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作者:王一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專(zhuan) 題研討班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men) 黨(dang) 長期探索實踐和創新突破取得的成果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men) 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men) 黨(dang) 從(cong) 自身國情出發,對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進行長期探索實踐和創新突破取得的成果,也是我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必由之路。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經濟基礎薄弱,百廢待興(xing) 。當時的情況正如毛澤東(dong) 同誌所指出的那樣:“現在我們(men) 能造什麽(me)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為(wei) 改變這種狀況,我們(men) 黨(dang) 提出實現國家工業(ye) 化的任務,肩負起把落後的農(nong) 業(ye) 大國建設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工業(ye) 化國家的曆史使命。由於(yu) 缺乏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經驗,中國的工業(ye) 化是從(cong) 學習(xi) 蘇聯模式起步的。在完成恢複國民經濟的任務後,我國從(cong) 1953年開始實施第一個(ge) 五年計劃,確立了優(you) 先發展重工業(ye) 的指導方針。隨著計劃的實施,蘇聯模式的缺陷也暴露出來。毛澤東(dong) 同誌提出要以蘇聯經驗教訓為(wei) 鑒戒,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道路,進行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具體(ti) 實際的“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的道路。以毛澤東(dong) 同誌發表《論十大關(guan) 係》《關(guan) 於(yu) 正確處理人民內(nei) 部矛盾的問題》為(wei) 主要標誌,我們(men) 黨(dang) 對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認識。這個(ge) 階段的探索雖然經曆了曲折和艱辛,但仍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我國初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從(cong) 一個(ge) 農(nong) 業(ye) 大國轉變為(wei) 一個(ge) 初具規模的工業(ye) 化國家,為(wei) 改革開放後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物質基礎。
1978年召開的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開創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的曆史進程。黨(dang) 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wei) 大革命,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在科學分析國際國內(nei) 形勢、深刻總結曆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我們(men) 黨(dang) 對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進行新的部署。1987年8月黨(dang) 的十三大召開前夕,鄧小平同誌明確闡述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chan) 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jue) 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ge) 任務已經基本實現。第二步,到本世紀末,使國民生產(chan) 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ge) 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chan) 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我們(men) 黨(dang) 創造性地用“小康”這一充分吸收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髓的概念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在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黨(dang) 的十四大明確了我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黨(dang) 的十五大對第三步目標作出新部署,提出21世紀的第一個(ge) 十年實現國民生產(chan) 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黨(dang) 的十六大進一步提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的目標,在優(you) 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到2020年力爭(zheng) 比2000年翻兩(liang) 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明顯增強。黨(dang) 的十七大提出在優(you) 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liang) 番。這個(ge) 階段,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先後超過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日本,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實現了從(cong) 生產(chan) 力相對落後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曆史性突破,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體(ti) 製保障和物質基礎。
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和城鄉(xiang) 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順應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新要求和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新期待,為(wei) 確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如期實現,從(cong)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全局出發,提出“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將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置於(yu) 引領位置,把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作為(wei) 確保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戰略舉(ju) 措。黨(dang) 中央提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要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標誌性工程,並采取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ju) 措,打贏了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現行標準下9899萬(wan) 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jue) ,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奠定基礎。2021年7月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莊嚴(yan) 宣告:“經過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men) 實現了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麵建成了小康社會(hui) 。”在中華大地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標誌著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向前邁出新的一大步,在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yi)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了更為(wei) 完善的製度保證、更為(wei) 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wei) 主動的精神力量。
曆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式現代化是黨(dang) 和人民曆經艱辛探索、創新突破取得的寶貴成果,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於(yu) 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現代化通常指的是人類從(cong) 傳(chuan) 統社會(hui) 向現代社會(hui) 轉化的曆史進程。由於(yu) 西方率先推進工業(ye) 革命基礎上的現代化,以至於(yu) 有人把西方化、工業(ye) 化作為(wei) 現代化的代名詞和同義(yi) 語。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所處曆史方位不同,現代化也應有不同的模式和標準。一個(ge) 國家或民族選擇什麽(me) 樣的現代化模式,歸根結底要看是否符合自身實際,能否解決(jue) 現代化建設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中國式現代化是在特定曆史條件下展開的,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不僅(jin) 為(wei) 中國發展繁榮進步創造了重要條件,而且從(cong) 根本上打破了現代化等同於(yu) 西方化的思維定式,改變了長期以來西方現代化模式占主導的世界現代化格局,展現了世界現代化模式的多樣性,為(wei) 世界現代化模式多元發展開辟了廣闊前景。
