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新征程新階段,麵向全麵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全麵實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建設農(nong) 業(ye) 現代化強國戰略目標,要切實做好確保糧食安全工作,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國家糧食安全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麵貫徹落實糧食安全責任製,堅持黨(dang) 對糧食安全工作的全麵領導,堅持確保糧食安全工作優(you) 先地位,堅持供需統籌,堅持城鄉(xiang) 統籌,強化科技創新和製度創新支撐,強化有效的糧食安全治理體(ti) 係保障。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農(nong) 業(ye) 強國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嚴(yan) 守耕地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麵積,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yi) 畝(mu) 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對於(yu)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工作要從(cong) 多方麵予以深刻認識。
藏糧於(yu) 地,堅定不移地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一是持續加強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持續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確保十八億(yi) 畝(mu) 耕地不動搖,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落實好“農(nong) 田必須是良田”,確保十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成。二是切實抓好糧食生產(chan) ,嚴(yan) 格實行土地用途管製,從(cong) 種子耕地到生產(chan) 再到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再到產(chan) 業(ye) 園、市場、物流、保險,全過程抓好現代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體(ti) 係現代化建設。強化農(nong) 業(ye) 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健全現代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標準體(ti) 係,支持企業(ye) 融入全球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立足縣域布局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三是進一步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提升保供能力,強化鏈主龍頭企業(ye) 的引領示範,強化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縱向合作,大力支持農(nong) 產(chan) 品倉(cang) 儲(chu) 、冷鏈、追溯、流通領域新業(ye) 態以及公益性市場發展,創新流通模式,確保有效供給。四是健全糧食生產(chan) 多元投入機製,堅持把糧食生產(chan) 作為(wei) 一般公共預算重點優(you) 先保障領域,健全政府投資與(yu) 金融、社會(hui) 投入聯動機製,撬動金融和社會(hui) 資本按市場化原則更多投向農(nong) 業(ye) 。用好再貸款再貼現、差別化存款準備金、差異化金融監管和考核評估等政策,推動金融機構增加相關(guan) 領域貸款投放。加強農(nong) 業(ye) 信用信息共享,進一步發揮全國農(nong) 業(ye) 信貸擔保體(ti) 係作用,引導信貸擔保業(ye) 務向農(nong) 業(ye) 領域傾(qing) 斜。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農(nong) 作用,優(you) 化“保險+期貨”模式。
藏糧於(yu) 技,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糧戰略、人才強糧戰略、創新驅動糧食安全戰略。一是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zheng) 的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體(ti) 係,加快前沿技術突破,開展糧食安全科技支撐行動。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構建開放協作、共享應用的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評價(jia) 機製。加快先進適用農(nong) 機研發推廣。二是開辟糧食生產(chan) 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糧食生產(chan) 新動能新優(you) 勢,加快農(nong) 業(ye) 投入品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推進水肥一體(ti) 化,建立健全秸稈、農(nong) 膜、農(nong) 藥包裝廢棄物、畜禽糞汙等農(nong) 業(ye) 廢棄物收集利用處理體(ti) 係。健全耕地休耕輪作製度,深入實施數字糧食安全行動,推進智慧農(nong) 業(ye) 發展。三是打造出一批高素質的新型職業(ye) 化農(nong) 民“領頭雁”隊伍,大力發展麵向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的職業(ye) 教育,完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定期服務農(nong) 業(ye) 激勵機製,引導城市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入鄉(xiang) 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ye) 。四是全過程推進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健全耕地休耕輪作製度,發展節水農(nong) 業(ye) 和旱作農(nong) 業(ye) 。進一步推廣農(nong) 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產(chan) 品和技術,推進化肥農(nong) 藥減量增效,全麵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和農(nong) 膜、農(nong) 藥包裝物回收行動。進一步強化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試行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達標合格證製度,推進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縣創建。
