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塑造反派需要把握角色魅力的分寸

發布時間:2023-02-08 16:48:00來源: 文匯報

  作者:戴 清

  觀點提要:

  反派角色塑造的最大成功應該以作品有效引領觀眾(zhong) 的價(jia) 值認同為(wei) 標準和目的,而不是反派角色魅力的最大化,這方麵很考驗導演的藝術掌控功力,內(nei) 裏則潛隱著創作者的認識水平、價(jia) 值立場與(yu) 情感態度。

  掃黑題材劇《狂飆》的熱播熱議,引發人們(men) 從(cong) 多個(ge) 角度展開評析。表演是作品成功的基礎,該劇強大的演技派陣容、火熱飆戲讓觀眾(zhong) 們(men) 的追劇熱情更加高漲。劇中演員張譯對警察安欣的詮釋十分到位、感人至深。演員張頌文對反派人物高啟強的精準把握讓觀眾(zhong) 眼前一亮,其他如吳剛扮演的徐忠,鮑大誌扮演的趙立冬,高葉飾演的陳書(shu) 婷,李健扮演的李響、李一桐飾演的孟鈺,以及孟德海、徐江、高啟盛、唐小龍、老默……很多人物都鮮活立體(ti) 、可圈可點。

  正麵警察形象的豐(feng) 富性建構

  傳(chuan) 統涉案劇、包括掃黑題材劇中,正麵警察形象由於(yu) 受角色定位的限製,表現空間有限,一身正氣、嫉惡如仇,性格有時卻顯得較為(wei) 單一。這方麵《狂飆》明顯進行了有意識的突破,如以安欣的臥底戲碼開場,讓作品有著很強的戲劇張力,有力凸顯了這位年輕警察的智勇雙全,增強了對正麵警察豐(feng) 富性的表現。警察臥底要麵對身份甄別與(yu) 生死考驗,戲劇性更強,還有著亦正亦邪的多麵表現與(yu) 隨機應變,這一點與(yu) 諜戰劇中我方打入敵人內(nei) 部的特工處境相近,也讓正麵警察形象的塑造更加豐(feng) 滿立體(ti) 。

  但同時《狂飆》遵循現實主義(yi) 創作原則,而不是一味地營造戲劇性與(yu) 傳(chuan) 奇性。劇中因為(wei) 保護傘(san) 的介入,安欣很快就暴露了臥底身份,險遭滅頂之災,這個(ge) 段落的戲劇性雖強,但其真實感、安欣幾乎被拋棄被毀滅的遭遇卻更具震撼力,黑惡勢力的一手遮天令人不寒而栗。此後安欣的境遇每況愈下,但為(wei) 了追尋真相他雖九死猶未悔,激發著觀眾(zhong) 的疼惜與(yu) 敬重之情;劇中對安欣的善良也進行了富於(yu) 層次的揭示,對社會(hui) 弱勢人群他抱有深切的同情關(guan) 愛,張譯的神情眼神自然平和,卻盡顯他的真誠和美好。他的善良還體(ti) 現在對犯人們(men) 的關(guan) 心改造、對證人的舍命保護、對犯罪分子的人道主義(yi) 態度,他的善良悲憫呈現著護法者的靈魂之光,向著光明,驅散黑暗。

  正是以上多角度多層次的多維度深入開掘,《狂飆》完成了對正麵警察形象的豐(feng) 富性建構。

  反派大佬“深入人心”,需要拿捏分寸

  張頌文是大器晚成的好演員,近年來他憑著在網絡劇《隱秘的角落》、電影《革命者》《1921》、電視劇《心居》等熱播熱映影視作品中的精彩演技日漸為(wei) 觀眾(zhong) 所熟知,《狂飆》這部爆款劇成全他登頂大火。作品深入挖掘了高啟強從(cong) 底層草根起步、在偶然變故中的選擇、一步步黑化墮落、直至覆滅,樹立了一個(ge) 豐(feng) 滿鮮活的“症候式樣本”,也對他身處的社會(hui) 暗影與(yu) 局部環境進行了有力的詮釋。

  網絡熱議隨之而來,其中的聲音則是駁雜的:既不乏對張頌文精湛演技的稱道,也對前期高啟強飽受欺侮表達著同情,同時也有人罔顧他背棄誠實與(yu) 良心滑下黑社會(hui) 泥潭的罪惡,隻為(wei) 他的草根逆襲歡呼雀躍,甚至淪陷在對人物迅速發跡、手腕強悍又充滿“人情味兒(er) ”的魅力之中。還有網友過分地表達對正麵人物英雄警察安欣的漠視乃至輕蔑,如此認知和情感態度不隻是令人不安、不快,更是發人深思的。

