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商務印書館啟動“涵芬書房名家係列講座” 首講聚焦中國語言文化魅力

發布時間:2023-03-01 14:4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 應妮)商務印書(shu) 館“涵芬書(shu) 房名家係列講座”26日在京開講。第一講主題為(wei) “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首席專(zhuan) 家曹誌耘直言,“瀕危語言的消失,不隻是工具的消失,更大程度上是文化的消失。”

  當今,語言的消亡是個(ge) 世界性問題。曹誌耘教授在講座中通過數字論述了這一形勢的嚴(yan) 峻性:在國內(nei) ,除漢語之外的128種語言中,有24種使用人口在千人以下,11種語言使用人口在百人以下。不少語言以及方言衰亡速度日益加快,珍貴的語言文化資源正在快速流失。如何及時有效地保存和保護語言文化,已經成為(wei) 當今社會(hui) 一個(ge) 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93年就確定當年為(wei) “搶救瀕危語言年”,中國教育部、國家語委在2015年聯合下發了《教育部國家語委關(guan) 於(yu) 啟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的通知》。

  他重點介紹了“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該工程內(nei) 容主要包括漢語方言調查、少數民族語言調查、文獻典藏、采錄展示平台建設等方麵,以搶救、記錄語言為(wei) 核心,在全國共設立了1712個(ge) 語保工程調查點,102個(ge) 語言文化調查點,廣泛收集記錄漢語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和口頭文化的實態語料,進行科學整理和加工,建成大規模、可持續增長的多媒體(ti) 語言資源庫,並開展語言資源保護研究工作,形成係統的基礎性成果,進而進行深度開發應用,為(wei) 我國漢語方言、少數民族語言文化資源的可持續開發應用創建了一個(ge) 良好的平台。在該工程的指導下,大批學界專(zhuan) 家走向田野,投身語言文化保護工作,他們(men) 記錄著語言,拍攝著當地的特色文化,他們(men) 與(yu) 時間賽跑,趕在消失前為(wei) 它們(men) 留下自己的聲音。

  講座之後,曹誌耘與(yu)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王莉寧、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李錦芳圍繞保護語言文化的目標任務、機製理念、方式方法、難點困境、社會(hui) 意義(yi) 以及未來發展等方麵展開了討論,並與(yu) 線上線下的讀者精彩互動。他們(men) 一致認為(wei) ,語言文化保護勢在必行。要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第一時間記錄、整理、加工實態語料,在漢語方言資源調查保存和少數民族語言資源調查保存兩(liang) 個(ge) 項目的基礎上完成所有語言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存儲(chu) 管理、整理分析和應用展示等方麵的工作。在工作中,學者們(men) 采用了文字和音標記錄、錄音、攝像、照相等多種手段。除了傳(chuan) 統的記音方法以外,還采用先進的錄音設備和錄音軟件,以及方言科技產(chan) 品、方言機器人、短視頻手段等,對所有調查條目的說法進行錄音。此外,還要對部分語言方言文化現象本身(例如婚禮、喪(sang) 禮、春節、元宵節、民歌、曲藝、戲劇等)進行攝像,采用高像素專(zhuan) 業(ye) 相機,對所有調查條目的實物或活動進行拍照。

  專(zhuan) 家們(men) 還提出,普通大眾(zhong) 也可以是語言文化保護工作的參與(yu) 者。比如,組織或者參與(yu) 不同形式的語言文化活動,製作和宣傳(chuan) 不同媒介形態的語言文化產(chan) 品,推動語言文化資源應用到文化產(chan) 業(ye) 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當中。

  作為(wei)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的標誌性成果,《中國語言文化典藏》和《中國瀕危語言誌》由商務印書(shu) 館出版。其中《中國語言文化典藏》第一批20冊(ce) 於(yu) 2017年出版,第二批30冊(ce) 於(yu) 2022年出版;《中國瀕危語言誌》第一批30冊(ce) 2019年出版,第二批20冊(ce) 預計2024年完成出版。

  “涵芬書(shu) 房名家係列講座”是商務印書(shu) 館借助曆史陳列館開館之機而啟動的知識性文化性普及性講座。商務印書(shu) 館將邀請眾(zhong) 多大家、名家,在商務印書(shu) 館曆史陳列館開啟“涵芬書(shu) 房”名家係列講座,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推介海外新知,開闊視野,啟迪智慧,推動全民閱讀。(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