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係統推進國家安全體係和能力現代化

發布時間:2022-12-02 15:4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楊明(中共江蘇省委黨(dang) 校常務副校長、江蘇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從(cong)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出發,首次將國家安全單列一個(ge) 部分進行集中部署,強調要“推進國家安全體(ti) 係和能力現代化,堅決(jue) 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hui) 穩定”,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對中國式現代化規律的深刻認識,體(ti) 現了抓關(guan) 鍵、補短板、防風險的戰略考量,彰顯了國家安全在黨(dang) 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為(wei) 新征程上確保國家安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1、國家安全是民族複興(xing) 的根基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複興(xing) 的根基,社會(hui) 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根基”二字重若千鈞,凸顯了確保國家安全對於(yu) 實現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根本性、基礎性保障作用。

  對統籌發展和安全辯證關(guan) 係的科學認識。安全與(yu) 發展,構成了國家存在、延續、發展的基本過程,兩(liang) 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麵,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和目的,沒有發展,安全就會(hui) 因為(wei) 缺乏人力、物力、財力和科技等支撐條件而無法實現。列寧強調,要維護國家安全,除了要加強軍(jun) 隊和國防建設外,還必須大力發展經濟、建立起雄厚的物質基礎,“如果我們(men) 不能恢複我國的經濟,那麽(me) 我們(men) 就落在而且將來還要落在資本主義(yi) 列強的後麵,我們(men) 就會(hui) 挨打”。另一方麵,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和保障,沒有安全就無法發展,沒有安全,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成果也可能因為(wei) 缺乏保護而毀於(yu) 一旦。所以,對一個(ge) 國家和民族來講,統籌發展和安全至關(guan) 重要。隻有發展才能安全,也隻有安全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近代以來曆史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鴉片戰爭(zheng) 以後,西方列強在中華大地上肆意妄為(wei) ,封建統治者孱弱無能,中國逐步成為(wei)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據統計,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zheng) 之後,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帝國主義(yi) 國家都踐踏過中國的土地,強加給了中國一係列不平等條約。這段曆史痛徹心扉,這個(ge) 教訓必須銘記。新中國成立以來,正是因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建設,才頂住了來自外部的各種挑釁和壓力,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總結曆史的經驗教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保證人民安居樂(le) 業(ye) ,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安全這個(ge) 基礎不牢,國家發展、人民幸福、民族複興(xing) 的大廈就會(hui) 地動山搖。

  應對安全風險挑戰的戰略選擇。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明顯上升,局部衝(chong) 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來自外部的打壓遏製隨時可能升級,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可以說,我國國家安全的內(nei) 涵和外延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feng) 富,時空領域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nei) 外因素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安全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在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新征程上,隻有始終築牢國家安全的基石,防範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才能保障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巍巍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駛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2、堅定不移貫徹總體(ti) 國家安全觀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ti) 國家安全觀”,深刻揭示了新時代新征程推進國家安全體(ti) 係和能力現代化的根本指導。回首新時代這十年,我國國家安全得到全麵加強,堅定維護政權安全、製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頂住和反擊外部極端打壓遏製,推動香港局勢實現由亂(luan) 到治重大轉折,深入開展涉台、涉疆、涉藏、涉海等鬥爭(zheng) ,妥善處置周邊安全風險,反滲透反恐怖反分裂鬥爭(zheng) 卓有成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得到全麵維護。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為(wei) 什麽(me) 能?關(guan) 鍵在於(yu) “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根本保證,在於(yu)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在於(yu) 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的科學指導。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需要我們(men) 完整準確把握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的基本精神、基本內(nei) 容、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切實把真理偉(wei) 力轉化為(wei) 堅決(jue) 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實踐偉(wei) 力。

  牢牢把握“總體(ti) ”這個(ge) 關(guan) 鍵。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的“總體(ti) ”揭示了國家安全是全麵、係統的安全,是共同、整體(ti) 的安全,強調的是大安全理念。這是對傳(chuan) 統國家安全觀的重大突破。在人類幾千年文明史上,各種傳(chuan) 統國家安全觀往往隻把政治、軍(jun) 事、領土、主權等方麵的安全當作國家安全,而把文化、科技、生態、信息等方麵的安全排除在外。與(yu) 此不同,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的“安全”是一種大安全,既重視傳(chuan) 統安全也重視非傳(chuan) 統安全,涵蓋政治、軍(jun) 事、國土、經濟、金融、文化、社會(hui) 、科技、網絡、糧食、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與(yu) 此相一致,貫徹總體(ti) 國家安全觀,就要從(cong) “總體(ti) ”上著眼和著力,牢固樹立大安全理念,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dang) 和國家工作各方麵全過程,同經濟社會(hui) 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推進;要注重打總體(ti) 戰,動員全黨(dang) 全社會(hui) 共同努力,形成匯聚黨(dang) 政軍(jun) 民學各戰線各方麵各層級的強大合力,共同應對重大安全風險挑戰。

