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這個考古遺址是“吃出來”的?

發布時間:2023-02-16 16:34:00來源: 新華社

  瘦的、胖的,圓的、尖的

  這個(ge) 考古遺址裏幾乎全是螺螄殼

  麵積約4.2萬(wan) 平方米

  螺螄殼堆積最厚的地方足足有6米多

  且大小不一、形態各異

  2月15日,國家文物局發布了

  2023年“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

  五個(ge) 項目分別來自

  河北、雲(yun) 南、甘肅、寧夏和內(nei) 蒙古

  揭示了從(cong) 距今上萬(wan) 年的

  新石器時代到宋元時期豐(feng) 富的文化遺存

  其中,雲(yun) 南晉寧古城村遺址

  為(wei) 探索滇文化來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遺址地處滇池東(dong) 南岸

  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大型湖濱貝丘遺址

  由大量尾部被敲破的螺螄殼

  與(yu) 灰土層交替堆疊形成

  遺址內(nei) 的螺螄殼

  麵積之廣、堆積之厚、數量之多

  蔚為(wei) 壯觀,令人驚歎

  2020年

  雲(yun) 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在配合基本建設考古工作中發現該遺址

  2021年以來

  在國家文物局支持下

  雲(yun) 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晉寧區相關(guan) 單位

  進行了主動性發掘

  那麽(me) 問題來了

  這些螺螄殼究竟從(cong) 何而來?

  螺螄殼為(wei) 何能堆積這麽(me) 厚?

  據古城村遺址考古領隊周然朝推測

  這可能是古人經年累月“吃出來”的!

  螺螄肉可以補充蛋白質

  同時出土的骨、魚骨、銅等工具

  也可能是古人享用螺螄肉的“專(zhuan) 屬器具”

  除此之外

  出土的陶器也很有特點

  商代以罐、釜、缽為(wei) 組合

  兩(liang) 周時期以罐、釜、缽、盤、器座為(wei) 組合

  專(zhuan) 家推測

  這些陶器大概率也是餐具

  “吃貨”特色之外

  這個(ge) 遺址其實大有來頭

  滇文化是雲(yun) 南青銅時代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

  古城村遺址的考古發掘

  為(wei) 研究滇文化起源提供了最新材料

  雲(yun) 南古城村遺址考古領隊、雲(yun) 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周然朝在整理雲(yun) 南古城村遺址出土的文化遺物(2022年11月24日攝)。

  據周然朝介紹

  古城村遺址是首次在滇文化核心區內(nei)

  發現的一處完整商周時期環壕聚落

  文化特征鮮明

  為(wei) 構建雲(yun) 南地區商周時期考古學文化體(ti) 係

  研究滇文化出現之前

  滇池地區的聚落形態、生業(ye) 模式、族群構成

  以及古滇池環境變遷等重要問題

  提供了關(guan) 鍵材料

  目前,發掘資料的整理和研究正在進行

  下一步將繼續開展主動性發掘和多學科研究

  探索遺址後續保護、展示及活化利用

  更多神奇的“古代智慧”

  敬請期待!

  策劃:齊慧傑

  監製:胡國香 伍曉陽

  記者:嚴(yan) 勇 王冠森 何春好

  統籌:王晶晶 唐顥宸

  設計:聶毅

  編輯:邱世傑 趙露露 林勝概

  學術支持:雲(yun) 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