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福建莆田:火堆邊“擺棕轎”鬧元宵 以老帶新促傳承
中新網莆田2月5日電(葉秋雲(yun) )火焰冉冉升起、熊熊燃燒,一群人圍繞著火堆旋轉,手中的“轎子”不停轉動,鑼鼓聲時急、時緩……2月5日,一場傳(chuan) 統民俗活動在福建省莆田市南門社區上演,現場呼聲一片,非常熱鬧。
這場傳(chuan) 統民俗活動名為(wei) “擺棕轎”,是莆田一種古老的民俗活動,起源於(yu) 古代中原地區,沿襲千年。擺棕轎的表演者繞著燃燒的火堆旋轉、跳躍,寓意生活紅紅火火,祈求平安。
據了解,擺棕轎的轎子為(wei) 木片,轎頂飾棕片,故名為(wei) “棕轎”。擺棕轎的轎子隻有一根轎杆,由兩(liang) 個(ge) 青壯年前後手抬,跑動的同時還需轉動棕轎。
“好玩,很興(xing) 奮!”13歲的當地民眾(zhong) 陳正海舉(ju) 著旗幟在表演人群中跑動。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小時候跟著父母觀看擺棕轎,現在自己參與(yu) 到這場傳(chuan) 統民俗活動中,感覺完全不一樣,非常熱鬧、開心。
時緊、時緩的鑼鼓聲響起,當地民眾(zhong) 蘇聰和同伴一前一後手抬棕轎奔跑著,跑動的過程中,他們(men) 不停轉動手中的棕轎,繞著燃燒的火堆比賽表演,看誰擺得快、轉得猛,圍觀的市民與(yu) 遊客歡呼、呐喊著,熱情高漲。
蘇聰表示,對於(yu) 在外打拚的莆田遊子來說,這些傳(chuan) 統民俗活動就像是一條紐帶,將他們(men) 與(yu) 家鄉(xiang) 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緊緊地聯係在一起,時刻提醒著他們(men) 不忘鄉(xiang) 愁、不忘回家路。
據悉,在莆田,元宵盛況賽過春節,莆田元宵傳(chuan) 統民俗文化活動從(cong) 農(nong) 曆正月初六開始到正月廿九結束,堪稱全國最長的元宵節。近一個(ge) 月時間裏,每天都有不同村莊、不同姓氏以不同形式鬧元宵,活動豐(feng) 富多彩。
“莆田各地幾乎都有擺棕轎活動。”據長期關(guan) 注民俗文化的當地民眾(zhong) 、南門社區老協會(hui) 會(hui) 長張誌強介紹,莆田的擺棕轎活動中,規模最大、參與(yu) 人數最多、原始風貌保存較完整的,要數“南門擺棕轎”。
傳(chuan) 統的民俗文化資源不可再生,一旦失去,將無法挽回,所以,傳(chuan) 統民俗活動需要年輕人去參與(yu) 。張誌強透露,擺棕轎活動時間長,參與(yu) 活動的人員都是以“老幼結合,輪番上陣”的方式進行,從(cong) 而達到“以老帶新”的目的。“參與(yu) 的人員中,最小的孩童11歲,最年長的70歲左右。”
正如張誌強所說的“以老帶新”,30歲的蘇聰自15歲開始參與(yu) 擺棕轎,幾乎每年都沒有缺席。蘇聰告訴記者,長大以後,對家鄉(xiang) 的傳(chuan) 統民俗活動感情愈發深厚,“有一種不一樣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來自泉州的遊客林先生被現場的場景“迷住”了。他表示,莆田的元宵民俗很有特色,在別的地方很少見。今年,他帶著家人來莆田感受元宵節,熱鬧的氛圍讓他們(men) 流連忘返。
夜幕降臨(lin) ,南門社區裏縈繞著歡呼聲、呐喊聲,表演者跑啊、轉啊,手中旋轉的棕轎任性翻飛……隨著火堆的徐徐熄滅,這場民俗活動才緩緩落下帷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