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歐陽修與宋代士大夫生活

發布時間:2022-10-24 14:27:00來源: 光明網

  宋代的著名文人往往集官僚、學者與(yu) 文學家於(yu) 一身,舉(ju) 其犖犖大者,就有範仲淹、歐陽修、宋祁、晏殊、王安石、蘇軾、範成大、陸遊等等,若要舉(ju) 出一位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無疑要數歐陽修。

  歐陽修是北宋集政治家、文學家與(yu) 學者於(yu) 一身的傑出人物。從(cong) 政治上說,北宋前期諸多重大的政治活動,都與(yu) 他有著密切的聯係;從(cong) 文學上說,他對詩文詞賦等各種體(ti) 裁都具有開拓性;從(cong) 學術上說,他在經學、史學、金石學、目錄學等諸多方麵都有卓著的貢獻。歐陽修作為(wei) 北宋士大夫的代表,他的生活是多側(ce) 麵的,也是多元化的。本文主要從(cong) 政治生活、學術生活、日常生活、文學生活四個(ge) 方麵介紹歐陽修。

  主持禮部貢舉(ju)

  錄取蘇軾兄弟等人才

  歐陽修生活於(yu) 北宋的多事之秋,他的政治生活一直是動蕩不定的,從(cong) 入仕到退居,經曆了多次從(cong) 中央到地方的遷謫。

  歐陽修的科舉(ju) 特點,可以概括為(wei) 四個(ge) 字,就是“三試得第”。第一,鄉(xiang) 試黜落。他第一次參加科舉(ju) 考試是天聖元年(1023年)參加地方鄉(xiang) 試。其中一道考題是《左氏失之誣論》,要求考生論證《左傳(chuan) 》的荒誕不實之處。歐陽修熟讀《左傳(chuan) 》,列舉(ju) 了《左傳(chuan) 》鬼怪神異之說法不可信:“石言於(yu) 晉,神降於(yu) 莘。外蛇鬥而內(nei) 蛇傷(shang) ,新鬼大而故鬼小。”非常切題。但歐陽修這次“鄉(xiang) 試”未中,原因是試詩時疏忽大意,押韻的字超出了官韻限定的範圍;第二,禮部黜落。天聖五年(1027年)歐陽修參加禮部考試,又被黜落。但歐陽修此時的影響已經很大,落第離京還鄉(xiang) 的時候,很多朋友為(wei) 他送行。當然,對於(yu) 歐陽修來說,落第的心情還是憂傷(shang) 的,故而在歸途經過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時,他作了《琵琶亭上作》深為(wei) 感歎:“九江煙水一登臨(lin) ,風月清含古恨深。濕盡青衫司馬淚,琵琶還似雍門琴。”以此抒寫(xie) 自己的孤寂悲憤;第三,禮部登第。天聖八年(1030年),歐陽修又赴京參加禮部考試,主考官是時任禦史中丞的詞人晏殊。考題是《司空掌輿地圖賦》,按照“平土之職,圖掌輿地”依次用韻。歐陽修寫(xie) 的是四六駢文,平穩工整,獲得第一名,成為(wei) 天聖八年這一科的省元。殿試考題是《藏珠於(yu) 淵賦》《博愛無私詩》《儒者可與(yu) 守成論》。結果歐陽修取得第十四名。“三試得第”之外,值得稱道的是歐陽修主持嘉祐二年(1057年)的禮部貢舉(ju) ,排抑“太學體(ti) ”險怪奇澀之文,從(cong) 此改變文風。這次知貢舉(ju) ,錄取了蘇軾、蘇轍兄弟二人,曾鞏、曾牟、曾布兄弟三人,成為(wei) 文壇佳話。

  歐陽修進士及第後,就進入了仕途,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中途曾經擔任過幾任地方官,而最重要的地方官是鎮守揚州和權知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他在揚州為(wei) 政寬簡,吏治井然有序,所以離開揚州以後,揚州人民非常懷念他,為(wei) 他建了生祠,同時他在揚州文學影響很大,被譽為(wei) “文章太守”。

