 地下之城破解北京前世今生的?《北京三千年:從(cong) 考古發現看北京建城史》近日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值得關(guan) 注的是,本書(shu) 以數十年北京城市考古資料及研究成果為(wei) 積澱,北京日報記者以獨到的視角和寫(xie) 作風格為(wei) 底色,通過紀城、紀史、紀事、紀物、紀人的獨特手法,展現了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考古視角 講述北京城市發展史

  《北京三千年》由北京日報特別報道部精心策劃,以西周燕都、漢代燕地、唐幽州、遼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中都7個(ge) 曆史節點,通過11章的內(nei) 容展開。出土的青銅器、玉器、漆器、陶器300多件珍貴文物喚醒沉睡於(yu) 地下、淹沒於(yu) 曆史塵埃中的古老記憶,這座城的每一步足跡都深埋於(yu) 地下。通過這本書(shu) ,揭開曆史的麵紗,破解北京城市形成密碼。

  北京日報特別報道部記者黃加佳說:“考古是我們(men) 經常涉及的一個(ge) 題材。國內(nei) 著名的考古發掘,如殷墟、三星堆、滿城漢墓等,我們(men) 之前全都寫(xie) 過。”但她坦言,之前所寫(xie) 的考古題材都發生在陝西、河南這種考古大省,很少涉及北京本地。與(yu) 這些考古大省相比,北京考古有特殊之處。曾任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長的王武鈺曾對她說,北京麵積這麽(me) 小的一塊地方,考古發現幾乎涵蓋了中國曆史上的各個(ge) 時期,是非常難得的。從(cong)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舊石器時期的王府井古人類遺跡、新石器時期的上宅遺址,到西周至漢代的琉璃河遺址、大葆台漢墓、老山漢墓,再到中古唐、宋、遼,乃至北京成為(wei) 都城後的金、元、明、清,隨著地位日趨重要,北京的考古發現成果也越來越多。去年適逢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於(yu) 是特別報道部決(jue) 定聚焦北京本地的考古,從(cong) 考古發現的角度講述一下北京城市發展史。

  “我們(men) 在采訪前做了大量案頭工作,先後閱讀、參考了140多部著作和論文。”黃加佳說,其中,既包括專(zhuan) 業(ye) 性極強的考古發掘報告,也包括通俗易懂的大眾(zhong) 普及作品。

  深度解碼 搶救性采訪低調考古大咖

  特別報道部是北京日報的一支“特別”采編團隊。十餘(yu) 年來,他們(men) 創辦的“紀事”欄目已成為(wei) 《北京日報》的精品欄目。為(wei) 了展現北京三千年建城史,這個(ge) 寫(xie) 故事的四人團隊,全員上陣,無一缺席。

  在長達半年的采訪與(yu) 寫(xie) 作中,幾位記者采訪了北京考古界的十幾位大咖,他們(men) 中年齡最大的已有85歲。在談及這些考古人時,記者們(men) 有一個(ge) 共同感受:這些掌握曆史密碼的大咖,給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過於(yu) 低調,而走近考古大咖,更是不折不扣的搶救性采訪。

  北京三千年的建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燕都琉璃河遺址。記者們(men) 曾先後采訪過兩(liang) 位琉璃河考古隊隊長,田敬東(dong) 從(cong) 1973年開始,就再也沒撤離過琉璃河,盡管參加發掘的人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一幹就是27年半,直到2000年4月退休。記者孫文曄回憶,田老盡管疾病纏身,但一談起考古就滔滔不絕。

  黃加佳印象最深的則是采寫(xie) 《金中都:北京都城的起點》一文時北京文物研究所原副所長王武鈺的一段回憶。金中都考古發掘開始之前,他曾開車帶著著名曆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沿著正在施工的南二環一段一段考察。當時,拆遷工作已經結束,到處都是堆積如山的建築垃圾。走到白紙坊一帶,侯先生突然哭了。王武鈺嚇了一跳,忙問:“老先生,您這是怎麽(me) 了?”侯先生叨念著:“完了,完了!金中都徹底沒有了。”說到這裏,年過七旬的王武鈺眼圈兒(er) 紅了。黃加佳說,此後,幸虧(kui) 考古發掘及時介入,埋藏於(yu) 地下的金中都宮城遺址終於(yu) 浮出水麵。

  記者們(men) 還有一個(ge) 共同感受:考古人大多不愛社交、鮮少接受媒體(ti) 采訪,曾參與(yu) 明定陵考古的劉精義(yi) 便是如此。采寫(xie) 《漢代燕地:從(cong) 封國到郡縣》一文時,記者們(men) 還想再去請教劉精義(yi) ,此時才遺憾地得知他已去世。

  尋找鑰匙 帶讀者走進古都“地下宮殿”

  《北京三千年》從(cong) 策劃到出版曆時一年半,2021年2月簽約,2022年8月出版,近日正式上市。

  “北京日報特別報道部成立15年一直堅持深度敘事、非虛構的寫(xie) 作方式,既注重宏觀梳理,又有較強的細節化處理,多角度、多層麵深挖主題,融知識性、科普性和可讀性於(yu) 一體(ti) 。這本書(shu) 文風亦如此。”《北京三千年》項目策劃團隊負責人李勇說。

  據李勇介紹,該書(shu) 圖片側(ce) 重於(yu) 現場感以及文物細節呈現,用了四色印刷,主要是為(wei) 了保持文物的原有色澤與(yu) 所蘊含的文化信息。

  該書(shu) 剛一麵世,就引起業(ye) 內(nei) 人士的熱切關(guan) 注。北京地理學會(hui) 秘書(shu) 長王越評價(jia) 道,這本書(shu) 從(cong) 三千年前“武王滅紂,封召公於(yu) 北燕”到1927年“京師拆賣城垣案”等不同曆史時期的重大考古發現的角度講述北京建城的故事,角度很獨特。

  王越認為(wei) ,這是一本值得向熱愛北京、想了解北京的讀者推薦的好書(shu) 。(路豔霞)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