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餘國東:為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
剛參加完集中學習(xi) ,又趕往北京開會(hui) ,全國政協委員餘(yu) 國東(dong) 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20日上午一回到辦公室,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今年擬提交的委員提案。“想提的很多,但必須保證內(nei) 容高質量,我準備再好好打磨下。”餘(yu) 國東(dong) 說。
餘(yu) 國東(dong) 也是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如何協調本職工作與(yu) 委員履職的關(guan) 係?“我會(hui) 將委員履職和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在調研和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先記錄下來,針對其中需要國家層麵重視的問題,適當時候再調研、充實完善,最終形成委員提案。”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助力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與(yu) 餘(yu) 國東(dong) 的本職工作息息相關(guan) ,也是他參政議政關(guan) 注的重點。
2018年,餘(yu) 國東(dong) 在調研中注意到土壤管理中一些重金屬物汙染的標準需要及時修訂。“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但當時國家的相關(guan) 製度規範還不夠完善。”於(yu) 是,履職的第一年,他提出了加強土壤汙染防治、加快完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等提案,得到生態環境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相關(guan) 部門重視和采納。不久,生態環境部發布《土壤環境質量 農(nong) 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等標準。同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我國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步入新階段。
“感受到國家對委員提案如此重視,我深受鼓舞,更加珍惜這份沉甸甸的使命。”餘(yu) 國東(dong) 說。
隨著履職的不斷深入,餘(yu) 國東(dong) 繼續關(guan) 注涉及土壤汙染的深層次問題。如土壤汙染狀況不夠詳細,綠色可持續土壤汙染治理修複技術運用率較低,有的汙染地塊上存續過多家企業(ye) ,責任主體(ti) 認定難、追責難等。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他在去年提交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土壤汙染防治與(yu) 修複的提案》,推動國家持續開展典型行業(ye) 企業(ye) 及周邊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實施農(nong) 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汙染源頭防治等行動。這份提案也獲評全國政協2022年度好提案。
擔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的5年,餘(yu) 國東(dong) 累計提交提案46件。其中關(guan) 於(yu) 健全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chang) 機製、穩定三峽後扶資金使用方向、在中央層麵推進跨省生態環境補償(chang) 機製等多項提案得到有關(guan) 國家部委高度重視和及時回複,部分建議已經采納並實施。
“委員履職要認真學習(xi) 國家的戰略部署和工作重點,吃透精神,要全身沾滿泥土的味道,深入基層調研,才能了解生態環境實際情況,發現山川河流哪裏出了問題,找到綠色發展的最好路徑,從(cong) 而更有針對性地建言獻策。”餘(yu) 國東(dong) 這樣總結自己的履職心得。
連任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後,餘(yu) 國東(dong) 今年履職主要關(guan) 注“無廢城市”建設、完善環境保護稅、生物多樣性保護、內(nei) 河船舶大氣汙染監管、“雙碳”等方麵。“生態問題不僅(jin) 僅(jin) 是生態汙染問題,還包括生態係統功能、生態係統服務、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等問題。我將不斷加強學習(xi) 和思考,繼續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貢獻自己的智慧與(yu) 力量。”他說。
【記者手記】
十四屆全國政協新設置了“環境資源界”這一界別,餘(yu) 國東(dong) 也是其中一員。他認為(wei) ,環境資源界別的設置將使履職力量更加集中、更加有力。同時,新界別當有新作為(wei) 。
與(yu) 來自全國各地環境資源領域的專(zhuan) 家學習(xi) 交流中,他開始關(guan) 注更多新課題,如針對自然保護地,如何協調處理好自然保護地內(nei) 的人口發展、經濟發展、文化傳(chuan) 承和生態保護的關(guan) 係;如何構建生態涵養(yang) 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通過發揮郊區生態價(jia) 值來促進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等。
為(wei) 守護好綠水青山建言獻策,開展民主協商來推動問題解決(jue) ……對餘(yu) 國東(dong) 這位“老”委員來說,新課題也意味著履職盡責的新征程、新起點。“期待在全國政協‘環境資源界’這個(ge) 大家庭裏,為(wei) 推動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貢獻更多新力量。”餘(yu) 國東(dong) 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