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增強核心功能 強化國有經濟戰略支撐

發布時間:2023-04-04 14:18: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見成效,接下來將以提高國有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wei) 重點,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深入理解和正確把握增強核心功能提出的客觀背景與(yu) 整體(ti) 要求,聚焦錨定、圍繞貫穿增強核心功能推進的重要方麵與(yu) 關(guan) 鍵內(nei) 容,對於(yu) 縱深推進國有企業(ye) 改革具有現實意義(yi) 。

  深刻理解增強核心功能的重要意義(yi)

  內(nei) 外部環境深刻調整變化,國有企業(ye) 改革發展持續推進都提出了再鞏固、再深化新一輪國企改革的要求。增強核心功能的提出與(yu) 明確,集中體(ti) 現在三個(ge) 方麵的調整與(yu) 變化,也是理解增強核心功能怎麽(me) 看的關(guan) 鍵。

  (一)從(cong) 國有企業(ye) 改革發展向國有經濟功能的再聚焦。新時代10年,國有企業(ye) 邁出了影響深刻而持久的深化改革步伐。從(cong)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深化國有企業(ye) 改革的指導意見》印發,到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實施,一係列務實製度、政策、舉(ju) 措紮實推動國資國企領域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折性變化。這10年的探索實踐表明,國有企業(ye) 層麵的改革發展為(wei) 國有經濟層麵的功能發揮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載體(ti) ,國有經濟層麵的鞏固提升也充分體(ti) 現了國有企業(ye) 層麵改革發展的顯著成效,實現了國有企業(ye) 與(yu) 國有經濟在改革發展中互為(wei) 表裏相互促進。

  如果說核心競爭(zheng) 力的提出,是聚焦國有企業(ye) 層麵提出的明確要求,增強核心功能的提出,則是聚焦國有經濟層麵提出的明確要求。推動核心功能鞏固與(yu) 增強,是為(wei) 了更好地在宏觀整體(ti) 全局層麵進一步發展壯大國有經濟,推動國有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是全麵貫徹落實以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總體(ti) 要求的重要內(nei) 容。麵向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鞏固和增強核心功能,有助於(yu) 國有經濟在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和全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應有作用。

  (二)從(cong) 國企功能界定分類向增強核心功能的再深化。新時代10年,國有企業(ye) 改革發展的邏輯起點與(yu) 實踐基礎從(cong) 分類開始。根據國有資本戰略定位與(yu) 發展目標,結合國有企業(ye) 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作用、現狀和發展要求,基於(yu) 主營業(ye) 務和核心業(ye) 務範圍,將國有企業(ye) 界定為(wei) 商業(ye) 類和公益類兩(liang) 大部分。通過界定功能、劃分類別,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改革發展的針對性、監督管理的有效性、考核評價(jia) 的科學性不斷得到增強。這10年功能界定與(yu) 分類的探索實踐,推動國有企業(ye) 活力和效率大幅度提升,與(yu) 市場經濟融合程度得到加深,但也存在著一些需要著力改進與(yu) 完善的方麵。從(cong) 功能界定與(yu) 分類指引來看,定量標準主要采取某類業(ye) 務資產(chan) 所占比重確定,需要增加豐(feng) 富利潤或收入等評判標準;既要保持界定與(yu) 分類的相對穩定性,還要能夠為(wei)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和業(ye) 務延伸拓展留下足夠空間。從(cong) 功能界定與(yu) 分類實踐來看,中央企業(ye) 中商業(ye) 一類企業(ye) 、商業(ye) 二類企業(ye) 、公益類企業(ye) 大致數量比例為(wei) 60%、30%和10%,公益屬性、商業(ye) 屬性的判斷與(yu) 確定,以及公益類業(ye) 務、商業(ye) 類業(ye) 務的精準化核算與(yu) 管理需要進一步優(you) 化;集團功能界定與(yu) 分類同各業(ye) 務單元、各重要子企業(ye) 的功能界定與(yu) 分類還不夠統一或一致,體(ti) 現核心功能與(yu) 發揮整體(ti) 合力還有待增強。