  牢牢把握“十個(ge) 堅持”這個(ge) 核心要義(y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貫徹總體(ti) 國家安全觀提出明確要求,即堅持黨(dang) 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堅持以人民安全為(wei) 宗旨,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堅持統籌推進各領域安全,堅持把防範化解國家安全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堅持推進國際共同安全,堅持推進國家安全體(ti) 係和能力現代化,堅持加強國家安全幹部隊伍建設。“十個(ge) 堅持”意義(yi) 重大、指導性強,係統回答了新時代新征程如何既解決(jue) 好大國發展進程中麵臨(lin) 的共性安全問題,同時又處理好民族複興(xing) 關(guan) 鍵階段麵臨(lin) 的特殊安全問題這個(ge) 重大時代課題,凝結著我們(men) 黨(dang)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的寶貴經驗,反映了我們(men) 黨(dang) 對國家安全工作規律性認識的深化、拓展、升華。“十個(ge) 堅持”內(nei) 涵豐(feng) 富、意蘊深邃,闡明了新時代中國國家安全由誰來領導,走什麽(me) 樣的道路,堅持什麽(me) 樣的原則,解決(jue) 哪些問題,誰來解決(jue) 等,明確了新時代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重點和戰略抓手。“十個(ge) 堅持”體(ti) 現了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的頂層設計、內(nei) 在邏輯、領域布局,把宏觀和微觀、抽象和具體(ti) 、原則和方法統一起來並係統集成,既是重大戰略思想又是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

  牢牢把握“科學統籌”這個(ge) 基本方法。科學統籌是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的基本方法,這是由安全觀的總體(ti) 性特點決(jue) 定的。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外部安全和內(nei) 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chuan) 統安全和非傳(chuan) 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體(ti) 現了安全工作的內(nei) 在規律和現實要求,反映了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後國家安全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關(guan) 切,是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理論的重大創新。堅持科學統籌,要把國家安全始終置於(yu)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戰略全局中來把握,堅持以人民安全為(wei) 宗旨、以政治安全為(wei) 根本、以經濟安全為(wei) 基礎、以軍(jun) 事科技文化社會(hui) 安全為(wei) 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wei) 依托,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整體(ti) 推進又突出重點,既重維護又重塑造,研判風險,明晰戰略,綜合施策,以整體(ti) 、全麵、係統的方法來應對複雜的國家安全風險和危機,全麵推進各領域的國家安全工作。要堅持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dang) 和國家工作全局各方麵各環節,使安全和發展同步決(jue) 策部署、一體(ti) 協調運行。

  3、堅決(jue) 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hui) 穩定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防範風險大前提,著眼全力保障中國式現代化穩步推進,從(cong) 四個(ge) 方麵對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hui) 穩定作出前瞻性謀劃、全局性部署,明確了新征程上不斷推進國家安全體(ti) 係和能力現代化的戰略任務。

  健全國家安全體(ti) 係。國家安全體(ti) 係是國家安全製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ti) 現。健全國家安全體(ti) 係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內(nei) 在要求,是提高國家安全能力的重要保證,具有根本性基礎性作用,必須抓緊抓實。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黨(dang) 中央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是落實黨(dang) 對國家安全工作絕對領導的必然要求,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hui) 安定的根本保證。完善國家安全的法治體(ti) 係、戰略體(ti) 係、政策體(ti) 係、風險監測預警體(ti) 係、國家應急管理體(ti) 係,完善和強化安全保障體(ti) 係建設,這些都是進一步提高維護國家安全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的必然要求。同時還要加快推進涉外領域立法,健全反製裁、反幹涉、反“長臂管轄”機製,充實應對挑戰、防範風險的法律“工具箱”。隻有這樣才能構建起全域聯動、立體(ti) 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ti) 係。

  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這是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hui) 穩定的治本之策。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製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這是國家安全能力的根本。要確保糧食、能源資源安全,確保重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糧食事關(guan) 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我們(men) 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終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始終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能源安全是關(guan) 係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重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事關(guan) 經濟發展的關(guan) 鍵,在嚴(yan) 峻複雜的國際形勢以及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逆流的背景下,著力提升重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是各國麵臨(lin) 的共同課題。海外利益安全是國家安全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海外安全和權益保護是貫徹落實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的必然要求。必須進一步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能力,維護好我國的海洋權益,維護好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權益。要進一步提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能力,嚴(yan) 密防範係統性安全風險,築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夯實國家安全的社會(hui) 基礎。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公共安全連著千家萬(wan) 戶,與(yu) 人民群眾(zhong) 切身利益最密切,是人民群眾(zhong) 安全感的晴雨表,是社會(hui) 安定的風向標。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公共安全水平和治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社會(hui) 大局保持長期穩定,續寫(xie) 了社會(hui) 長期穩定的奇跡,成為(wei) 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但也要看到,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hui) 安全事件等各類突發事件仍易發頻發,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勢在必行。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wei) 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ti) 係,通過加強國家區域應急力量建設進一步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社會(hui) 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領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yi) 。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健全社會(hui) 治理製度,逐步實現社會(hui) 治理結構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學化、治理過程的民主化,提升社會(hui) 治理效能。基層是社會(hui) 和諧穩定的基礎。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hui) 治理,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nei) 部矛盾機製,暢通和規範群眾(zhong) 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加快形成社會(hui) 治理人人參與(yu) 、人人盡責的良好局麵,使每個(ge) 社會(hui) 細胞都健康活躍,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要聚焦影響國家安全、社會(hui) 安定、人民安寧的突出問題,以治理理念現代化、治理體(ti) 係現代化、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重點內(nei) 容,探索具有中國特色、市域特點、時代特征的社會(hui) 治理新模式,加快提升社會(hui) 治理的社會(hui) 化、法治化、智能化、專(zhuan) 業(ye) 化水平,努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推動平安中國建設邁上新台階。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