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發力“雙主場”
□ 本報綜合報道
盡管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餐飲堂食暫停現象時有發生,但餐飲業(ye) 逐漸適應疫情變化,主動求新求變,拓寬銷售路徑,線上外賣外送業(ye) 務與(yu) 線下堂食形成良性互補,線上線下“雙主場”融合發展趨於(yu) 常態,不過,眼下,要促進客流量回歸正常、恢複活力,仍需多方共同努力。
餐飲市場正在回暖
龔印記牛莊·牛骨牛雜屋的負責人李榕仙告訴記者,堂食暫停期間,門店的外賣訂單量翻了兩(liang) 番,外賣收入一度可以覆蓋門店近半營收。
與(yu) 此同時,以美團為(wei) 代表的餐飲平台也在積極行動,推出預約自提等舉(ju) 措,幫助餐飲商家開拓新的經營模式,提升風險抵抗能力。據了解,北京已有近2000家餐廳通過美團上線到店自提服務。不少商家表示,到店自提套餐的上線,吸引了很多周邊3公裏範圍的消費者前來門店取餐,與(yu) 餐廳外賣外送服務形成互補,更好地兼顧了消費需求和門店的運營能力。
中國烹飪協會(hui) 副會(hui) 長吳穎表示,今年以來,全行業(ye) 雖然麵對多種不利因素,但各大餐飲企業(ye) 仍然千方百計通過外賣、外帶、預製菜、調整產(chan) 品結構等多種方式積極開展自救,相關(guan) 政策也在支持餐飲業(ye) 複蘇。目前,餐飲業(ye) 正在逐步適應市場、適應消費者。
拓渠道成企業(ye) 常態
受疫情影響,今年更多消費者的消費習(xi) 慣逐漸從(cong) 線下轉移到線上。與(yu) 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ye) 也不斷拓展銷售渠道。
北京華天飲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賈飛躍介紹,近年來,北京華天積極發展私域平台,將經營重點向線上轉移,先後推出華天線上會(hui) 員商城和自營外賣小程序,同春園的“春園小鄰”係列醬貨、慶豐(feng) 包子鋪的“慶味豐(feng) ”係列醬貨、延吉餐廳的袋裝冷麵都是線上商城的網紅產(chan) 品,收到市場積極反饋。
同時,美團數據顯示,受“看球經濟”帶動,超過3%的餐飲商家銷售出世界杯主題套餐,小組賽以來,世界杯主題團購套餐線上訂單量環比賽前增長113%。
除了轉向線上,拓展線下消費場景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暫停堂食後,不少顧客選擇到店自提,這對餐飲企業(ye) 產(chan) 品結構的要求驟然拔高——方便外帶的手拿食、可以帶回家自行烹飪的半成品、擁有更長保質期的預包裝產(chan) 品都成了當下市場的消費重點,能否及時調整產(chan) 品結構以適應消費者及市場的需求,是對餐飲企業(ye) 的一大考驗。
融合新業(ye) 態新渠道,已經是老字號品牌的發展新思路。“我們(men) 從(cong) 2020年7月開始發力外賣,新店選址在社區、大型寫(xie) 字樓周邊,主攻本地居民和都市白領,菜單也進行了豐(feng) 富,幾乎涵蓋了所有具有武漢特色的早餐,並設置了組合套餐。”蔡林記戰略籌備中心總監袁中華介紹,粗略估算,2021年僅(jin) 外賣這個(ge) 渠道,蔡林記就賣出了至少400萬(wan) 碗熱幹麵。
積極融合“線上下單、線下30分鍾送達”的即時零售新業(ye) 態,也是蔡林記發展的重要路徑。美團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以來,蔡林記的即時零售銷量環比增長27%,安徽、廣州、北京等地增幅顯著。
近年來,線上與(yu) 線下呈現一體(ti) 化發展趨勢,餐飲經營者在堂食模式和外賣模式的融合發展中,逐漸探索出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的“雙主場”經營模式。“餐飲商家同時擁有線下和線上兩(liang) 個(ge) 主場,在經營堂食的同時深耕線上外賣主場,讓客戶在線、門店在線、管理在線、服務在線,線上化能力的提升正助力餐飲業(ye) 突破不確定性。”美團新餐飲研究院院長白秀峰說。
多方協力提振消費信心
記者采訪發現,盡管全國多地堂食陸續開放,但不少消費者出於(yu) 對自身健康的考慮,外出就餐的信心尚未恢複,這也是目前影響餐飲行業(ye) 複蘇的最大因素。
“堂食的開放會(hui) 進一步釋放積極信號,但要促進客流量回歸正常、恢複活力,仍需多方共同努力。”吳穎表示,各地政府與(yu) 協會(hui) 、知名餐企可以通過聯合舉(ju) 辦各種美食節、購物節、發放餐飲消費券等活動帶動人氣。
當前,人們(men) 的餐飲消費需求與(yu) 優(you) 質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從(cong) 餐飲企業(ye) 來看,更應考慮在數字化經營、社區化滲透、零售化發展方麵做一些新的嚐試,進一步使企業(ye) 適應環境、市場以及消費者的變化。
白秀峰認為(wei) ,餐飲行業(ye) 要實現數字化改造,可以利用互聯網外賣平台,通過技術創新與(yu) 信息交換,補齊數字化短板,加強餐飲行業(ye) 經營者數字化意識和能力建設,提升餐飲業(ye) 數字化運營效率,從(cong) 而更好地抵禦風險,提升供給效率,實現高質量發展。
總的來看,餐飲業(ye) 是一個(ge) 具備長期韌性的行業(ye) 。“相信在多方協力下,行業(ye) 必將勇毅前行,穩步回暖,在為(wei) 餐飲人注入發展信心的基礎上,實現全行業(ye) 的高質量發展。”吳穎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