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教師如何站穩講台
“初登講台,很緊張,再加上教室後麵坐了很多領導和老師,之前備課所做的準備在大腦中瞬間消失,一時還不能適應這樣的上課方式。”這是北京教育學院附屬大興(xing) 實驗小學的王瑜老師第一次上課時的情形。
在新教師身份轉變期,一些緊張與(yu) 不適實屬正常。“剛畢業(ye) 的學生走上講台成為(wei) 一名老師。雖然身份轉變,但是他(她)未必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難免會(hui) 出現很多不適應。”北京市育英學校高中學部副校長吳波瀾坦言,10年時間,自己已從(cong) 一名新任教師成長為(wei) 一名高級教師。
近年來,新課標修訂、“雙減”“新高考”改革等教育政策的變革直接影響著教師的課堂教學,給教師的教學管理、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和專(zhuan) 業(ye) 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給青年教師成長帶來了新的挑戰。那麽(me) ,新任教師如何跨越個(ge) 人心理、教學工作和學校組織環境等方麵的現實困境,站穩講台、站好講台,度過這個(ge) 轉變期成長起來呢?
1、站上講台,盡快完成身份轉換
入職階段(通常指0—3年)是一位新教師從(cong) 大學畢業(ye) 生到成熟教師的過渡階段,麵對充滿變數的課堂情境、有待熟悉的工作環境,新教師不可避免感到壓力。
“為(wei) 顯得老成,開家長會(hui) 前,會(hui) 專(zhuan) 門穿上職業(ye) 裝;遇到問題容易急,上火,嘴巴常會(hui) 起泡;遇到有的學生不守紀律,明知故犯,一時不知道該怎樣處理,和學生的距離感怎麽(me) 把握。”吳波瀾講述自己的經曆。
專(zhuan) 家總結,新教師在開啟教師生涯之時,常會(hui) 遇到的現實問題有:教材不熟,重點、難點把握不準;教法不靈活,難以調動學生的興(xing) 趣和積極性;會(hui) 因為(wei) 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處理班級偶發事件而不知所措;擔心難以適應與(yu) 家長、學生等之間的人際關(guan) 係,無法建立信任等。
麵對隨時可能遇到的新問題,在開啟教師生涯之始,新教師該如何應對?
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宋萑教授告訴記者,教師職初階段的突出特點是“驟變與(yu) 適應”,根據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周期的相關(guan) 理論,新教師要解決(jue) 的主要矛盾是滿足專(zhuan) 業(ye) 發展結構中的最低要求即教育教學活動的“生存”技能,重點是要盡快完成身份的轉變。
在北京教育學院人文與(yu) 外語教育學院院長邸磊看來,教學是教師的首要任務,能把課上好,就能在家長和學生心中樹立威信,也能增強個(ge) 人的專(zhuan) 業(ye) 自信。在把握學情時多了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重點針對學生的學習(xi) 困難,關(guan) 注學生的學習(xi) 需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guan) 心關(guan) 愛,也就能減少一些學生的紀律問題。
助力青年教師成長是教育部門和各級學校的重要工作。王瑜一入職,就在市區教師發展中心統籌下,加入到新教師培訓中。學校也成立了新教師成長聯盟工作坊,為(wei) 新教師量身定製了“成長1+N”師帶徒校本研修計劃。在師傅們(men) 的引領下,王瑜的課堂逐漸褪去了職初的青澀;北京教育科學院附屬石景山學校教師黃麗(li) 進入市、區、校聯合的新教師培養(yang) 基地項目,從(cong) 專(zhuan) 家老師們(men) 身上學習(xi) 新教師成長所需的專(zhuan) 業(ye) 技能和班級管理技巧;北航附小昌平學校教師陳欣欣在上課之餘(yu) ,加入教師培訓中去,反複觀摩優(you) 質課堂汲取優(you) 秀的教學經驗,課後及時反思改進,在不斷思考實踐中攻克難題。
“年輕教師是在實踐、學習(xi) 和反思三者的結合中成長起來的。”北京教科院副研究員冉乃彥說,正是在反反複複的實踐、學習(xi) 和反思過程中,年輕教師得以練好基本功,掌握基本功。
2、站穩講台,抓住變化之中的不變
“這幾年教育改革的大事,我全趕上了——新課標修訂、“雙減”政策出台等。”剛剛入職一個(ge) 月,王瑜就感受到了壓力。“再加上疫情,線上跟線下教學模式的切換以及副班主任工作,這些對我來說都是挑戰。”
的確,新任教師麵臨(lin) 著外部環境的多重變化。
“知識傳(chuan) 遞的方式正在從(cong) 傳(chuan) 統的‘單向傳(chuan) 遞’轉變為(wei) ‘多向互動’;一些機構、學校研發了‘雙師型’課堂教學模式即名師線上直播教學+線下輔導老師服務,‘共享名師’成為(wei) 可能,學生對教師的期望也進一步提升。信息技術發展給教育帶來的新變化,要求教師能夠探索參與(yu) 式教學、探究式學習(xi) ,探索翻轉課堂,積極研發網上課程,參與(yu) 線上教學尤其是要把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互融合等,教師還需具備信息素養(yang) 、媒介素養(yang) 。”宋萑表示,不斷變化的環境改變了人類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顛覆著傳(chuan) 統的學習(xi) 過程。
