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塞罕壩的青春記憶
前幾天奶奶的老朋友來家裏串門,她們(men) 在客廳說話,我在房間裏寫(xie) 作業(ye) 。忽然我聽見一陣歌聲響起:“知青下鄉(xiang) 40年,當年仿佛在眼前……”隻見她們(men) 眼含熱淚,滿滿都是對過去的追憶。
奶奶是知識青年下鄉(xiang) 插隊的一員,她被安排到了山灣子林場,正式成為(wei) 一名林業(ye) 工作者,那年她才19歲。走的那天,汽車在山路上不停地顛簸,很多乘客因為(wei) 暈車嘔吐不止,經過了3個(ge) 小時的行駛,終於(yu) 到達了中轉站,她又輾轉坐了1個(ge) 小時的牛車才終於(yu) 到了場部。當時的農(nong) 村環境非常惡劣,常常黃沙漫天。
奶奶拉著我的手說:“你看我年輕時的照片,怎麽(me) 比現在還老呢?”是啊!天天風吹日曬,人又瘦又黑的,能不老嗎?我問奶奶:“奶奶,那時候那麽(me) 艱苦,如果讓你重新選擇,你還會(hui) 去下鄉(xiang) 嗎?”奶奶沉思片刻說“還去”。那時候的日子雖然艱苦,但是幹勁充足,他們(men) 秋天上山采種,冬天砍草整地,春天育苗栽樹,夏天砍灌護苗,一年到頭都有幹不完的活兒(er) ,大家渾身都充滿著勁兒(er) 。種樹,是他們(men) 唯一的目標,護林,是他們(men) 喊了一輩子的口號。
奶奶的抽屜裏有幾本厚厚的相冊(ce) ,我常常纏著奶奶讓她跟我一起看照片,奶奶戴上她的老花鏡,翻開那些泛黃的老照片,認真地看照片裏的每一個(ge) 人,每每看到爺爺的照片時,我總能看見奶奶眼裏泛著的淚光,她手指輕輕撫摸照片上的人。她一遍又一遍地告訴我說:“寶貝,這是你爺爺”。遺憾的是我沒有見過他。聽說爺爺是一名非常傑出的林業(ye) 工作者,他的一生短暫卻絢麗(li) ,家裏至今還保留著他曾經獲得的榮譽。爺爺去世是在一個(ge) 深秋的夜晚,在燈光昏暗的老房子裏,他躺在炕上,無力地拉著爸爸的手,叮囑他好好照顧苗圃裏的小樹苗,還讓爸爸好好學習(xi) ,將來也要做一名林業(ye) 人。
每年夏天爸爸都會(hui) 帶著我回老家住幾天,車子行駛在寬闊的馬路上,道路兩(liang) 邊一排排楊樹、柳樹,陽光不時地透過車窗,灑進車內(nei) ,樹影斑駁,格外好看。清晨,幾隻小鳥兒(er) 在我窗邊清脆地鳴叫著,那叫聲喚醒了我。我輕輕地推開了窗戶,一股新鮮而又芳香的空氣撲麵而來。如今的家鄉(xiang) 就像我在畫中畫的一樣,山是綠的,水是清的,田野也是一片綠色,就像一片大草原。
在幾代人的努力下,曾經光禿禿的大山如今綠樹成蔭,曾經荒蕪的田野如今也成肥田,曾經窮苦的農(nong) 村人如今也發家致富。這些變化的背後,有著一群默默無聞的人,他們(men) 將青春獻給農(nong) 村與(yu) 大山。歲月的年輪在他們(men) 額角刻下印記,植樹造林、保護環境已經融入他們(men) 的生命裏。因為(wei) 他們(men) 深刻地明白有了綠水青山才會(hui) 有金山銀山。
(指導教師 朱曉紅)
張睿恩(7歲 河北承德圍場第四小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