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主題研討會在泰國格樂大學舉行
2022年12月3-4日,中國-東(dong) 盟教育交流周“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思考與(yu) 發展”主題研討會(hui) 在泰國格樂(le) 大學成功舉(ju) 辦。中國外交部、教育部、貴州省政府主辦的中國-東(dong) 盟教育交流周,是自2008年起為(wei) 增進中國東(dong) 盟彼此友誼、開展教育合作、加強區域間文化交流而舉(ju) 辦的長期活動。此次主題研討會(hui) 屬於(yu) 2022中國-東(dong) 盟教育交流周全年期活動,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hui) 、中國東(dong) 盟國際教育協會(hui) (泰國)等單位的指導下,由泰國格樂(le) 大學、泰國-中國國際學校和北京語言大學聯合主辦,主會(hui) 場設置在泰國格樂(le) 大學國際學術會(hui) 議中心,同步開啟了中國網+(央媒)、網易、新浪、抖音等國內(nei) 外十餘(yu) 個(ge) 主流媒體(ti) 直播平台,麵向全球使用泰語、中文、英語進行同步直播。來自中國、泰國、英國、俄羅斯、新加坡、柬埔寨、緬甸等國家的3000多名專(zhuan) 家和學者,以及作為(wei) 本次研討會(hui) 協辦單位的中國百餘(yu) 家院校,通過直播平台全程參與(yu) 了研討會(hui) ,會(hui) 議期間累計觀看實時直播的人數近300萬(wan) 人。
北京時間10點整,泰國格樂(le) 大學國際學術會(hui) 議中心座無虛席,500餘(yu) 師生現場出席了研討會(hui) 開幕式。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hui) 劉利民會(hui) 長、貴州省委教育工委副書(shu) 記、教育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中國-東(dong) 盟教育交流周組委會(hui) 秘書(shu) 長鄒聯克先生、泰國高等教育科研與(yu) 創新部部長顧問Dr.Patcharinruja Juntaronanont、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張寶鈞教授、嶺南師範學院校長陽愛民教授、柬埔寨中國教育交流協會(hui) 名譽副主席Charlie Mey勳爵、新加坡南洋管理學院教學院長 Wilson Ang Seng Yi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實驗學校教育集團副校長紀迎春先生、泰國中國國際學校副校長趙楠博士等,通過現場連線等方式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辭。泰王國駐華大使館阿塔育·習(xi) 薩目大使、古巴駐泰王國大使館Mr.Hector Conde大使、柬埔寨駐泰王國大使館Mr.Thunch Dalin副大使等也紛紛發來了賀電,預祝研討會(hui) 圓滿成功。
泰國格樂(le) 大學作為(wei) 本次會(hui) 議的主辦方,為(wei) 研討會(hui) 的順利召開做了充足的準備,為(wei) 了讓國內(nei) 外參會(hui) 嘉賓領略到泰國獨特的人文文化氛圍,研討會(hui) 的開幕式在一段精彩的泰式樂(le) 器表演中拉開了帷幕。
泰國格樂(le) 大學校長Prof.Dr.Krasae Chanawongse(中文名:楊金泉)在開幕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楊金泉校長首先代表泰國格樂(le) 大學對中國-東(dong) 盟教育交流周組委會(hui) 以及支持、協辦本次研討會(hui) 的國內(nei) 外院校致以誠摯的感謝!接下來就研討會(hui) 的主題,楊校長進行了深刻地解析。他說道後疫情時代高等教育要“以患為(wei) 利”,化危為(wei) 機,進行深入總結和反思,進一步加大多種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揚長避短,找尋最貼近麵對麵教學效果的方式方法,確保最好的教學效果。他特別提到,格樂(le) 大學在三年疫情期間迎難而上化危為(wei) 機,全力保障學生的學習(xi) 效果和教學質量,榮獲QS 2023亞(ya) 洲名校排名第149位,躋身泰國五強名校,與(yu) 中國39所985名校中的33所同列前150名,同時榮獲QS五星卓越大學評級(注:在泰國僅(jin) 3所名校獲得五星評級)。泰國格樂(le) 大學被多家權威機構評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海外傳(chuan) 播交流示範高校。
針對後疫情時代教育這個(ge) 大主題,各位嘉賓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hui) 會(hui) 長劉利民致辭中指出: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疫情影響仍在延續,人類社會(hui) 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挑戰,各種複雜因素與(yu) 教育發展相互交織。在後疫情時代,教育應該做實教育合作交流,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度開展人文交流,夯實各方合作根基;深化語言交流合作,推動中外民心相通這三大基本點去適應新變化、尋求新突破、取得新發展。
貴州省委教育工委副書(shu) 記、教育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中國-東(dong) 盟教育交流周組委會(hui) 秘書(shu) 長鄒聯克先生也在致辭中,針對後疫情時代教育交流與(yu) 合作,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把握時機,爭(zheng) 取主動。在疫情持續情況下,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ti) 應用手段,保持交流合作不斷線,聯絡對接不停步,搭建數字智慧教育平台,探索在線數字化國際合作。
