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研製改造 智能巡檢(工匠絕活)

發布時間:2023-04-10 17:05:00來源: 人民日報

 

  【絕活看點】

  何濤:國網重慶永川供電公司輸變電運檢中心智能巡檢班無人機首席工程師。他利用業(ye) 餘(yu) 時間研製、改造電力巡檢無人機,消除電力安全隱患,先後獲得國家專(zhuan) 利7項,參與(yu) 修訂國家行業(ye) 相關(guan) 標準2項,獲得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滋滋滋”……一手拿著筆記本電腦,一手調整著三軸雕刻機的參數,細碎的灰塵從(cong) 機器上滑落,國網重慶永川供電公司無人機首席工程師何濤(見圖,本報記者常碧羅攝)密切關(guan) 注著機器的運轉情況;幾分鍾後,一塊碳板被切割成了無人機的零部件。

  2015年,國網重慶永川供電公司購買(mai) 了一台無人機,用於(yu) 電力巡檢。何濤一聽說,便趕忙跑到實驗室去觀摩學習(xi) 。沒成想,就這麽(me) 一頭紮進了研製電力巡檢無人機的世界。“大型的電力設備,往往都建在較為(wei) 偏遠的地方,傳(chuan) 統的巡檢方式,需要巡檢員爬到電線杆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又費時費力。”何濤說,采用無人機恰好能夠解決(jue) 這一問題。

  不過,何濤慢慢發現,市麵上的無人機有時無法精準滿足電力巡檢的需要。能不能自己研製?“麵對輸電線路上纏繞的異物,最快速的辦法是用火焰噴射,對線路異物進行帶電清除。”何濤說,將無人機和噴火裝置結合起來,成為(wei) 自己第一個(ge) 研製方向。

  研製第一台噴火清障無人機時,可借鑒的經驗較少。“想讓無人機噴火,先得弄懂飛行原理、機電知識、內(nei) 燃機知識;市麵上的配件滿足不了需求,就自學操作車床、銑床;後來手工加工精度不夠,就開始學數控加工;數控加工需要畫圖,我又學習(xi) 了相關(guan) 建模知識……”曆經一個(ge) 多月的反複研究和試驗,何濤自主研發的第一代四旋翼噴火清障無人機成功麵世,對於(yu) 普通的塑料袋等附著物,隻要十幾秒就能清理完畢。

  創新不止步。為(wei) 了應對載重能力不足、續航時間短等,第二代六旋翼無人機采用優(you) 化機身設計、提高發動機功率等方法,機體(ti) 載重量實現翻番,續航時間增加25%;為(wei) 了增加飛行器的穩定性,第三代清障無人機對高壓脈衝(chong) 點火、電壓、點火頻率等進行了優(you) 化,提升在高空點火的成功率……

  在眾(zhong) 多改進中,最讓何濤滿意的,是矢量噴嘴的應用。“此前,由於(yu) 噴火吊艙的噴嘴是垂直的,火焰隻能朝著一個(ge) 方向進行噴射,在需要調整角度時,靈敏度不高。”何濤向記者演示了新型矢量噴嘴——在無人機懸停不動的時候,根據異物的位置,能夠單獨調整噴嘴方向,確保清障的高效便捷。

  “嗡嗡嗡!”指尖操控按鈕,螺旋槳飛速旋轉,一架無人機騰空而起!何濤緊緊盯著盤旋在半空中的無人機,指揮它朝著目標飛去……

  “昨天連夜修改了參數,一會(hui) 看看準確率怎麽(me) 樣。”飛到指定地點後,在地麵人員的遙控指揮下,轉動、校準、噴射,無人機搭載的油壺噴嘴扭轉到合適位置,噴出火焰,一氣嗬成,成功清除電線上的異物。

  2018年12月,國網重慶永川供電公司無人機智能巡檢中心成立,標誌著該公司線路巡檢業(ye) 務由人工向智能化轉變。在不斷更新無人機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新技術應用的過程中,何濤踏遍了大山裏的每一條巡檢線路,最終研發出適用於(yu) 重慶山地特點的自控軟件和分析係統,推動無人機巡檢效率提升了5倍。

  多年來潛心研發,也讓何濤收獲了不少榮譽: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巴渝工匠、重慶市技能大師……不過,最讓何濤開心的是:無人機小組成員從(cong) 3人拓展到了10餘(yu) 人。“這輩子,就想做好這個(ge) !”摸了摸右手腕上研製無人機時留下的傷(shang) 疤,何濤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