  (三)從(cong) 改革取得階段成效向堅持問題導向的再突破。從(cong) 產(chan) 業(ye) 布局格局來看,中央企業(ye) 層麵從(cong) 事主業(ye) 的子企業(ye) 戶數占比達到93%,涉及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等領域的布局比重超過70%,最近5年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投資年均增速超過20%,但國有經濟存量調整增量優(you) 化的任務依然繁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調整以及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培育步伐亟須加快,戰略性關(guan) 鍵性領域的影響力、控製力、帶動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從(cong) 重點行業(ye) 情況看,石油、鋼鐵、冶金、煤炭、能源、糧食等行業(ye) 的國際話語權定價(jia) 權還不夠;部分行業(ye) “卡脖子”問題依然突出,在關(guan) 鍵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guan) 鍵基礎軟件等方麵還存在短板瓶頸。從(cong) 功能地位作用來看,經營性資產(chan) 總體(ti) 規模大,一些企業(ye) 資產(chan) 收益率不高,創新能力動力不足,質量效益管理不優(you) ,核心競爭(zheng) 力和核心功能不突出,國有經濟質的有效提升還需加大力度;統籌履行經濟責任和社會(hui) 責任的邊界還不夠清晰,考核與(yu) 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給理論創新和實踐應用提出了全新要求,鞏固和增強核心功能是破題解題的重要切入點和著眼點。

  全麵推進核心功能增強的重點方麵

  鞏固和增強核心功能是新征程國有經濟鞏固發展的必由之路。準確把握核心功能特征與(yu) 作用是前提,科學完善功能界定與(yu) 分類是基礎,加快布局結構優(you) 化與(yu) 調整是關(guan) 鍵,穩妥推動混改深化與(yu) 走實是要求,也是把握“增強核心功能怎麽(me) 做”的要點所在。

  (一)把握核心功能特征與(yu) 作用。理解和把握核心功能,應當從(cong) 基本特征與(yu) 應有作用出發:一是突出戰略性長遠性,國有經濟在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中發揮支撐作用,服務國家戰略安全的需要;二是突出基礎性創新性,國有經濟在推動重要產(chan) 業(ye) 發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自主可控中發揮引領作用,服務贏得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需要;三是突出輻射性有效性,國有經濟在構建現代化經濟體(ti) 係中的表率地位不動搖,在“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和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中發揮帶動作用,服務鞏固基本經濟製度的需要;四是突出適應性動態性,國有經濟在全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關(guan) 鍵地位不動搖,在高質量發展和實現民族複興(xing) 中發揮保障作用,服務國計民生和公共產(chan) 品有效供給的需要。鞏固和增強核心功能,就需要在其基本特征彰顯得更鮮明、應有作用發揮得更充分等方麵持續發力。

  (二)科學完善功能界定與(yu) 分類。按照有利於(yu) 鞏固和增強核心功能的目標導向,完善細化國有企業(ye) 功能界定與(yu) 分類的要求原則與(yu) 管理細則,明確定性標準的評價(jia) 維度,豐(feng) 富定量標準的指標設置;製定公益性業(ye) 務目錄清單,促進商業(ye) 類企業(ye) 中的公益性業(ye) 務以及公益類企業(ye) 功能內(nei) 容具體(ti) 化、可視化;統籌處理好國有企業(ye) 經濟責任和社會(hui) 責任關(guan) 係,加快公益性業(ye) 務分類核算分類考核的精細化和規範化;適應CPTPP、WTO改革、《政府采購協議》(GPA)等高水平經貿協定的約束與(yu) 要求,積極主動參與(yu) 國企議題談判,提升國際規則製定話語權,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推動建立符合國際慣例、協同聯動、科學合理、穩定可靠、公開透明的公益性企業(ye) 、公益性業(ye) 務的補償(chang) 機製;在國有經濟鞏固和增強核心功能中,以及在保障國家戰略安全、引領產(chan) 業(ye) 發展、服務國計民生、提供公共服務和執行公共政策中,加強改革、考核、評價(jia) 的頂層設計與(yu) 舉(ju) 措製定。聚焦鞏固和增強核心功能,聚焦基礎能力和資源優(you) 勢,聚焦企業(ye) 規劃與(yu) 發展狀況,推動國有企業(ye) 加強主責主業(ye) 管理,形成集團及重要業(ye) 務單元和重要子公司主責主業(ye) 清晰統一、形成係統合力的格局,並由此為(wei) 牽引推動改革發展經營管理縱深展開;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基礎上,明確企業(ye) 主責動態調整主業(ye) ,確定新設成立、重組整合、擬設企業(ye) 以及轉型升級任務艱巨企業(ye) 的主責主業(ye) ,控製現有企業(ye) 的主業(ye) 數量;綜合考量增強核心功能、培育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與(yu) 目前主業(ye) 相關(guan) 性以及形成新發展動能等因素,結合資源能力條件、財務指標狀況、風險管控能力確定擬培育主業(ye) 。

