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大科學事件值得關注!
日曆即將翻到2023年,科學家們(men) 也將在新的一年書(shu) 寫(xie) 新的傳(chuan) 奇。英國《自然》雜誌網站在19日的報道中指出,登月、mRNA疫苗,以及超越標準模型等,將成為(wei) 2023年最值得關(guan) 注的重要科學事件。
中國兩(liang) 個(ge) 項目“上榜”
●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觀測站將精確測量中微子的振蕩,以發現標準模型之外的物理現象。
●世界上最大的可操作射電望遠鏡——中國新疆奇台射電望遠鏡(QTT)將進入緊鑼密鼓的建造階段。
高級觀星
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第一張照片讓世界驚歎不已。今年,科學家們(men) 還借助韋布空間望遠鏡,發表了一些關(guan) 於(yu) 早期宇宙的新發現。未來一年,他們(men) 將加快探索步伐,繼續分享該望遠鏡拍攝的關(guan) 於(yu) 星係演化的結果和新發現。
歐洲空間局正在開發的歐幾裏德空間望遠鏡將於(yu) 2023年發射,該望遠鏡將圍繞太陽運行6年並拍攝照片,以創建宇宙的三維地圖。智利薇拉·魯賓天文台也將於(yu) 2023年7月開始拍攝圖像,該望遠鏡采用特殊的三鏡設計,分辨率高達32億(yi) 像素,能在短短3個(ge) 晚上就巡視完整個(ge) 南部天空。
此外,世界上最大的可操作射電望遠鏡——中國新疆奇台射電望遠鏡(QTT)將進入緊鑼密鼓的建造階段。這款巨型觀天裝置是110米口徑的圓形球麵射電望遠鏡,能夠在任何給定的時間觀測到天空中75%的恒星。
下一代疫苗接踵而至
新冠疫情期間,mRNA新冠疫苗一鳴驚人,一係列預防其他疾病的mRNA疫苗也在陸續開發中。
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Biontech)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nei) 啟動針對瘧疾、結核病和生殖器皰疹的mRNA疫苗的首次人體(ti) 試驗。
11月,Biontech和輝瑞公司啟動了一款mRNA疫苗的第一階段試驗,該疫苗旨在預防新冠肺炎和流感。其他團隊正在調查通過快速鼻腔噴霧方式接種新冠疫苗的可能性。這些噴霧對動物有效,但人類試驗的道路可能比較漫長。
病原體(ti) 觀察清單
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公布一份新的病原體(ti) 優(you) 先級名單。大約300名科學家將對超過25個(ge) 病毒和細菌家族進行評估,以確定未來可能引起大流行病的病原體(ti) 。他們(men) 還將為(wei) 每種優(you) 先級病原體(ti) 製訂研發路線圖,概述認知差距,確定研究重點,並指導疫苗、治療和診斷測試技術的開發。
CRISPR療法有望獲批
鑒於(yu) 使用CRISPR-Cas9係統治療β-地中海貧血和鐮狀細胞病這兩(liang) 種遺傳(chuan) 性血液疾病的臨(lin) 床試驗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首個(ge) CRISPR基因編輯療法可能於(yu) 明年獲批。
美國Vertex製藥公司和CRISPR醫藥公司目前正在開發exa-cel療法,其工作原理是收集病人自己的幹細胞,並使用CRISPR-Cas9技術編輯有缺陷的基因,然後再將細胞輸回人體(ti) 。Vertex公司預計將於(yu) 明年3月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申請批準向罹患β-地中海貧血或鐮狀細胞病的人提供exa-cel療法。
超越標準模型或現曙光
物理學家已經公布了μ介子g-2實驗的第一批結果,預計2023年將公布更精確的結果。該實驗研究了被稱為(wei) μ介子的短命粒子在磁場中的行為(wei) ,並對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進行了測試。
中國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觀測站也將通過位於(yu) 地下700米深處的探測器精確測量中微子的振蕩,以發現標準模型之外的物理現象。
另一個(ge) 備受粒子物理學家期待的事件是,位於(yu) 瑞典隆德的歐洲散裂源(ESS)將於(yu) 2023年迎來第一批研究人員。科學家們(men) 將使用迄今最強大的線性質子加速器,產(chan) 生強烈的中子束來研究材料的結構。
探月任務加速推進
今年12月11日,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執行“阿耳忒彌斯1號”無人繞月任務的“獵戶座”飛船於(yu) 加州附近太平洋上濺落之際,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拉希德”號月球車、NASA的“月球手電筒”和日本的“白兔-R”著陸器則向月球進發。“白兔-R”將於(yu) 明年4月嚐試在月球上軟著陸。此外,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月船-3號”將於(yu) 明年年中在月球南極附近著陸。首次民間月球之旅也將於(yu) 明年開展——11人將搭乘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星艦”火箭進行為(wei) 期6天的私人太空飛行。
明年4月,歐洲空間局將啟動“木星冰月探測器”(JUICE)任務,旨在研究木星這顆巨型氣態行星及其3顆衛星的環境。
氣候協議細節敲定
11月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27)終於(yu) 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落下帷幕,其中一個(ge) 成果是建立一個(ge) 基金,要求發達國家為(wei) 貧窮國家因氣候變化而遭受的損失買(mai) 單,這標誌著世界各國朝氣候正義(yi) 邁出了重要一步。根據該協議,曆史上對高排放負有責任的富裕國家將在經濟上補償(chang) 較貧窮的國家,後者首當其衝(chong) 地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但相關(guan) 細節仍然需要敲定。預計一個(ge) “過渡委員會(hui) ”將在明年3月底之前舉(ju) 行會(hui) 議,就如何安排這些資金提出建議。
阿爾茨海默症的新希望
明年1月初,美國監管機構將宣布藥物lecanemab是否可被用於(yu) 治療阿爾茨海默症。lecanemab由日本衛材製藥和美國渤健生物科技公司研製,是一種單克隆抗體(ti) ,可清除大腦內(nei) 積聚的β澱粉樣蛋白。這項臨(lin) 床試驗招募了1795名阿爾茨海默症早期患者,結果表明,與(yu) 安慰劑相比,lecanemab可使患者認知功能衰退速度大幅減緩27%。但一些科學家認為(wei) 該藥帶來的好處有限,也有科學家擔心藥物的安全性。
美國Anavex生命科學公司則將對其開發的阿爾茨海默症藥物blarcamesine繼續開展臨(lin) 床試驗,該藥物能激活一種可提高神經元穩定性及其相互連接能力的蛋白。
首座核廢料存儲(chu) 庫開始運營
2023年,世界首座核廢料儲(chu) 存設施將在芬蘭(lan) 奧爾基洛托島開始運營。芬蘭(lan) 政府於(yu) 2015年批準建造這座深層地下儲(chu) 存庫,以安全處理廢核燃料。高達6500噸的放射性鈾將被裝於(yu) 銅罐內(nei) ,銅罐將覆蓋黏土,埋在位於(yu) 地下400米深處的花崗岩基岩隧道內(nei) 。核廢料將在那裏封存數十萬(wan) 年,屆時,輻射將變得人畜無害。據澎湃新聞 圖據《自然》網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