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以實現社會生活為康複目標,星寶家庭“有愛不孤獨”

發布時間:2023-04-04 14:1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北京市孤獨症兒(er) 童康複協會(hui) 副會(hui) 長林捷是大齡孤獨症患兒(er) 芊芊的家長。如今,芊芊已經20多歲,有了一份工作,可以較好地融入社會(hui) 。回想起芊芊的康複經曆,林捷表示,早年國內(nei) 孤獨症的治療沒有多少方法可以選擇,自己就是靠協會(hui) 的一本書(shu) 和不斷思考摸索,幫助芊芊成長至今。她用自身經曆勸慰孤獨症患兒(er) 家庭:“即使走了一些彎路,也不要灰心,因為(wei) 有些成長是不可替代的。”

  今年4月2日是第十六個(ge) 世界孤獨症關(guan) 注日,當天,北京市孤獨症兒(er) 童康複協會(hui) 、中國殘疾人康複協會(hui) 孤獨症康複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hui) 兒(er) 童腦科學與(yu) 腦健康促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中國康複研究中心國家孤獨症康複研究中心、北大醫療腦健康行為(wei) 發展教研院、北京密雲(yun) 中港匯晟兒(er) 童行為(wei) 矯正中心共同發起為(wei) 期一個(ge) 月的“有愛不孤獨”係列活動,邀請孤獨症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孤獨症患者家長以及愛心人士,圍繞孤獨症患者家庭關(guan) 心的問題進行交流和分享,並對我國孤獨症事業(ye) 的發展進行探討,以便為(wei) 更多的孤獨症患者及家庭提供幫助,同時提高全社會(hui) 對孤獨症疾病的了解、認知和關(guan) 注。

  針對孤獨症患者診斷問題,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協會(hui) 第二任會(hui) 長賈美香表示,正規醫院醫生一般不會(hui) 輕易對孩子下孤獨症診斷,診斷前需要對孩子進行觀察、評估、家長訪談、輔助檢查等,且通常需要經過多次看診。

  中國康複研究中心兒(er) 童康複科主任、主任醫師張雁表示,孤獨症與(yu) 發育遲緩的核心症狀不同,主要表現為(wei) 社交障礙和刻板行為(wei) ,但許多孤獨症患兒(er) 同時伴有發育障礙,二者並不完全割裂,不論診斷出哪種疾病,家長都應當及時幹預,爭(zheng) 取盡快實現融合。

  關(guan) 於(yu) 孤獨症的幹預問題,北大醫療腦健康國際認證行為(wei) 分析師程霞表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情況,現在單種療法已無法滿足綜合性的幹預需求,多學科多療法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men) 非常鼓勵療法創新,但更尊重循證證據,保障行業(ye) 良性、可持續發展。”賈美香補充說。

  孤獨症康複的目標是實現社會(hui) 融合,然而校園和社會(hui) 對孤獨症兒(er) 童普遍缺乏理解,對此,很多孤獨症家庭十分擔憂,不知是否應該告訴學校孩子患病的事情,也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體(ti) 。對此,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指導中心主任孫穎表示,今年《北京市“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的提出,將進一步滿足孩子校園生活中的需求。“首先,我們(men) 要搭建專(zhuan) 業(ye) 的特教體(ti) 係;其次,培養(yang) 懂特教的教師。融合教育不是僅(jin) 將孩子送入普校或普園就算成功,而需要給予孩子相應的支持。”孫穎說。

  今年也是北京市孤獨症兒(er) 童康複協會(hui) 成立30周年。30年前,孤獨症作為(wei) 疾病在國內(nei) 還不為(wei) 人所知。孤獨症孩子常常被錯診、漏診,他們(men) 得不到正確的治療和幫助,不能接受學校教育,也無法與(yu) 社會(hui) 融合。為(wei) 了幫助這些孩子,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醫生楊曉玲和醫生賈美香作為(wei) 國內(nei) 第一批孤獨症兒(er) 童診斷的親(qin) 曆者,和孤獨症患兒(er) 家長一起,於(yu) 1993年成立了該協會(hui) ,這是國內(nei) 第一家關(guan) 注孤獨症群體(ti) 的社會(hui) 公益團體(ti) 。

  此後,協會(hui) 通過成立孤獨症兒(er) 童康複培訓中心、引進國外先進診療方法、組織開展科研課題和學術研討會(hui) 、組織完成孤獨症兒(er) 童教育實驗及開展家長培訓班等多種形式,逐步提升國內(nei) 孤獨症診療技術,完善家庭支持服務布局。

  賈美香回憶起近10年來協會(hui) 在探索孤獨症康複行業(ye) 可持續發展路徑過程中所作的努力時表示,“我們(men) 圍繞人才、技術、服務、政策建議做了很多事情。例如,和北大醫療腦健康共同推進兒(er) 童康複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培訓了30萬(wan) 兒(er) 童康複師,並每年舉(ju) 辦兒(er) 童康複行業(ye) 研討會(hui) ,源源不斷地為(wei) 行業(ye) 輸送新鮮血液,探索行業(ye) 發展方向。”

  不同年齡段的孤獨症孩子麵臨(lin) 不同的人生難題,從(cong) 確診、康複到融合,每一步都需要經曆磨礪才能蹚出一條光明的道路。北京市孤獨症兒(er) 童康複協會(hui) 現任會(hui) 長王力芳指出,當下,社會(hui) 對於(yu) 學齡、大齡、老齡孤獨症群體(ti) 的探索還不足,協會(hui) 下一步將會(hui) 從(cong) 病因學、症狀學、治療學等方麵推動研究發展;從(cong) 全人、全病程角度,提高針對全年齡段孤獨症患者的幹預幫扶能力和社區服務能力,同時通過多學科醫療、教育、康複聯合,促進孤獨症群體(ti) 與(yu) 社會(hui) 銜接,讓孤獨症群體(ti) 更好地融入社會(hui) ,實現真正的“不孤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