“國家頒布家庭教育促進法,學校層麵和教師層麵要和家長加強溝通,這也對新教師提出挑戰,要努力提高專(zhuan) 業(ye) 能力素質來應對困難和挑戰。”邸磊補充。
冉乃彥常常會(hui) 提起自己的幾何老師。“上課從(cong) 來不帶圓規和三角尺,畫幾何圖形全憑自己的一隻手,橫平豎直自不待說,最妙的是畫圓。一揮手,一個(ge) 標準的圓圈就出現在黑板上。”
這就是能力的體(ti) 現。冉乃彥認為(wei) ,教師除了具備淵博的知識和完整的知識結構外,還需要具備教育專(zhuan) 業(ye) 能力,包括認知能力——對教學情況的感知、理解、判斷、決(jue) 策;以及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研究能力,語言能力,寫(xie) 作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
無論麵對怎樣的問題,吳波瀾清楚,一位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佩服或者說讓學生心服口服,專(zhuan) 業(ye) 能力非常重要。
現在和學生處於(yu) 一種怎樣的關(guan) 係?“介於(yu) 嚴(yan) 和溫柔之間,學生們(men) 說這是溫柔的堅定。”吳波瀾感覺。曾經的難題在實踐中一一化解,她已摸索出自己的解決(jue) 之法。
在不斷努力和反複試講之下,王瑜也變得更加自信。對於(yu) 非科班出身的她來說,剛踏上講台時不知道該如何確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甚至有時候上課會(hui) 講偏。但她知難而上,沒有退縮,在北京市新任教師“啟航杯”教學風采展示活動中,榮獲市級一等獎。
宋萑表示,在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教師作為(wei) 具有能動性的“人”的主體(ti) 性、獨一性和價(jia) 值性在也越來越得到凸顯。宋萑表示,教師要善於(yu) 抓住變化之中的“不變”,圍繞著立德樹人的核心任務,關(guan) 注自身的專(zhuan) 業(ye) 發展,樹立終身學習(xi) 的理念;同時抓住教育改革的契機,重構自己的專(zhuan) 業(ye) 能力體(ti) 係,增強自身專(zhuan) 業(ye) 認同和專(zhuan) 業(ye) 情感,借助信息技術提升自己的專(zhuan) 業(ye) 能力,擁抱和迎接這些新變化和新挑戰。
3、站好講台,需要專(zhuan) 業(ye) 的支持和引領
成悅所在的北京市房山區南尚樂(le) 中學,位於(yu) 房山區西南角,是一所鄉(xiang) 村學校。這份工作讓她“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可以影響到學生,初嚐了作為(wei) 一名教師在學生獲得成績時的喜悅和滿足。”
“學校有‘師徒結對’傳(chuan) 幫帶計劃,跟隨有經驗的語文教師,我的教學在模仿中不斷創新、不斷進步。”成悅說,學校每學期開展校級公開課,積極鼓勵新任教師參與(yu) ,脫穎而出的教師會(hui) 被推薦參加區級教師基本功大賽。
“‘師徒製’對年輕教師迅速成長的確發揮了重要作用。”冉乃彥說。
“師徒製”是資深教師與(yu) 新手教師合作的形式,通過骨幹教師與(yu) 青年教師結成師徒,師傅對徒弟“傳(chuan) 、幫、帶”,引領和指導新教師走上專(zhuan) 業(ye) 化道路,是一種目標性、實踐性和實效性很強的培養(yang) 模式。
“新教師在入職初期會(hui) 遇到種種困難與(yu) 挑戰,如果沒有係統的帶教,在專(zhuan) 業(ye) 發展上會(hui) 走不少彎路。”宋萑表示,現在學界越來越關(guan) 注包括指導教師在內(nei) 的教師教育者專(zhuan) 業(ye) 性問題,強調教師教育者要理解把握好教師學習(xi) 教育教學的內(nei) 在規律——即“學教”,更要通過多元的方式來傳(chuan) 授教學以幫助教師學會(hui) 教學——即“教教”。因此,在未來師徒帶教製度中,更需要關(guan) 注指導教師“學教”理解和“教教”能力的發展,這樣才能為(wei) 新教師發展提供更專(zhuan) 業(ye) 的支持和引領。
目前大多數中小學校沒有專(zhuan) 門的新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管理部門。宋萑建議,學校可整合教研處、教務處等相關(guan) 部門的工作,設置專(zhuan) 門的新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管理部門,專(zhuan) 門負責新教師入職培訓和管理工作;同時,學校也應關(guan) 注新教師的心理狀況,給予新教師充分的鼓勵,營造良好的“師師互助”的校園文化,發揮好組織激勵的作用。
新教師階段對於(yu) 教師來說是專(zhuan) 業(ye) 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過渡時期,初始階段的經驗積累、形成的心智模式、自我效能以及職業(ye) 認同等因素決(jue) 定著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的基調和底色。宋萑表示,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需要政府、學校、教研機構等多方主體(ti) 共同參與(yu) ,將課內(nei) 與(yu) 課外、校內(nei) 與(yu) 校外、學校與(yu) 社區進行資源整合,幫助新教師應對入職初期麵臨(lin) 的壓力,促進其專(zhuan) 業(ye) 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