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師範大學:“四有”好老師點亮西部基礎教育
光明日報記者 張哲浩 李潔 光明日報通訊員 石萍
“一撇一捺,這是人民的‘人’。”在青海西寧三江源民族中學初一年級的語文課上,馬玲正一筆一畫地指導藏族學生改依尖參書(shu) 寫(xie) 漢字。2010年家鄉(xiang) 玉樹地震後,改依尖參來到離家800餘(yu) 公裏的三江源民族中學讀書(shu) 。在此之前,他聽不懂漢語,更不會(hui) 寫(xie) 漢字。
2011年,從(cong) 陝西師範大學(以下簡稱“陝西師大”)畢業(ye) 的首屆公費師範生馬玲來到三江源民族中學任教。11年間,她和相繼來到這裏的58位陝西師大人,見證了這所學校從(cong) 無到有的建設發展,用青春和愛陪伴著一批批雪域高原的孩子們(men) 實現夢想,走向遠方。
在我國西部特別是西北地區,從(cong) 省市重點學校到偏遠基層學校,處處活躍著陝西師大畢業(ye) 生的身影。2007年以來,陝西師大積極承擔國家公費師範生和優(you) 師計劃等重要使命,共培養(yang) 25967名國家優(you) 秀公費師範畢業(ye) 生,占比位居部屬師範大學第一名,其中70%以上在西部地區就業(ye) 從(cong) 教,極大緩解了西部基礎教育優(you) 秀師資緊缺的現實難題,為(wei) 西部基礎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堅守主責主業(ye) 探索構建卓越教師培養(yang) 體(ti) 係
“作為(wei) 西部唯一一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部屬師範大學,陝西師大紮根西部、堅守師範主責主業(ye) ,學校師範生占比達60%以上。”陝西師大校長遊旭群說,陝西師大以立德樹人為(wei) 根本任務,直麵西部基礎教育的現狀和問題,紮實推進師範教育改革,探索構建“精神鑄魂、專(zhuan) 業(ye) 築基、素養(yang) 培根、平台支撐”的培養(yang) 體(ti) 係,著力培養(yang) “學識紮實、情懷深厚、靈魂高貴”的卓越教師,不斷推進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助力西部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我從(cong) 小就夢想當教師。”大學畢業(ye) ,霍文澤選擇回到西部,“我有責任把榜樣力量傳(chuan) 遞給千千萬(wan) 萬(wan) 中學生。”
像霍文澤一樣,陝西師大精心設計打造的特色思政課程群和“師魂”係列特色師德課程群為(wei) 師範生提供了源源不斷、受益終生的精神營養(yang) 。在海拔4200米的青海果洛,楊毛措已經工作了30多年;在甘肅臨(lin) 夏,馬自東(dong) 畢業(ye) 後一直傾(qing) 心民族教育;在陝西山陽,仰孝升紮根山區,用一輩子的堅守詮釋了普通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與(yu) 擔當。
“學識紮實是好老師的立身之本。”本科期間,劉娜威學習(xi) 了學校專(zhuan) 門為(wei) 公費師範生開設的“人文科學導論”“人文科技藝術專(zhuan) 題”等通識課程,積澱了為(wei) 人師的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尤其是學校首創的“中華經典誦讀六字教學法”“三段式漢字書(shu) 寫(xie) 教學法”“教師專(zhuan) 業(ye) 能力等級考核”“教師職業(ye) 心理健康測評”等係列教育教學新模式,讓她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係統專(zhuan) 業(ye) 的師範教育也讓她在基礎教育一線得心應手。
每年9月,陝西師大的公費師範實習(xi) 生都會(hui) 背上行囊,分赴全國20多個(ge) 省份的150餘(yu) 所中小學、幼兒(er) 園,開啟為(wei) 期3個(ge) 月的教育實習(xi) 之旅。去年實習(xi) 季的一個(ge) 周五,深圳平湖外國語學校例行的教師培訓又一次拉開帷幕,培訓主題是“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深度學習(xi) ”。培訓會(hui) 上,深圳基礎教育發展的前沿動態讓來自陝西師大的實習(xi) 生王瑨深深感懷:“我是學校東(dong) 南學藝、西部紮根實習(xi) 就業(ye) 倡導的受益者,教育的差距不僅(jin) 在於(yu) 硬件資源,更在於(yu) 理念,我希望能把這裏先進的教學理念帶回西部家鄉(xiang) ,讓家鄉(xiang) 的孩子也享受到智慧教育。”
