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落地生根
作者:夏海燕(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副教授、江蘇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基層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體(ti) 現。健全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zhong) 自治機製,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基層直接民主製度體(ti) 係和工作體(ti) 係,增強城鄉(xiang) 社區群眾(zhong) 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完善辦事公開製度,拓寬基層各類群體(ti) 有序參與(yu) 基層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ye)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hui) 為(wei) 基本形式的企事業(ye) 單位民主管理製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在對國內(nei) 外民主政治發展規律深刻洞察、全麵總結和準確分析基礎上提出的重大理念,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的鮮明特色和顯著優(you) 勢,為(wei) 新時代新征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價(jia) 值遵循。基層作為(wei) 國家治理的基礎一環,是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基所在。積極發展基層民主,確保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落地生根,對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yi) 。
健全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zhong) 自治機製
黨(dang) 組織領導下的基層群眾(zhong) 自治機製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在製度程序完整性上的體(ti) 現,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規則基礎和製度保障。民主是要用來解決(jue) 人民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權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選舉(ju) 時有投票的權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續參與(yu) 的權利;要看人民有沒有進行民主選舉(ju) 的權利,也要看人民有沒有進行民主決(jue) 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基層群眾(zhong) 自治機製從(cong) 製度上保障了人民民主選舉(ju) 、民主協商、民主決(jue) 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力,是最廣泛、最生動的基層民主實踐,大大提升了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實效。
基層黨(dang) 組織是黨(dang) 執政大廈的地基,地基固則大廈堅,地基鬆則大廈傾(qing) 。基層黨(dang) 組織堅強有力,黨(dang) 的方針政策才能上通下達、惠及基層。因此,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強化基層黨(dang) 組織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能力引領尤為(wei) 重要。強化政治引領,增強黨(dang) 組織政治功能,把各領域黨(dang) 的基層組織建設成為(wei) 宣傳(chuan) 黨(dang) 的主張、貫徹黨(dang) 的決(jue) 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zhong) 、推動改革發展的壓艙石。強化組織引領,推進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全麵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在組織基層協商活動、增進共識、促進團結等方麵的作用。強化能力引領,加強基層黨(dang) 委、政府、人大、政協、群團等組織的工作能力,選優(you) 配強黨(dang) 組織帶頭人,增強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本領。
基層直接民主既要有完整製度體(ti) 係,也要有完整工作體(ti) 係,隻有這樣才能充分體(ti) 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最廣泛、最生動的實踐,體(ti) 現基層群眾(zhong) 自治在各領域各方麵各環節的落實。人民群眾(zhong) 在城鄉(xiang) 基層按照民主集中製原則,實行直接民主,要辦什麽(me) 、不辦什麽(me) ,先辦什麽(me) 、後辦什麽(me) ,都由群眾(zhong) 自己依法決(jue) 定,這是最廣泛、最生動的民主實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有事好商量,眾(zhong) 人的事情由眾(zhong) 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協商民主是實現黨(dang) 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you) 勢”。“基層立法聯係點”“小院議事會(hui) ”等多種多樣的基層民主實踐,通過多層次民意溝通體(ti) 係的塑造,充分實現民事民管、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治民享。
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ye)
辦事公開製度是依法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知情權、參與(yu) 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鮮明體(ti) 現,是發展基層民主的重要舉(ju) 措。完善辦事公開製度,核心是規範權力運行,把權力放在陽光下“晾曬”,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不斷拓寬辦事公開的內(nei) 容,聚焦廣大人民群眾(zhong) 關(guan) 注的熱點,把關(guan) 乎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事項作為(wei) 公開的主要內(nei) 容。持續規範辦事公開的程序,根據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的性質和程序不同,通過內(nei) 部網站、公示欄、職代會(hui) 、座談會(hui) 等形式,向公眾(zhong) 或申請人進行信息公開。突出辦事公開的落實,針對決(jue) 策事項實施過程中的關(guan) 鍵環節,做到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動態公開,決(jue) 策、過程、結果、製度依據同步公開,切實加強過程監管,促進實現辦事公開民主管理的製度化、規範化和經常化。
基層各類群體(ti) 有序參與(yu) 基層治理是國家調適社會(hui) 關(guan) 係的一種機製。這一機製的有效發揮,很大程度上受到群眾(zhong) 參與(yu) 基層社會(hui) 治理渠道的影響,因此拓寬群眾(zhong) 參與(yu) 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渠道,促進各類群體(ti) 有序參與(yu) 基層治理,才能促使我們(men) 黨(dang) 與(yu) 社會(hui) 進行有機互動。采取多樣參與(yu) 方式,在暢通線下參與(yu) 渠道的同時,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與(yu) 基層社會(hui) 治理深度融合,促進社會(hui) 溝通,改進管理和服務。開展相關(guan) 知識培訓,讓群眾(zhong) 掌握參與(yu) 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內(nei) 容、形式、流程和規則等,提升群眾(zhong) 參與(yu) 能力和水平,夯實群眾(zhong) 有序有效參與(yu) 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基礎。發揮社區居民專(zhuan) 長,例如讓居民中的專(zhuan) 業(ye) 律師提供法律意見,讓設計師參與(yu) 舊房改造,讓有一定組織調度能力的居民監督停車規範等,真正讓群眾(zhong) 在民主協商議事過程中有參與(yu) 感、協商感、獲得感,達到基層群眾(zhong) “民事民議、民事民決(jue) 、民事民辦”的自覺自願效果,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hui) 治理格局。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健全企事業(ye) 單位民主管理製度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dang) 的領導下,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zhong) 與(yu) 祖國同成長、與(yu) 時代齊奮進,奏響了“咱們(men) 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各條戰線英雄輩出、群星燦爛。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zhong) 在實現中國夢偉(wei) 大進程中拚搏奮鬥、爭(zheng) 創一流、勇攀高峰,為(wei)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戰脫貧攻堅發揮了主力軍(jun) 作用,用智慧和汗水營造了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wei) 大的社會(hui) 風尚,譜寫(xie) 了勞動美的嶄新篇章。麵向未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仍然需要緊緊依靠工人階級。
職工代表大會(hui) 製度是職工參與(yu) 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徑,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保障,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向來注重工人階級基本權益的保障和職工代表大會(hui) 製度的建設與(yu) 落實。當前,我國職工代表大會(hui) 、廠務公開、職工董事監事、協商民主等企事業(ye) 單位民主管理製度正從(cong) 普遍建製走向規範運行,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進企事業(ye) 單位高質量發展、構建和諧勞動關(guan) 係等方麵取得積極進展,但在保障職工知情權、落實職工參與(yu) 權、加強職工監督權等方麵也還需要加強完善。因此,要進一步保障職工知情權。健全公開機製,規範公開程序,把涉及經營管理重點工作和事關(guan) 職工利益的重要事項作為(wei) 主要公開內(nei) 容,讓職工對涉及切身利益的事件有知情權。進一步確保職工參與(yu) 權。通過完善職工代表大會(hui) 製度,設置意見箱、匿名調查等形式,認真聽取職工意見和建議,給每位職工代表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hui) ,提升職工主人翁意識,使職工參與(yu) 民主管理更加廣泛充分。進一步落實職工監督權。以推進職工代表大會(hui) 製度、職工代表巡視檢查製度建設為(wei) 抓手,對於(yu) 職工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調查、跟蹤與(yu) 反饋,做到件件有回音、條條有整改、事事有著落,確保職工權益落到實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