  歐陽修在揚州還有一項值得稱道的事務,便是建了平山堂,高據蜀岡(gang) ,下臨(lin) 江南數百裏,壯麗(li) 為(wei) 淮南第一。歐陽修晚年回憶時還寫(xie) 了《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wan) 字,一飲千鍾。行樂(le) 直須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此作亦成詞中經典。

  歐陽修一生的政治生活,經曆了多次貶謫。其中一次是貶官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據《宋史·歐陽修傳(chuan) 》記載,貶謫的原因是諫官高若訥等挾私誣陷。另一次是貶官滁州。原因也是在官場受到楊日嚴(yan) 的報複。無論是在夷陵還是滁州,歐陽修都接受以前的教訓,“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而不擾,故所至民便之”(《宋史·歐陽修傳(chuan) 》),出言審慎,行事穩健。

  各方麵成就高

  文學、史學等成就尤著

  在中國學術史上,歐陽修於(yu) 文學、經學、史學、金石學、目錄學、譜牒學等多方麵都有很高的成就。

  宋代是經學發達的時代,歐陽修置身其中,其重要貢獻與(yu) 影響力,一直在中國經學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突出表現是《易》學和《詩》學。歐陽修《易》學的代表作是《易童子問》,論述以《易經》為(wei) 正,而懷疑《係辭》。在《易》學史上,歐陽修是非《係辭》的第一人,並且論述較為(wei) 完備,開了宋代疑古從(cong) 疑經開始的風氣。歐陽修《詩》學的代表作是《詩本義(yi) 》十五卷,其體(ti) 例是不錄經文,皆作論體(ti) 。這部著作,與(yu) 以前《詩經》章句注疏之學完全不同,開宋人以己意說《詩》之端。其後新說日出,舊義(yi) 漸微,實際上是歐陽修打開《詩經》學研究的新局麵。

  歐陽修史學方麵的代表作是《新唐書(shu) 》和《新五代史》。《新唐書(shu) 》是歐陽修與(yu) 宋祁、範鎮、呂夏卿合撰的著作,在體(ti) 例上第一次寫(xie) 出了《兵誌》《選舉(ju) 誌》,係統論述唐代府兵等軍(jun) 事製度和科舉(ju) 製度。這是我國正史體(ti) 裁史書(shu) 的一大開創,為(wei) 以後《宋史》等所沿襲。其書(shu) 初成時呈宋仁宗審閱。仁宗覺得體(ti) 例與(yu) 文采均不盡相同,令歐陽修刪改修飾。歐陽修說:“宋(祁)公於(yu) 我為(wei) 前輩,且人所見不同,豈可悉如已意?”最後沒有修改。陳振孫《直齋書(shu) 錄解題》卷四說:“舊例修書(shu) 止著高官一人名銜,歐公曰:‘宋公於(yu) 我為(wei) 先輩,且於(yu) 此書(shu) 用力久且深,何可沒也。’遂於(yu) 紀傳(chuan) 備著之。宋公感其退遜。”這兩(liang) 件事說明歐陽修學術上的堅守和謙遜。《新五代史》是歐陽修所撰的一部私修正史,它有兩(liang) 個(ge) 明顯的特點:一是提倡“春秋筆法”,將作者的意見貫穿於(yu) 曆史的敘述當中;二是設立類傳(chuan) ,如《家人傳(chuan) 》《死節傳(chuan) 》《死事傳(chuan) 》《唐六臣傳(chuan) 》《義(yi) 兒(er) 傳(chuan) 》《伶官傳(chuan) 》《宦者傳(chuan) 》《雜傳(chuan) 》等名目。每類傳(chuan) 目,內(nei) 寓特定涵義(yi) ,用以貫徹作者的“褒貶”義(yi) 例。歐陽修是大古文家,《新五代史》是一人所撰,故而文學才能在史學著作中得到很好的體(ti) 現。

