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城市更智慧更便捷

發布時間:2022-10-27 10:51: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丁怡婷

  紅綠燈實時感知車流量、自動優(you) 化配時,提高車輛通行效率;門禁係統自動識別身份、供水係統實時監測水質,提升社區居住品質;政務服務平台集合預約掛號、公司注冊(ce) 等功能,“數據跑”替代“群眾(zhong) 跑”……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借助5G、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數字化不斷為(wei) 城市治理賦能。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通過數字化提升城市運行效能,不斷破解城市治理中的實際問題,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路徑。前不久印發的《“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加快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市智慧化轉型發展。

  推進城市智慧化轉型發展,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增強城市安全韌性的必然要求。比如,對地下管網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可以實時監測各種風險因素。再比如,智能無人服務車能夠識別道路破損、私搭亂(luan) 建、車輛非法占用消防車道等狀況,並及時通知相關(guan) 部門進行處置。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監測感知網絡化、運營管理智能化,可以讓城市管理更加科學高效。

  推進城市智慧化轉型發展,是補齊城市公共服務短板、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舉(ju) 措。無論是“先離場後付費”的智慧停車、足不出戶的線上問診,還是自動記錄健身數據和排名的智慧公園、“購房、落戶、水電氣網過戶”多事合一服務,智慧城市建設與(yu) 市民出門辦事、購物休憩息息相關(guan) ,能夠讓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推進城市智慧化轉型發展,也是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有效路徑。城市為(wei) 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創新空間,例如智慧管網、智慧出行、智慧社區、智慧建造等等,涉及產(chan) 業(ye) 麵廣、產(chan) 業(ye) 鏈條長,有助於(yu) 帶動新技術應用、新產(chan) 業(ye) 集聚,推動新業(ye) 態形成、新消費提升。近年來,住建部、工信部聯合在多個(ge) 城市開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yu) 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工作,打造“聰明的車”“智能的路”“智慧的城”,讓車、路、雲(yun) 、網、城實現協同發展,建設新型產(chan) 業(ye) 生態體(ti) 係。

  從(cong) 現實基礎來看,推進城市智慧化轉型發展具備有利條件和技術支撐。截至今年6月,我國千兆光網具備覆蓋超過4億(yi) 戶家庭的能力,已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185.4萬(wan) 個(ge) ,所有地級市全麵建成光網城市。但也需要看到,智慧城市建設涉及麵廣、層次多,還有不少難點和挑戰需要應對,例如如何打通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壁壘和信息孤島,實現融合共享,避免平台重複建設;如何整合政府與(yu) 市場資源,推動多元主體(ti) 發揮各自優(you) 勢、協同聯動等等,這需要我們(men) 進一步完善相關(guan) 製度、理順工作機製。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數據賦能、技術賦能,構建“城市大腦”,讓城市更加宜居、更具韌性、更有智慧,將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丁怡婷)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