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探索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新路徑

發布時間:2022-12-02 15:39:00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徐正全、強舸

  黨(dang) 的力量來自組織,黨(dang) 的全麵領導、黨(dang) 的全部工作要靠黨(dang) 的堅強組織體(ti) 係去實現。而打造堅強組織體(ti) 係的關(guan) 鍵就在於(yu) 加強黨(dang) 員管理,提高黨(dang) 員質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專(zhuan) 設一章要求“基層黨(dang) 組織應當加強流動黨(dang) 員管理,對外出6個(ge) 月以上並且沒有轉移組織關(guan) 係的流動黨(dang) 員,應當保持經常聯係,跟進做好教育培訓、管理服務等工作”。流動黨(dang) 員管理是新時代黨(dang) 員教育管理工作的難點。加強和改進流動黨(dang) 員管理是推動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向縱深發展、發揮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的必然要求。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注重從(cong) 青年和產(chan) 業(ye) 工人、農(nong) 民、知識分子中發展黨(dang) 員,加強和改進黨(dang) 員特別是流動黨(dang) 員教育管理。”作為(wei) 黨(dang) 員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加強流動黨(dang) 員教育、管理、監督與(yu) 服務工作,充分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對於(yu) 做好新時代黨(dang) 的基層建設和社會(hui) 治理工作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流動黨(dang) 員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主動識變,尋找不足

  新時代伴隨著內(nei) 外部環境的變化,流動黨(dang) 員教育管理工作還存在需要加強和完善的地方,這主要體(ti) 現在流動黨(dang) 員組織建立、活動開展、作用發揮、動向掌握等四個(ge) 方麵。

  具體(ti) 說來,一是在建立流動黨(dang) 員組織工作上。按照黨(dang) 章第八條規定,每個(ge) 黨(dang) 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dang) 的一個(ge) 支部、小組或其他特定組織。現實中部分流動黨(dang) 員黨(dang) 組織的建設效果會(hui) 因為(wei) 所在單位或地區黨(dang) 員數量不足,或者從(cong) 事教育管理的黨(dang) 務工作人員配備不及時受到一定影響。二是在開展流動黨(dang) 員活動工作上。流動黨(dang) 員工作地、居住地不固定,其工作和活動時間做不到整齊劃一,以往那種在指定時間和固定地點過組織生活的活動方式與(yu) 如今流動黨(dang) 員的活動特點具有一定衝(chong) 突。三是在發揮流動黨(dang) 員作用工作上。流動黨(dang) 員把黨(dang) 的使命宗旨放在心上,對黨(dang) 的事業(ye) 懷有強烈的責任感,但有時會(hui) 因為(wei) 相應的活動平台和載體(ti) 建設不完善,流動黨(dang) 員通過適當的渠道來奉獻社會(hui) 、報效家鄉(xiang) 的行為(wei) 存在一定限製。四是在掌握流動黨(dang) 員動向工作上。交通條件的改善和就業(ye) 機會(hui) 的多樣化使得黨(dang) 員的流動速度和流動頻率也在不斷加快,流動性的提高使得組織關(guan) 係所在黨(dang) 組織往往難以及時掌握流動黨(dang) 員的個(ge) 人去向。

  流動黨(dang) 員教育管理工作應當科學應變、積極作為(wei)

  流動黨(dang) 員教育管理作為(wei) 新時代基層黨(dang) 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在工作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內(nei) 外部環境的變化積極主動探索流動黨(dang) 員教育管理新思路、新路徑,以現實問題為(wei) 靶子,切實用好“四維之力”來“對症下藥”,進而開創流動黨(dang) 員教育管理工作新局麵。

  一是組織之維。要創新流動黨(dang) 員黨(dang) 組織設置方式,按照“黨(dang) 員流向哪裏、集中在哪裏,黨(dang) 組織就設置在哪裏”的原則,做到因地製宜、緊貼需求,靈活選用單獨建、聯合建、依托建等多種方式,在重點領域、重要行業(ye) 、關(guan) 鍵企業(ye) 流動黨(dang) 員隊伍中單獨或聯合組建一批黨(dang) 組織,讓流動黨(dang) 員在哪都能找到“家”,投入組織的懷抱。同時還要加強帶頭人隊伍建設,選拔講政治、懂管理、知黨(dang) 務的流動黨(dang) 員擔任黨(dang) 組織書(shu) 記,形成“頭雁效應”。二是服務之維。寓教育管理於(yu) 服務當中,結合流動黨(dang) 員工作生活實際狀況,不拘泥於(yu) 傳(chuan) 統黨(dang) 組織活動方式,牢牢樹立創新和服務兩(liang) 大理念,以解決(jue) 流動黨(dang) 員憂心、擔心、操心和跟個(ge) 人利益密切相關(guan) 的事為(wei) 突破口,廣泛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和普法教育,為(wei) 流動黨(dang) 員提供就業(ye) 指導、權益保障、子女教育等各類幫助,同時也可以推薦政治表現良好、道德品行出眾(zhong) 、模範遵守法律、熱衷社會(hui) 公益、具有一定號召力和影響力的流動黨(dang) 員作為(wei) 各級黨(dang) 代表、人大代表或者政協委員的後備人選。三是製度之維。要著力推進關(guan) 於(yu) 流動黨(dang) 員思想教育工作相關(guan) 的黨(dang) 內(nei) 法規製度建設,明確流動黨(dang) 支部在黨(dang) 員思想引導、解疑釋惑、平台的具體(ti) 工作職責,要指派專(zhuan) 人負責經常跟流動黨(dang) 員談心談話,了解思想動態,及時把黨(dang) 的聲音和先鋒模範的事跡傳(chuan) 遞到流動黨(dang) 員一線。對於(yu) 在工作崗位、社會(hui) 公益、家鄉(xiang) 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的流動黨(dang) 員要及時進行表彰。四是技術之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流動黨(dang) 員的實時動態管理,及時掌握流動黨(dang) 員去向,過好黨(dang) 內(nei) 民主生活和組織生活,是強化流動黨(dang) 員教育管理的好形式、好辦法。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黨(dang) 建”方式,本著簡便易懂的原則搭建統一的信息化應用平台,讓流動黨(dang) 員教育管理服務在一個(ge) 平台上實現,關(guan) 係所在黨(dang) 組織能夠對流動黨(dang) 員的活動軌跡掌握一手資料,真正實現流動黨(dang) 員“流動不流失”,進而極大地提高流動黨(dang) 員管理工作效率。(徐正全、強舸)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