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取得成功,關(guan) 鍵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就是實現民族複興(xing) ,中國的仁人誌士認識到,要使中華民族自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實現民族複興(xing) ,就必須推進國家現代化。但經過一次又一次嚐試,最終都沒有取得成功。以民族複興(xing) 為(wei) 己任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經登上曆史舞台,就把實現民族複興(xing) 作為(wei) 不懈奮鬥的目標。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確立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探索和成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中國僅(jin) 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ye) 化曆程,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奇跡,證明了中國式現代化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成功之路,完全走得通,也走得遠。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擁有14億(yi) 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規模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此巨大規模人口的國家實現現代化,在世界上沒有先例可循。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從(cong) 人口規模巨大的基本國情出發,開發人力資源,釋放人口紅利,在不斷實現人的現代化過程中推進國家現代化。中國巨大規模人口邁入現代化,將徹底改寫(xie) 世界現代化版圖,重塑世界現代化格局。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自覺主動解決(jue) 地區差距、城鄉(xiang) 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人的全麵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現代化不僅(jin) 是物質財富的積累,更是精神文明的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在發展經濟、促進物質全麵豐(feng) 富的同時,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對傳(chuan) 統現代化道路的超越,是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推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li) 中國,為(wei) 人民創造良好生產(chan) 生活環境,為(wei) 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堅持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guan) 係,推動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ti) 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以中國的新發展為(wei) 世界提供新機遇。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式現代化,改變了西方現代化模式內(nei) 含的殖民擴張基因,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dang) 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dang) 百年奮鬥得出的曆史結論。”中國式現代化既遵循現代化建設的一般規律,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在政治上,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在經濟上,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在文化上,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在社會(hui) 上,堅持公平正義(yi)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hui) 全麵進步;在生態上,推動綠色發展,構建生態文明體(ti) 係,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總之,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必由之路。
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邁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麵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men) 要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關(guan) 鍵時期。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付出更為(wei) 艱巨、更為(wei) 艱苦的努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現在所處的,是一個(ge)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ge) 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我們(men) 要以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精神,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必須堅持黨(dang) 的領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黨(dang) 的十九大對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作出了戰略部署,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liang) 步走:從(cong) 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從(cong) 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黨(dang) 的二十大要對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兩(liang) 步走戰略安排進行宏觀展望,重點部署未來5年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ju) 措。未來5年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guan) 鍵時期,搞好這5年的發展對於(yu) 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至關(guan) 重要。”我們(men) 要按照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兩(liang) 步走戰略安排,按照黨(dang) 的二十大對未來5年的戰略任務的決(jue) 策部署,實現新時代新征程各項目標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繼續推向前進。
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人類曆史上沒有一個(ge) 民族、一個(ge) 國家可以照搬別國現代化模式,跟在他人後麵亦步亦趨實現國家強盛和民族振興(xi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中國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光明之路。中國的發展實踐已經證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根本前提,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成功發展道路。隻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才能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
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同其他政黨(dang) 的根本區別,是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wei) 人民利益而奮鬥。我們(men) 要始終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實現“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麵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目標,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
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必須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回答了關(guan) 於(yu) 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係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men) 黨(dang) 關(guan) 於(yu) 發展的政治立場、價(jia) 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問題。我們(men) 要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不斷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新局麵。
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必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關(guan) 鍵在於(yu) 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最本質特征是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我們(men) 要堅持擴大內(nei) 需這個(ge) 戰略基點,使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nei) 市場,形成強大的國內(nei) 經濟循環體(ti) 係和穩固的基本盤,並以此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塑造我國參與(yu) 國際合作和競爭(zheng) 的新優(you) 勢。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提高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牢牢把握發展的戰略主動。
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必須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you) 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堅持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提高供給體(ti) 係質量和效率,使供給體(ti) 係更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不斷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內(nei) 涵。
我們(men) 已經踏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在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不懈奮鬥,勇毅前行,向著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邁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