二、是互學互鑒,打造品牌,繼續全力辦好中國-東(dong) 盟教育交流周項目活動,持續深化中國-東(dong) 盟教育交流周平台和項目活動內(nei) 涵建設。
三、是提質增效,服務發展,穩步推進中外合作辦學,支持高校開展校際多元交流,做實做優(you) 教育國際交流項目,積極培養(yang) 非通用語複合型人才。
北京語言大學是中國唯一一所以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漢語、中華文化教育為(wei) 主要任務的國際型大學,素有“小聯合國”之稱。作為(wei) 本次研討會(hui) 的主辦方之一,北京語言大學的副校長張寶鈞教授也進行了精彩的致辭。張教授介紹了北京語言大學在疫情期間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統籌教育資源,努力適應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的新形態,致力於(yu) 打造數字化留學服務新生態。
柬埔寨前次國務卿、柬埔寨中國教育交流協會(hui) 名譽主席Charlie Mey勳爵在致辭中說道:“中文教育將納入到柬埔寨本地學校教育當中,柬埔寨中國教育交流協會(hui) 在未來的工作中,將通過推進留學中國項目等方式,為(wei) 柬埔寨培養(yang) 更多會(hui) 講中文、懂得中國的高級中文人才,為(wei) 兩(liang) 國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儲(chu) 備。”
新加披南洋管理學院教學院長 Wilson Ang Seng Yi在致辭中表示:疫情期我們(men) 始終將學子需求作為(wei) 第一考量,助力追夢的學子打破疫情帶來的不便和挑戰,在國家開始開放邊境時就推出了全程的貼心服務,把這些內(nei) 化於(yu) 心,外顯於(yu) 行,推進快速注冊(ce) 入學的同時加大返校複學的力度。期待學子收獲國際教育之旅的無限風光。
泰國-中國國際學校副校長趙楠博士說到,作為(wei) 基礎教育崗位的實踐者,高中國際教育應該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寫(xie) 照,國際教育打基礎的過程應當愈發受到重視,這也應該是國際教育的定位規劃。在中國企業(ye) 集群式“走出去”,東(dong) 盟經貿合作區落地為(wei) 當地創造了幾十萬(wan) 工作崗位的同時,泰國-中國國際學校為(wei) 中資駐泰企業(ye) 人員子女提供以義(yi) 務教育為(wei) 規範、人教版教材全配套的教學服務助力,用有愛與(yu) 智慧的色彩陪伴中文國際教育一路前行。
本次主題研討會(hui) 除了嘉賓致辭外,還設置《中泰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疫情常態化背景下高中麵臨(lin) 的機遇與(yu) 挑戰》、《後疫情時代教育科技文化融合》、《後疫情時代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創造性轉化與(yu) 海外交流》四個(ge) 主題的主旨報告環節。
在泰國格樂(le) 大學國際學院院長謝森博士主持的《中泰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專(zhuan) 場中,泰國格樂(le) 大學名譽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教授,泰國格樂(le) 大學國際學術委員會(hui) 主席、中國思想史講席學者丁德科教授,莫斯科國立師範大學學者伊薩耶娃·尤利婭·奧列格夫娜,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SHU JIE YA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zhuan) 家中國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鮑泓教授,上饒師範學院副校長王玉皞教授,萍鄉(xiang) 學院副校長吳代赦教授,泰國格樂(le) 大學特聘教授蘇加福博士,以及來自泰國和中國、俄羅斯、英國、新加坡等幾十所高校和學術機構的教育家、專(zhuan) 家學者,緊緊圍繞主題進行了專(zhuan) 業(ye) 的分析和探討。專(zhuan) 家學者暢所欲言,深入剖析和探索高等教育在疫情共生時代的新思路和新舉(ju) 措,建言“一帶一路”教育聯通發展。
12月3日下午14時,中國—東(dong) 盟教育交流周“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思考與(yu) 發展”主題研討會(hui) 的分論壇《疫情常態化背景下高中麵臨(lin) 的機遇與(yu) 挑戰》,近百位國際教育學者及教育專(zhuan) 家參加了此次會(hui) 議。貴陽市恒升高級中學專(zhuan) 門設置了論壇的線下會(hui) 場,會(hui) 議由貴陽市恒升高級中學執行校長梁靈主持。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高中麵臨(lin) 的機遇與(yu) 挑戰》論壇上,貴陽市教育局副縣級督學肖正友先生親(qin) 臨(lin) 現場,代表貴陽市教育局致辭,提出希望,寄語未來。
嶺南師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公共教學部主任徐潔、南寧師範大學東(dong) 盟比較教育研究中心
