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從“一號文件”開始!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2月13日發布,這是進入新世紀,從(cong) 2004年至今,中央連續出台的第20個(ge) 指導三農(nong) 工作的一號文件。今年工作的核心工作重點是什麽(me) ?聚焦了哪些具體(ti) 問題?我們(men) 又該怎樣築牢現代化強國的根基,為(wei) 農(nong) 業(ye) 強國的建設開好局,起好步?新聞1+1邀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守英,共同關(guan) 注: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從(cong) “一號文件”開始。
沒有農(nong) 業(ye) 強國,也就沒有整個(ge) 現代化的強國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劉守英: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非常重視強調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背景是我們(men) 的二十大提出我們(men) 要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所以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我覺得是一個(ge) 號角,真正建成一個(ge) 農(nong) 業(ye) 強大的國家,我們(men) 的現代化國家建設也就能實現。另外從(cong) 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盡管農(nong) 業(ye) 占GDP的份額和占就業(ye) 的份額非常之低,發達的現代化國家農(nong) 業(ye) 的GDP份額雖然隻有1%左右,但是強大的農(nong) 業(ye) 實際上是支撐一個(ge) 國家現代化的基礎。所以我們(men) 講未來的100年農(nong) 業(ye) 強國的建設,實際上就是從(cong) 今年開始。
如何看待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劉守英:看了整個(ge) 中央一號文件後,給我內(nei) 心衝(chong) 擊最大的內(nei) 容就包括,我們(men) 要真正建成現代化的農(nong) 業(ye) 強國,需要“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這給出一個(ge) 強大的信號,就是如何通過科技的進步,通過我們(men) 裝備能力的提升,通過我們(men)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率的提高,通過農(nong) 業(ye) 回報的提升,來真正建起一個(ge) 現代化的農(nong) 業(ye) 強國。我覺得這方麵的內(nei) 容表述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因為(wei) 我們(men) 的農(nong) 業(ye) 強國一定是要跟世界可比的。這個(ge) 可比性是在哪呢?就是說沒有強大的科技支撐,就不可能真正建成一個(ge) 現代化的農(nong) 業(ye) 強國,所以我覺得這份文件實打實的點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ge) 方麵。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如何看待“穩產(chan) 保供”的重要性?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劉守英:農(nong) 業(ye) 強國需要麵對的首要問題是什麽(me) ?就是一個(ge) 國家如果自己的吃飯問題都不能得到解決(jue) 的話,很難說是一個(ge) 農(nong) 業(ye) 強國。所以我們(men) 看農(nong) 業(ye) 比較強的國家,它的農(nong) 業(ye) 保障能力和農(nong) 產(chan) 品的供給能力都是非常之強的。比如說像美國,農(nong) 業(ye) 隻占1%的GDP,但是它的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是非常強的。所以我覺得中央一直強調我們(men) 的主糧一定是要裝到我們(men) 自己的碗裏,這是一個(ge) 國家的基本安全保障,也是一個(ge) 農(nong) 業(ye) 強國的基本特征。盡管這些年農(nong) 產(chan) 品的供給,我們(men) 主糧的增產(chan) 一直是保持可持續性,但中央為(wei) 什麽(me) 要強調農(nong) 產(chan) 品的穩產(chan) 保供,我覺得主要也是因為(wei) 這是個(ge) 戰略問題,也是一個(ge) 安全問題。
為(wei) 何要“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劉守英:我認為(wei) 這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信號。這實際上體(ti) 現了我們(men) 對農(nong) 業(ye) 概念的拓寬。糧食的安全保障是我們(men) 的基本保障,但是農(nong) 業(ye) 也包含非常豐(feng) 富的內(nei) 涵,土地能夠提供的產(chan) 出也是全方位的。另外,隨著我們(men) 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對質量需求的提高,實際上需要更多樣化的食物,所以我覺得我們(men) 對土地的概念,對農(nong) 業(ye) 的概念,對食物的概念都需要有革命性的變化。所以我覺得今年的中央文件專(zhuan) 門拿出一小節來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樹立大食物觀”,我覺得這是中國要發生的一場農(nong) 業(ye) 概念的革命。
如何理解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後,還需“更加注重扶誌扶智”?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劉守英:通過各種力量幫助我們(men) 最後的一撥絕對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脫貧攻堅我們(men) 取得了史詩般的成就,但是從(cong) 客觀規律來講,從(cong) 可持續性上來講,我們(men) 現在還麵臨(lin) 兩(liang) 個(ge) 非常大的問題,已經脫貧的人口自身發展能力的問題。因為(wei) 從(cong) 貧困研究來看,一個(ge) 人貧困的發生有他特殊原因的,我們(men) 通過外在的力量讓他在一段時期內(nei) 擺脫貧困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但是最終要把他徹底從(cong) 貧困的陷阱裏麵拉出來,還需要他自身發展能力的提高。我們(men) 的一些政策、項目產(chan) 業(ye) ,對一些貧困人口,一段時期裏擺脫貧困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些項目和設施的貢獻是一次性的。另外,產(chan) 業(ye) 的發展也是有它的規律的,需要市場的連接,需要企業(ye) 家的能力,需要當地產(chan) 業(ye) 發展的可持續性,這些都是我們(men) 現在在脫貧人口如何不返貧上麵臨(lin) 的非常艱巨的任務。所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為(wei) 什麽(me) 在我們(men) 已經取得偉(wei) 大成就後,還要非常客觀的強調防止規模性返貧,我覺得就是實事求是,就是需要我們(men) 尊重客觀規律,在人的問題和產(chan) 業(ye) 的可持續性問題上,付出更艱巨的努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