  (三)加快布局結構優(you) 化與(yu) 調整。無論是鞏固增強核心功能還是強化戰略支撐作用,無論是推動經濟發展還是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都離不開國有經濟的產(chan) 業(ye) 控製力、安全支撐力、科技創新力。緊密結合“十四五”發展規劃,貫徹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主線,加大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力度,加快邁向中高端水平,總結推廣示範經驗、先進技術、應用場景和實踐案例,促進發展方式向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穩步提升關(guan) 係國家安全、國計民生重點行業(ye) 的布局比重;積極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超前布局重點領域,搶占新領域新賽道,增強新動能新勢能,穩妥有序擴大糧食能源資源、骨幹網絡、重大基礎設施等領域有效投資,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設備、綠色環保等布局力度,持續強化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裝備、芯片等高端製造業(ye) 布局,加大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衛星互聯網、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物聯網平台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在重點行業(ye) 和關(guan) 鍵領域培育一批先進產(chan) 業(ye) 集群;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加強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推進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深化科技評價(jia) 改革,大力提高科技研發投入產(chan) 出效率,提升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突出關(guan) 鍵領域、關(guan) 鍵環節、關(guan) 鍵技術、關(guan) 鍵基礎設施,實施短板產(chan) 業(ye) 補鏈、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延鏈、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鏈、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建鏈,服務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需要;以市場化方式加大專(zhuan) 業(ye) 化整合力度,堅決(jue) 退出非主業(ye) 、非優(you) 勢業(ye) 務資產(chan) ,提高行業(ye) 集中度和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

  (四)穩妥推動混改深化與(yu) 走實。公有製經濟和非公有製經濟都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ye) 對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國有經濟鞏固和增強核心功能、更好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可以為(wei) 民營經濟發展提供空間創造條件、提振發展信心動力、鞏固微觀經濟基礎。繼續堅持積極穩妥分層分類的改革思路和方向,促進國企民企協同發展,支持國有企業(ye) 、民營企業(ye) 及其他各類所有製企業(ye) 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分類方麵,積極推進商業(ye) 一類子企業(ye) 混合所有製改革,國有資本可以絕對控股、相對控股成者參股;穩妥推進商業(ye) 二類子企業(ye) 混合所有製改革,保持國有資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國有資本參股;規範並有序推進具備條件的公益類企業(ye) 投資主體(ti) 多元化。分層方麵,集團公司層麵保持國有獨資或全資,具備條件的可以引入其他國有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所出資企業(ye) 層麵在充分評估論證的基礎上,“一企一策”確定實施推進方案。拓寬合作渠道,拓展合作方式,豐(feng) 富合作形式,優(you) 先引入與(yu) 主營業(ye) 務協同性高、與(yu) 所處產(chan) 業(ye) 鏈匹配度高、對企業(ye) 發展理念認同感高的民營經濟,推動混改企業(ye) 治理機製和經營機製市場化,助力國有企業(ye) 加快破除製約企業(ye) 活力效率提升的體(ti) 製機製障礙,早日培育成為(wei) 產(chan) 權結構清晰、發展戰略明確、運營管理規範、創新能力突出、世界一流水平的現代新國企。

  (作者係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黨(dang) 委副書(shu) 記)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