  《宋史·歐陽修傳(chuan) 》記載:“好古嗜學,凡周、漢以降金石遺文、斷編殘簡,一切掇拾,研稽異同,立說於(yu) 左,的的可表證,謂之《集古錄》。”歐陽修的生活一直與(yu) 金石學聯係在一起,他在跋《唐孔子廟堂碑》時說:“餘(yu) 為(wei) 童兒(er) 時,嚐得此碑以學書(shu) ,當時刻畫完好。後二十餘(yu) 年複得斯本,則殘缺如此。因感夫物之終敝,雖金石之堅不能自久,於(yu) 是始欲集錄前世之遺文而藏之。殆今蓋十有八年,而得千卷,可謂富哉!”可以說歐陽修一生的生活,是與(yu) 收集金石聯係在一起的,故而《集古錄》成為(wei) 金石學開山之作。

  生活豐(feng) 富多彩

  愛飲酒擅撫琴喜對弈

  歐陽修在《六一居士傳(chuan) 》中說:“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於(yu) 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shu) 一萬(wan) 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wei) 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yu) 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wei) 六一乎?’”他的政治生活是規則的,而他的日常生活則是藝術的,也是豐(feng) 富多彩的。

  歐陽修的《六一居士傳(chuan) 》稱“有琴一張”,成為(wei) 生活的重要部分。他的《三琴記》說:“吾家三琴,其一傳(chuan) 為(wei) 張越琴,其一傳(chuan) 為(wei) 樓則琴,其一傳(chuan) 為(wei) 雷氏琴……其一金徽,其一石徽,其一玉徽。”三琴都是著名的古琴。“尤愛《小流水曲》。平生患難,南北奔馳,琴曲率皆廢忘,獨《流水》一曲,夢寢不忘,今老矣,猶時時能作之。其它不過數小調弄,足以自娛。”他的詩作有《江上彈琴》《彈琴效賈島體(ti) 》《贈無為(wei) 李道士二首》,文有《三琴記》《試筆琴枕說》。在這些詩文當中,後人可以看出,琴之於(yu) 歐陽修,不僅(jin) 有養(yang) 心功能,還有養(yang) 生功能。

  歐陽修熱衷於(yu) 棋,其《劉秀才宅對弈》詩說:“六著比犀鳴博勝,百嬌柘矢捧壺空。解衣對子歡何極,玉井移陰下翠桐。”這是歐陽修對弈的情景。歐陽修《新開棋軒呈元珍表臣》詩:“竹樹日已滋,軒窗漸幽興(xing) 。人間與(yu) 世遠,鳥語知境靜。春光靄欲布,山色寒尚映。獨收萬(wan) 籟心,於(yu) 此一枰競。”這是開軒下棋的環境。有關(guan) 弈棋歡樂(le) 之事,歐陽修還經常回憶,他在《集古錄跋尾》卷九中說:“六人皆知名士也。時餘(yu) 在翰林,以孟饗致齋《唐書(shu) 》局中,六人者相與(yu) 飲弈歡然,終日而去。蓋一時之盛集也。”這一段是回憶擔任翰林學士時與(yu) 吳奎、劉敞等六人相與(yu) 飲弈的情況,盛集弈棋,為(wei) 人生的一大樂(le) 趣。

  歐陽修與(yu) 酒的關(guan) 係最為(wei) 密切,他自號“醉翁”,就是他將酒融入人生、融入生命的見證。他在《醉翁亭記》中說:“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lin) 於(yu) 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yu) 客來飲於(yu) 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le)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是歐陽修與(yu) 酒關(guan) 係的夫子自道。他的作品中到處有酒,詞作《漁家傲》:“酒闌莫遣笙歌放。此去青春都一餉。”《浪淘沙》:“花外倒金翹。飲散無憀。柔桑蔽日柳迷條。此地年時曾一醉,還是春朝。”酒盞、笙歌、青春都與(yu) 酒相互連接在一起,通過酒而及時行樂(le) ,是歐陽修人生的重要部分。近年發現的歐陽修佚簡96封中,有一封說:“前日飲酒殊歡,遂至過量,醉中不能相別,還家遽已頹然。小兒(er) 生六七歲者,未識乃翁醉,皆驚呼戲笑之。淩晨食肝生,頗覺當年情味猶在,但老不任酒力矣。”這是歐陽修記述酒與(yu) 日常生活的生動文字,也因為(wei) 愛酒之心,影響其性格,鑄造成風格。因為(wei) 與(yu) 酒的關(guan) 係,使得他在失意貶謫的時候,也能夠保持心理的平衡。(胡可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