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不良“校園貸” 中消協、共青團中央發布消費警示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共青團中央今天(3月30日)發布消費警示,樹立健康消費觀,遠離不良“校園貸”。隨著互聯網和普惠金融迅速發展,大學生的消費需求和信貸需求日益高漲,大量非銀行機構和平台依托互聯網逐漸滲透到大學生群體(ti) ,向大學生開展貸款業(ye) 務,這就是所謂的“校園貸”。“校園貸”具有數額小、效率高、門檻低、範圍廣等優(you) 勢,吸引了眾(zhong) 多有超前消費需求的大學生辦理貸款。
中消協提示,“校園貸”風靡的背後也存在著嚴(yan) 重隱患。一方麵,當前“校園貸”市場存在辦理貸款業(ye) 務門檻低、經營者資質參差不齊、身份審核形同虛設、合同信息不透明、風險提示不充分等一係列問題;另一方麵,由於(yu) 大學生三觀尚未完全成熟,物質需求旺盛,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強,但自身控製能力較差,風險防範意識薄弱,再加上社會(hui) 經驗缺乏,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共青團中央提醒廣大青年學生消費者,理性考慮超前消費,審慎選擇貸款機構,避免陷入不良“校園貸”陷阱。
一要樹立正確消費觀念。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價(jia) 值觀和消費觀,全麵客觀地認識自己,接受自己,不被外界的焦慮、壓力、浮躁左右,不要將精神需求過度寄托於(yu) 物質上,克服從(cong) 眾(zhong) 、攀比、虛榮等心理,理性認識自己的消費能力,根據自身經濟條件製定消費計劃,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培養(yang) 理性消費意識和良好消費習(xi) 慣。
二要學習(xi) 金融理財知識。在金融數字化的背景下,大學生應當學習(xi) 基本的理財知識,提高自身認識金錢、駕馭金錢的能力,能夠熟悉常見的金融產(chan) 品服務類型及其相關(guan) 法規政策,了解個(ge) 人信用記錄的重要性,善於(yu) 評估自身還款能力並珍視信用記錄,學會(hui) 對金錢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做到量入為(wei) 出,清醒地認識到分期付款、超前消費、網絡平台借貸的本質。
三要增強風險防範意識。不良“校園貸”為(wei) 迎合大學生的消費需求,不斷翻新其騙局和陷阱,“美容貸”“培訓貸”“刷單貸”“多頭貸”“高利貸”“套路貸”“裸條貸”等違法違規貸款層出不窮。大學生應妥善保護好自己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以及驗證碼等重要個(ge) 人信息,不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也不輕易向他人透露家庭住址、宿舍地址、父母聯係電話;對高利貸、詐騙、敲詐勒索等違法行為(wei) 有基本的認定,在自身權益受損的情況下及時向公安機關(guan) 報案。
四要找正規銀行機構貸款。2021年2月24日,中國銀保監會(hui) 、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規範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未經銀行業(ye) 監督管理部門或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不得為(wei) 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大學生如果確需申請貸款的,一定先和父母溝通,認真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並檢查該機構是否有相關(guan) 部門批準的資質證明。貸款前還應仔細閱讀合同內(nei) 容,明確貸款的額度、利率、還款方式、違約責任等重要信息,確保合同條款合法、合理。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共青團中央呼籲社會(hui) 各方力量加大對不良“校園貸”的關(guan) 注,積極構建多方協同共治的格局,完善行業(ye) 準入、運營監管體(ti) 係,明確行業(ye) 準入門檻,健全行業(ye) 風險防控機製,排查整頓違規機構,針對大學生提供定製化、規範化、安全放心、真實透明、風險可控的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同時,努力營造崇尚節約、反對浪費的校園文化環境,倡導大學生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追求文明、高尚的精神生活,摒棄落後、低俗的物質攀比,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實現人生價(jia) 值的事情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