主任楊素萍、哈爾濱理工大學教授劉毅、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副校長黃啟慧、重慶市北新巴蜀中學校長張學忠 、貴陽六中原黨(dang) 委書(shu) 記校長魏林、北京市實驗外國語學校校長龔浩、首都師範大學實驗學校教育集團副校長紀迎春 、北京市博文學校副校長田敏、海南省樂(le) 東(dong) 中學副校長盧燕、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國際部分管校長李向京 、國科大(青島)附屬學校國際部校長欒奕等嘉賓在論壇上進行了主題發言,就疫情常態化背景下高中麵臨(lin) 的機遇與(yu) 挑戰進行了探討,有疫情常態化背景下高中數字化轉型實踐的探索,有基於(yu) 支持聯盟框架的分析視角看待中國普通高中教育政策的演進脈絡與(yu) 變遷邏輯,有黑龍江高中國際化發展模式經驗分享,有疫情常態化背景下的高中國際課程與(yu) 國際理解教育的解讀,有促進學生個(ge) 性化成功的多元課程,有後疫情時代的教育應對,有新冠疫情對新時代教育國際化的影響與(yu) 對策,有共建共享、開放融合的探索,有高中的學習(xi) 與(yu) 生活更有意義(yi) 的分享,有齊心聚力抗疫情、抱團聯盟促教育的努力見證,有尋找最好教育逐夢共遠的征程,有“一帶一路”背景下留學多元化戰略的趨勢和對策……
12月4日,《後疫情時代教育科技文化融合》分論壇上,中國高科技產(chan) 業(ye) 化研究會(hui) 劉延寧監事長致辭,對此次跨領域、跨年齡的交流對話給予了高度評價(ji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校長沈士團教授就工程教育改革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國人民大學關(guan) 照宇教授從(cong) 把握國際傳(chuan) 播新態勢出發講述了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的重要性。會(hui) 上,企業(ye) 家代表團海爾東(dong) 南亞(ya) 總裁張政匯先生、泰中僑(qiao) 商聯合會(hui) 主席鄺錦榮博士、泰國浙江商會(hui) 會(hui) 長祁曉雲(yun) 董事長、山東(dong) 總商會(hui) 會(hui) 長馮(feng) 文亮教授紛紛就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發展等領域進行了深入交流。會(hui) 議由格樂(le) 大學校長助理齊斌主持。
4日下午,以《後疫情時代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創造性轉化與(yu) 海外交流》為(wei) 主題的研討會(hui) 線下會(hui) 場在格樂(le) 大學中國國際語言文化學院院長羅勇的主持下進行。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hui) 楊曉陽主席發表致辭,並公示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hui)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落戶泰國格樂(le) 大學,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hui)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主任侯立斌博士發言匯報新年度中泰交流活動計劃。結合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主題,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兼職教授祖曉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汪建鬆、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中、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副院長崔冬暉、嶺南師範學院副校長戴黍五位教授從(cong)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教學》講到《傳(chuan) 統文化的當代轉譯》,《從(cong) 藝術創造-文化國家》談到《冬奧與(yu) 國家形象》、《儒家的自我管理與(yu) 當代轉型-基於(yu) “為(wei) 仁由己”的解析》,盡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創造性轉化。
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海外交流板塊中,泰國留學中國大學校友總會(hui) 主席丁佩佩(泰)對泰國學生來華留學工作作了回顧和展望,泰國華文作家協會(hui) 副會(hui) 長楊玲(泰)、福建師範大學教授李詮林、格樂(le) 大學國際學院博士席德華、Dr. Saw Thant Zin(緬甸)、閩江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副校長陳強分別就《泰華作協與(yu) 泰華文學的發展》、《泰國華文文學與(yu)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海外交流》、《華人寺廟與(yu)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僑(qiao) 批與(yu) 中華文化海外交流》、《“Chinese Culture Exchange Under Pauk Paw Relationship in Myanmar”緬甸胞波友誼關(guan) 係下的中華文化交流》、《助力海外華文教育 搭建中華文化傳(chuan) 播橋梁》進行了分享。
“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思考與(yu) 發展”主題研討會(hui) 集專(zhuan) 業(ye) 性、理論性與(yu) 實踐性與(yu) 一體(ti) ,學術氛圍濃厚,富有成效,期望能為(wei) 後疫情時代中國-東(dong) 盟及“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教育交流合作的新思路;為(wei) 中國-東(dong) 盟各國開展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合作搭建國際交流平台,對增進中國東(dong) 盟彼此友誼,加強區域間文化教育交流具有積極意義(yi) 。(中國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