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聚焦文化興盛 杭州政府報告首提“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

發布時間:2023-02-20 15:2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2月19日電(王逸飛)讓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實證——良渚文化釋放更大影響力、帶動力,正成為(wei) 曆史文化名城杭州實現文化興(xing) 盛的重要思路。

  19日,杭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三次會(hui) 議開幕。該市市長姚高員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杭州要進一步喚醒城市記憶、打響文化品牌、增強文化認同,不斷提升杭州曆史文化名城影響力。其中,“謀劃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成為(wei) 該市明確的具體(ti) 舉(ju) 措之一。

  這是“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次現身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雖是“新詞”,但這條大走廊在當地其實早“有跡可循”。

  “良渚文化大走廊”最早見於(yu) 官方層麵是在去年12月底。在良渚古城遺址所在地杭州餘(yu) 杭區,餘(yu) 杭區委十五屆七次全體(ti) (擴大)會(hui) 議正式提出在當地北部建設良渚文化大走廊,迭代構建包括其與(yu)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五千年發展軸在內(nei) 的“兩(liang) 廊一軸”發展空間新格局。

  根據餘(yu) 杭官方定調,良渚文化大走廊西起當地徑山鎮,東(dong) 至良渚、仁和。其在形式上將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兩(liang) 千多年的運河文化、一千多年的徑山文化、雙千年古鎮文化、苕溪文化和現代數字文化等串珠成鏈,具體(ti) 點位包括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瑤山遺址公園、老虎嶺遺址公園、杭州國家版本館、大運河文化國家公園(餘(yu) 杭段)、小古城遺址、良渚博物院、浙江省考古與(yu) 文物保護基地、瓶窯古鎮、安溪古鎮,及“徑山茶宴”“餘(yu) 杭紙傘(san) ”等非遺項目。

  杭州市委常委、餘(yu) 杭區委書(shu) 記劉穎接受中新網采訪時介紹,餘(yu) 杭提出建設良渚文化大走廊,是希望通過文化興(xing) 盛賦能城市全麵發展,這其中包括三層寓意。

  “首先它是進一步擦亮文化金名片的關(guan) 鍵舉(ju) 措,我們(men) 要借其打造體(ti) 現餘(yu) 杭辨識度、彰顯中華文化特色、具有國際傳(chuan) 播力的中華文明餘(yu) 杭標識;其次是進一步優(you) 化空間新格局的戰略考量——以廊道式空間格局和發展模式帶動全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第三是進一步實現全域大發展的現實需要,即將文化、生態、產(chan) 業(ye) 、城市、鄉(xiang) 村等有機串聯,帶動全域協調發展。”劉穎說。

  關(guan) 於(yu) 良渚文化大走廊的探索建設,數月來餘(yu) 杭區已啟動一係列相關(guan) 工作。而此番被寫(xie) 入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也引起了不少杭州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關(guan) 注。

  “‘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從(cong) ‘餘(yu) 杭行動’提升到‘杭州舉(ju) 措’,體(ti) 現了杭州市對良渚文化的重視。相信大走廊會(hui) 成為(wei) 世人認識杭州、感知中國、擁抱未來的重要文化旅遊帶。”杭州市人大代表、餘(yu) 杭區茶文化研究會(hui) 秘書(shu) 長周鋒說。

  杭州市政協常委、大運盈通公司總經理趙海燕認為(wei) ,“謀劃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是杭州在文化建設上的重要戰略布局。“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可以擦亮與(yu) 杭州第三中心相對應的金名片,可以大力提升中華文明聖地的國際辨識度和國際影響力,並以此大力助推城西科創大走廊的快速發展。”

  以上述觀點為(wei) 代表,多方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杭州市級層麵聚焦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設,於(yu) 大走廊、於(yu) 杭州而言,未來都有望獲得多重“驚喜”。

  從(cong) 文化發展維度看,這種“提級”讓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大走廊的標識性、影響力提升獲得更大加速度,讓杭州進一步擦亮良渚文化“金名片”的同時,有望探索出文化興(xing) 盛的有效路徑。

  去年,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三周年之際召開的杭州世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座談會(hui) 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shu) 記劉捷強調,要當好“薪火傳(chuan) 人”,努力在世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利用上形成更多具有杭州特色的標誌性成果。

  從(cong) 區級謀劃到市級部署,獲得各方更大力度關(guan) 注與(yu) 支持的良渚文化大走廊,不僅(jin) 可以更快速破解目前良渚文化保護、傳(chuan) 承、活化、利用上的一些困難阻礙,還有望帶動杭州多區縣實現文化串聯、組合、聯動發展,助力該市在全國打造文化高地,成為(wei) 中華文明的重要對外展示窗口,讓“看五千年的中國去杭州、去良渚”進一步在全球成為(wei) 品牌。同時,在文化發展更受各地重視的背景下,良渚文化大走廊如若成效顯著,其所代表的廊道模式、“跨界”思維完全值得複製推廣,將“盆景”變為(wei) “風景”。

  在社會(hui) 發展維度,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建設帶來的基礎設施投入、公共服務配套提升等,不僅(jin) 優(you) 化城市界麵、讓區域發展更加“有血有肉”,亦將有效帶動沿線城鄉(xiang) 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而如今的“提級”讓大走廊的輻射範圍進一步擴大成為(wei) 可能,意味著更多杭州民眾(zhong) 有望享受到大走廊建設帶來的民生紅利。其蘊藏的發展機會(hui) 愈發公平,“三大差距”愈發縮小的機會(hui) ,於(yu) 誌在打造共同富裕示範區城市範例的杭州亦意義(yi) 重大。

  在產(chan) 業(ye) 動能維度,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建設帶來著以文化產(chan) 業(ye) 為(wei) 代表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培育、導入、成長、做強,解決(jue) 的是未來數年乃至幾十年的產(chan) 業(ye) 活力問題,是致當下更致未來之舉(ju) 。未來,原本以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農(nong) 業(ye) 等為(wei) 主導的杭州北部地區有望因此“換個(ge) 活法”,獲得全新產(chan) 業(ye) 動能、打開全新增長跑道,而杭州經濟發展無疑也將獲得有力助推。(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