定點定向培養(yang) 朝“四有”好老師目標邁進
“優(you) 秀師資短缺、師資結構有待優(you) 化、教師職後培訓的針對性有待提高……”行程數萬(wan) 裏,累計50餘(yu) 天,2021年春末夏初,陝西師大全體(ti) 校領導、黨(dang) 委常委分別帶隊,與(yu) 專(zhuan) 家學者一起深入西部12個(ge) 省區市以及海南,走訪69個(ge) 省市縣教育行政部門、149所中小幼學校,全麵調研西部基礎教育現狀,精準對接西部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的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需求,形成《西部基礎教育調研報告》《西部邊疆基礎教育谘詢報告》等,成為(wei) 學校與(yu) 時俱進精準培養(yang) 西部基礎教育急需的卓越教師的重要依據。
2021年7月,回寧夏吳忠從(cong) 教一年的公費師範生馬清經所在工作單位考核推薦,成功申請到回母校免試攻讀在職教育碩士的資格。馬清坦言,回母校持續深造提升,才能不斷朝著“四有”好老師目標邁進。
為(wei) 了給公費師範生的長期發展提供支撐,陝西師大2012年開始招收公費師範教育碩士,至今已有2萬(wan) 餘(yu) 名公費師範生“回爐”再造。學校還專(zhuan) 門構建了“前沿理論學習(xi) +專(zhuan) 業(ye) 能力實訓+教學實踐反思”結合的培養(yang) 模式,在西部教師教育的職後教育中產(chan) 生了深遠影響。
立足西部輻射全國 開啟師範教育新範式
陝西師大通過探索構建形成的公費師範教育模式,效果顯著,在全國交流推廣,並不斷被學習(xi) 借鑒。北京師範大學、海南師範大學、青海師範大學等58所國內(nei) 師範院校,尤其是陝西師大對口支援的21所高校及西部師範院校聯盟的28所高校,都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借鑒了陝西師大的師範教育範式。
2020年12月,中西部18所師範院校校長齊聚西安,由陝西師大牽頭,成立了西部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創新與(yu) 發展聯盟。陝西師大還設立了西部師範院校教師教育師資專(zhuan) 項計劃,每年麵向西部師範院校專(zhuan) 項招收博士研究生,依托國家教師發展協同實驗基地、陝西教師發展研究院、教師教育協同創新中心等機構,搭建起人才培養(yang) 、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為(wei) 一體(ti) 的高水平創新平台。
今年11月,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漢濱初級中學教師蔡李娜,作為(wei) 陝西教師發展研究院首屆教育博士生回到母校開啟求學生涯:“我是陝西師大的第一屆公費師範生,2011年畢業(ye) 時有機會(hui) 去東(dong) 南沿海大城市發展,但我最終選擇回到家鄉(xiang) 陝西安康,紮根西部基礎教育,投身中學英語教學。2012年,重新回到師大校園,攻讀教育碩士。現在,再次回爐深造,內(nei) 心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責任。”
教育博士研究目標是基於(yu) 基礎教育、麵向基礎教育、最終達到指導基礎教育。“通過博士階段的學習(xi) ,希望再回到工作崗位時,可以帶著問題去做研究、尋找問題的解決(jue) 方案,然後在教學實踐中去實證、去評價(jia) ,達成理論、實踐、創新的統一。”和蔡李娜一起入學的136名教育碩士生和教育博士生都有這樣的共識。
“作為(wei) 地處祖國西部的師範大學,我們(men) 要心懷‘國之大者’,進一步強化政治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找準國家戰略與(yu) 辦學治校的切入點和著重點,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育人模式,培養(yang) 更多數量更高質量的優(you) 秀人民教師和未來教育家,奮力譜寫(xie) 新時代新征程教育改革發展新篇章,為(wei) 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貢獻智慧和力量。”陝西師大黨(dang) 委書(shu) 記李忠軍(jun) 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