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的春天丨用工旺、物價穩 釋放經濟回穩向好積極信號
央廣網北京2月20日消息(記者王遲)“今年公司要擴大業(ye) 務,急需操作工、產(chan) 品檢驗員、業(ye) 務經理、研發技術員等各類人才,共招80人左右。”安徽一家電子公司的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
眼下正是春季複工複產(chan) 和春耕備耕的關(guan) 鍵期,企業(ye) 用工需求旺盛,春耕農(nong) 忙正當時。
在穩就業(ye) 方麵,記者從(cong) 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獲悉,2023年1至3月在全國開展的“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ye) 援助月”專(zhuan) 項服務活動,預計將為(wei) 勞動者提供3000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
為(wei) 做好保供穩價(jia)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也於(yu) 近日發布了《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春耕化肥保供穩價(jia) 工作的通知》,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專(zhuan) 家認為(wei) ,“用工旺”“物價(jia) 穩”,表明市場主體(ti) 對未來的預期逐步恢複,市場秩序和生活秩序加速回歸,釋放出經濟運行回穩向好的積極信號。
送崗、擴崗、返崗……“用工旺”釋放經濟回升鮮明信號
“過完年我就來杭州這家電子廠了,今年開工早,這邊也挺缺人的。”來自河南縣城的秦女士告訴記者,剛過完正月十五,她便坐著火車來到杭州務工。
眼下是春季複工複產(chan) 的關(guan) 鍵時期,企業(ye) 用工需求激增,勞動者忙著外出返崗和求職應聘。從(cong) 密集開展招聘會(hui) 、跨省招工,到包車接人返崗、提高返崗補助獎勵……各地為(wei) 助力複工複產(chan) ,吸引務工人員,紛紛發力。
記者了解到,山東(dong) 、浙江、福建等多地均展開跨省招工,涉及新能源、機械製造、餐飲、家政等行業(ye) 。安徽、江蘇等地還包機、包車接外地務工人員複工返崗。
“企業(ye) ‘用工旺’反映了當前勞動力市場中勞動力需求的增加,表明市場主體(ti) 對未來的預期逐步恢複,釋放出經濟運行回穩向好的積極信號。”中國勞動關(guan) 係學院勞動關(guan) 係與(yu) 工會(hui) 研究院副院長趙明霏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為(wei) 進一步促進就業(ye) 、保障用工,由人社部等11部門聯合部署的“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ye) 援助月”專(zhuan) 項服務活動正在全國開展,持續到3月末,將集中為(wei) 農(nong) 村勞動者、就業(ye) 困難人員進行就業(ye) 幫扶。
2月17日,北京市豐(feng) 台區開展“百姓就業(ye) ”進社區首場招聘活動,22家用工企業(ye) 攜1300餘(yu) 崗位參加。招聘會(hui) 圍繞火車站、客運站精心選址,離北京西站、蓮花池客運站較近,方便來京務工人員求職。
趙明霏指出,隨著我國經濟持續恢複,將提供更多就業(ye) 機會(hui) ,帶動就業(ye) 需求擴大,就業(ye) 整體(ti) 形勢逐步改善。“為(wei) 進一步做好穩就業(ye) 服務,首先,要繼續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的宏觀調控,突出對就業(ye) 容量大的服務業(ye) 、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穩崗擴崗支持。其次,針對當前製造業(ye) 企業(ye) 麵臨(lin) 的技能人才短缺、產(chan) 業(ye) 工人流失問題,應繼續開展大規模職業(ye) 技能培訓,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同時,要充分發揮靈活就業(ye) 的‘蓄水池’作用,拓展靈活就業(ye) 發展渠道,加大對靈活就業(ye) 的保障支持。”
抓好“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穩定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
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除了良好的就業(ye) 環境,穩定的物價(jia) 也是保障民生、提振發展信心的關(guan) 鍵。
“‘米袋子’保障有力,‘菜籃子’‘果盤子’供給充裕,關(guan) 乎穩定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解讀該文件時強調。
去年,我國穩產(chan) 保供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中央農(nong) 辦主任、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2月14日在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去年全年糧食總產(chan) 量達到13731億(yi) 斤、增產(chan) 74億(yi) 斤,再創曆史新高,大豆和油料擴種超出預期。生豬生產(chan) 保持穩定,全年肉蛋奶、果菜魚供應量足價(jia) 穩。
“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是‘百價(jia) 之基’,做好農(nong) 產(chan) 品的穩產(chan) 保供工作,將為(wei) 穩定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提供基礎支撐。”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與(yu) 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障糧、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豐(feng) 富、價(jia) 格穩定,對穩定居民日常生活及提振未來預期起到基礎性作用。
為(wei) 保持物價(jia) 平穩運行,穩住經濟基本盤,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將“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這一章節放在突出重要的第一部分,強調要全力抓好糧食生產(chan) ,發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統籌做好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調控。
此外,國家發改委2月9日召開全國價(jia) 格工作視頻會(hui) 議強調,2023年各級價(jia) 格主管部門要以穩物價(jia) 為(wei) 重點,強化市場保供穩價(jia) 、深化重點領域價(jia) 格改革、規範價(jia) 格和收費行為(wei) 。
“更多的發力點從(cong) 公共資源入手,依靠政府的財政投入和公共政策傾(qing) 斜,抓住種子和耕地兩(liang) 個(ge) 要害,是進一步發揮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潛力,提高單產(chan) 水平,增加糧食產(chan) 量,確保農(nong) 業(ye) 穩產(chan) 、增產(chan) 的關(guan) 鍵。”胡冰川說。
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直播帶貨……數字經濟成為(wei) 發展“新引擎”
元宇宙、人工智能、5G……在數字化時代,數字經濟成為(wei) 經濟恢複向好的“新引擎”,為(wei) 實體(ti) 經濟發展添能蓄力。
“數字經濟規模占GDP總量的比重近4成,數字經濟已成為(wei) 中國經濟的支柱。”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
我國有14億(yi) 多人口,網民規模達10.51億(yi) ,數字經濟早已緊密融入我們(men) 的日常生活。手機支付、點外賣、直播間購物、“雲(yun) 課堂”“雲(yun) 自習(xi) ”、遠程會(hui) 診、網絡複診……通過數字化賦能,零售、餐飲、辦公、教育、醫療等領域實現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數字鄉(xiang) 村建設也取得長足進展。
數字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朝氣蓬勃,盤和林指出,“除了在體(ti) 量上實現跨躍式發展,當前產(chan) 業(ye) 數字化依托數字技術,能夠幫助企業(ye) 實現提質增效降本,是當前傳(chuan) 統企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而且,當前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新商業(ye) 模式大多數和數字技術相關(guan) 聯,所以數字經濟是經濟新動能的主要來源。”
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依然麵臨(lin) 諸多問題與(yu) 挑戰。例如隱私數據泄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導致的倫(lun) 理問題等。近年來,我國政策體(ti) 係不斷完善,數據安全法、“數據二十條”等一係列法律製度出台,數字經濟環境不斷優(you) 化。
為(wei)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盤和林強調,要締造“數實融合”的軟環境和硬環境,“軟環境是製度、政策,通過激勵政策幫助企業(ye) 尤其是中小企業(ye) 通過數字化實現轉型升級,通過規範和標準化幫助數字產(chan) 業(ye) 中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疏通發展道路。硬環境是基礎設施,在算力、通信、雲(yun) 等方麵,提供數實融合的運行環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