  涉案劇中,為(wei) 什麽(me) 總是會(hui) 有不少觀眾(zhong) 更喜歡反派大佬是個(ge) 很有意思的現象。這一點或許與(yu) 歐美及以往我國香港地區的黑幫片的長久影響有關(guan) ,《教父》《上海灘》《賭神》《絕命毒師》等影視劇中的魅力黑幫大佬角色為(wei) 人們(men) 所耳熟能詳,也形成了影視劇中黑幫人物的形象譜係。然而,這些作品中創作者精心構建的敘事倫(lun) 理有時卻被觀眾(zhong) 淡忘或忽略了,這種敘事倫(lun) 理特別體(ti) 現為(wei) 即使主人公是黑社會(hui) 中的核心人物,但在黑幫幫派爭(zheng) 鬥中,主人公或者身處良心尚存的派係,與(yu) 更加凶悍無情的派係火拚;或是主人公出身於(yu) 黑幫世家而無從(cong) 選擇,或是親(qin) 人罹難、為(wei) 之報仇,或是貧病潦倒、瀕臨(lin) 絕境,或是造化弄人,總是被逼得走投無路才滑向罪惡的深淵而無法回頭,但這些黑幫人物都有其良心尚存的、義(yi) 氣血性的一麵。因此,這些人物身份雖然不脫黑幫、黑社會(hui) 性質,但卻是此類作品中邪中之正、惡中之善的代表。同時,無論他們(men) 怎樣殺伐決(jue) 斷、叱吒風雲(yun) ,有著怎樣過人的膽識權謀,最終都逃不脫覆滅的宿命,從(cong) 而引發觀眾(zhong) 對其悲情悲涼的命運的同情理解,以及對這些角色個(ge) 性魅力的迷戀。黑社會(hui) 在歐美以及1997年之前的香港地區的社會(hui) 基礎,特別是創作者巧妙設定的敘事倫(lun) 理都賦予了這類創作有其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和觀眾(zhong) 熱愛的合理性。

  而內(nei) 地涉案劇、掃黑題材劇中,正邪對峙發生在犯罪分子/黑惡勢力與(yu) 人民警察/國家執法部門之間,事理邏輯、人物關(guan) 係都和歐美、香港地區的黑幫片不同,也決(jue) 定了內(nei) 地涉案劇、掃黑題材劇在借鑒此前創作經驗時,不應該亦步亦趨摹仿,也不可能一味照搬,在這一點上與(yu) 我們(men) 學習(xi) 借鑒美日醫療題材劇的創作經驗並進行本土化改造都有較大差異,更不能罔顧文本的敘事倫(lun) 理去凸顯所謂反派人物的審美價(jia) 值。

  內(nei) 地涉案題材劇創作史上“反麵人物的審美價(jia) 值過高”一度出現創作失當,為(wei) 人們(men) 所記憶猶新,具代表性的有《黑冰》中的郭小鵬、《黑洞》中的聶明宇、《征服》中的劉華強等,這些反派人物都由著名演員扮演,人物塑造得生動鮮活。但這些作品又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創作缺陷或不足,正是因為(wei) 其中反麵人物的審美價(jia) 值壓倒了正麵警察形象,引發觀眾(zhong) 對反派的過多同情甚至是迷戀,而對觀眾(zhong) 產(chan) 生了價(jia) 值誤導。當然,盡管不是所有的觀眾(zhong) 都缺乏這種分辨力,但在國情環境中,創作者確實需要把握藝術表現的分寸,以避免不良社會(hui) 效果、違背了創作者的初衷,對品質較高的作品而言,損失甚巨、殊為(wei) 可惜。

  衡量反派人物角色的表演水平需要進行綜合判斷,而不是單純地看演員的演技發揮及其角色魅力。說到底,涉案題材劇、掃黑題材劇不是一般的快消品,社會(hui) 文化功能至關(guan) 重要。反派角色塑造的最大成功應該以作品有效引領觀眾(zhong) 的價(jia) 值認同為(wei) 標準和目的,而不是反派角色魅力的最大化,這方麵很考驗導演的藝術掌控功力,內(nei) 裏則潛隱著創作者的認識水平、價(jia) 值立場與(yu) 情感態度。

  (作者為(wei) 中國文藝評論“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基地副主任、教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