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人類可持續發展新境界
作者:張永生(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men) 黨(dang) 不懈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升華和實踐結晶,深刻回答了為(wei) 什麽(me)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麽(me) 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既為(wei) 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也開辟了人類可持續發展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xi) 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係統闡釋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內(nei) 容、基本要求。學好用好《綱要》,對於(yu)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開創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麵,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積極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全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曆史必然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曆了波瀾壯闊的快速工業(ye) 化進程,創造了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在黨(dang) 的領導下,我們(men) 成功開創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了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yu) 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全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決(jue) 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堅決(jue) 摒棄‘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堅決(jue) 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增長模式”。
從(cong) 世界曆史來看,工業(ye) 革命後的傳(chuan) 統發展模式具有內(nei) 在局限。人類進入工業(ye) 文明時代後,傳(chuan) 統工業(ye) 化迅猛發展,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態係統原有的循環和平衡,造成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緊張。雖然工業(ye) 化進程極大地推動了生產(chan) 力進步和人類文明進程,但由於(yu) 其建立在高能耗、高汙染、高排放的基礎之上,不可避免地會(hui) 導致嚴(yan) 重的生態環境危機。實踐證明,這種傳(chuan) 統工業(ye) 化模式難以為(wei) 繼,我國必須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在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方麵,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中華文明孕育和積澱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豐(feng) 富的哲理思想和生態文化,不同於(yu) 工業(ye) 革命後西方社會(hui) 依靠強大技術征服自然的技術至上主義(yi) 和人類中心主義(yi) 。對於(yu) 發展的目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並不將單純的物質財富作為(wei) 追求目標,更多的是追求人的全麵發展。一般來說,對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態度決(jue) 定人類活動的邊界,而價(jia) 值觀念又決(jue) 定人類活動的目標。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生態文化為(wei) 克服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內(nei) 在局限提供了中國智慧。
我們(men) 黨(dang) 曆來高度重視環境問題,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不懈探索。但由於(yu) 傳(chuan) 統發展模式下環境保護與(yu) 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環境問題始終得不到根本解決(jue)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從(cong)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出發,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中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意義(yi) ,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創造性提出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賦予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新的時代內(nei) 涵,突破了環境與(yu) 發展之間矛盾對立的認識障礙,為(wei)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提供了根本保障。
對西方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批判與(yu) 超越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曆史趨勢。人類經曆了原始文明、農(nong) 業(ye) 文明、工業(ye) 文明,生態文明是工業(ye) 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an) 物,是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綱要》指出,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係統闡釋了人與(yu) 自然、保護與(yu) 發展、環境與(yu) 民主、國內(nei) 與(yu) 國際等關(guan) 係,就其主要方麵來講,集中體(ti) 現為(wei) “十個(ge) 堅持”,即堅持黨(dang)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麵領導,堅持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堅持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持把建設美麗(li) 中國轉化為(wei) 全體(ti) 人民自覺行動,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理念的深刻揭示,運用和深化了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人與(yu) 自然、生產(chan) 和生態的辯證統一關(guan) 係的認識,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內(nei) 容和重大成果,也是對西方以資本為(wei) 中心、物質主義(yi) 膨脹、先汙染後治理的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批判與(yu) 超越。
傳(chuan) 統工業(ye) 文明更多地將大自然作為(wei) 資源攫取的對象,依靠強大的技術力量征服自然。這必然導致人與(yu) 自然之間關(guan) 係的惡化,帶來觸目驚心的生態破壞,產(chan) 生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shang) 。從(cong) 上世紀30年代開始,一些西方國家相繼發生多起環境公害事件,引發了人們(men) 的深刻反思。這種發展模式帶來的環境危害,也擴張到全球範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類對大自然的傷(shang) 害最終會(hui) 傷(shang) 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使我們(men) 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最為(wei) 基礎的條件,大自然孕育撫養(yang) 了人類,人類應該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隻有以生態文明建設為(wei) 引領,協調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把人類活動限製在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nei) ,才能解決(jue) 好工業(ye) 文明帶來的矛盾。
傳(chuan) 統工業(ye) 化模式建立在高能耗、高汙染、高排放的基礎之上,生態環境保護與(yu) 經濟發展被視為(wei) 一種對立關(guan) 係。如果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生態環境保護與(yu) 經濟發展就會(hui) 相互衝(chong) 突。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綠色發展,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目的就是改變傳(chuan) 統的“大量生產(chan) 、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chan) 模式和消費模式,使資源、生產(chan) 、消費等要素相匹配相適應,實現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相互促進。
思想上的重大突破,帶來實踐上的重大突破。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創造了舉(ju) 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走出了一條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過去十年,我國在汙染防治、生態修複等方麵均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綠色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同時,我國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世界性意義(yi)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基於(yu) 曆史、立足當下、麵向全球、著眼未來,凝結著對發展人類文明、建設清潔美麗(li) 世界的睿智思考和深刻洞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著力深化環保合作,踐行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經濟增長、社會(hui) 發展、環境保護,協調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為(wei) 中國與(yu) 世界的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國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將不斷為(wei) 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為(wei) 提升全球環境治理水平指明方向。現有全球環境治理,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先汙染、後治理”的傳(chuan) 統工業(ye) 化模式基礎上,這使得環境保護往往被視為(wei) 經濟發展的負擔。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調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ti) 係,推動各國走向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摒棄零和博弈,實現互惠共贏。
為(wei) 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貢獻。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具體(ti) 包括消除貧困、健康福祉、清潔飲水、清潔能源等多個(ge) 方麵。實現這一係列目標的難點之一就在於(yu) ,傳(chuan) 統工業(ye) 化模式下一些目標相互衝(chong) 突、難以兼顧。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有助於(yu) 建立起這些目標相互兼容以及相互促進的關(guan) 係,促進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奠定基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人類是命運共同體(ti) ,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球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和共同責任”。麵對生態環境挑戰,沒有哪個(ge) 國家能夠獨善其身,迫切需要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攜手迎接全球性挑戰。隻有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共建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追求人與(yu) 自然和諧、追求綠色發展繁榮,共同醫治生態環境的累累傷(shang) 痕,才能共同營造和諧宜居的人類家園,共建清潔美麗(li) 世界。
總之,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生態文化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是人類社會(hui)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思想財富。新征程上,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在我們(men) 這個(ge) 擁有14億(yi) 多人口的最大發展中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其影響將是世界性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