藏糧於(yu) 市,統籌做好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調控。加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強化儲(chu) 備和購銷領域監管,實現糧食生產(chan) 與(yu) 消費有效對接。一是全過程抓好現代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現代化建設,進一步抓好家庭農(nong) 場和農(nong) 民合作社兩(liang) 類經營主體(ti) ,實施家庭農(nong) 場培育計劃,加大對運行規範的農(nong) 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二是大力支持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創新發展、做大做強,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壯大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化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支持市場主體(ti) 建設區域性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綜合服務中心,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投入品、技術、裝備導入小農(nong) 戶。三是深入開展生產(chan) 、供銷、信用“三位一體(ti) ”綜合合作試點。健全農(nong) 業(ye) 再保險製度,擴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範圍,發揮“保險+期貨”在服務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中的作用。四是進一步推進公益性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和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骨幹網絡建設,在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主產(chan) 區統籌布局建設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產(chan) 業(ye) 園。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骨幹網絡,改造提升產(chan) 地、集散地、銷地批發市場,布局建設一批城郊大倉(cang) 基地。五是推進縣域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推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和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六是繼續發揮農(nong) 產(chan) 品國際貿易作用,深入實施農(nong) 產(chan) 品進口多元化戰略。
藏糧於(yu) 民,進一步提升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同時在充分發揮大國糧倉(cang) 壓艙石作用的同時,積極引導和發揮千家萬(wan) 戶家庭糧缸作用。一是讓農(nong) 民更多分享產(chan) 業(ye) 增值收益,從(cong) 源頭上保證糧食安全,不斷鼓勵探索發展“黨(dang) 組織+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農(nong) 戶”“訂單種植”等模式,真正實行“多種多得”。同時在國家農(nong) 機購置補貼基礎上,精準分類給予農(nong) 機購置補貼省級累加補貼。進一步落實國家糧食收購政策,精準彈性啟動最低收購價(jia) 預案,鼓勵支持多元主體(ti) 入市收購。進一步落實糧食種植保險和惠農(nong) 擔糧食貸等金融扶持政策,切實減輕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ti) 的種糧風險,切實保護和調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二是大力提倡和有效推動居民膳食營養(yang) 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鼓勵實施推廣家庭適度儲(chu) 糧計劃,加速新式家庭儲(chu) 糧裝具推廣應用。三是深入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推動節約型社會(hui) 建設。四是嚴(yan) 格“菜籃子”市長負責製考核,提升“菜籃子”產(chan) 品生產(chan) 能力、市場流通能力、質量安全監管能力、調控保障能力。
藏糧於(yu) 結構,因地製宜,堅持大農(nong) 業(ye) 觀、大食物觀。宜漁則漁、宜菜則菜、宜果則果、宜菌則菌、宜藥則藥,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nong) 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並舉(ju) 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更好滿足新階段新消費需求。一是因地製宜發展食物產(chan) 業(ye) ,構建多元化供給體(ti) 係,通過穩產(chan) 能、擴大肉蛋奶供給、提升畜禽品質來發展優(you) 質畜牧業(ye) 、提升畜產(chan) 品供給。通過發展特色水產(chan) 苗種產(chan) 業(ye) 、建設漁業(ye) 牧場生產(chan) 基地、推廣綠色種養(yang) 結合,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提升水產(chan) 品海產(chan) 品供給能力。發展林下種植、養(yang) 殖,森林食品精深加工,提升森林食品供給能力。通過科學利用農(nong) 村閑置地、廢棄地等非耕地土地資源,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提升糧食供給能力。二是進一步優(you) 化農(nong) 林牧副漁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結構,落實生豬穩產(chan) 保供省負總責,強化以能繁母豬為(wei) 主的生豬產(chan) 能調控,繼續實施糖料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補助政策。三是因地製宜建設優(you) 質節水高產(chan) 穩產(chan) 飼草料生產(chan) 基地。大力發展青貯飼料,加快推進秸稈養(yang) 畜,發展林下種養(yang) ,深入推進草原畜牧業(ye) 轉型升級,合理利用草地資源,推進劃區輪牧。科學劃定限養(yang) 區,發展大水麵生態漁業(ye) ,建設現代海洋牧場,發展深水網箱、養(yang) 殖工船等深遠海養(yang) 殖,培育壯大食用菌和藻類產(chan) 業(ye) 。加大食品安全、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健全追溯管理製度。
藏糧於(yu) 治理,建立健全有效的糧食安全治理體(ti) 係,加快推動《糧食安全保障法》出台。一是加快建立健全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xiang) 抓落實的糧食安全工作領導體(ti) 製,建立健全上下貫通、精準施策、一抓到底的糧食安全治理體(ti) 係,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嚴(yan) 格糧食安全責任製考核,做到主產(chan) 區、主銷區、產(chan) 銷平衡區同職同責。二是強化黨(dang) 委糧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建設,充分發揮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作用,持續抓黨(dang) 建保糧食安全。堅持以黨(dang) 建引領糧食安全治理,強化縣鄉(xiang) 村三級糧食安全治理體(ti) 係功能,壓實縣級責任,推動鄉(xiang) 鎮擴權賦能,夯實村級基礎。全麵落實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包鄉(xiang) 走村、鄉(xiang) 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村聯戶、村幹部經常入戶走訪製度。全麵落實糧食安全“四議兩(liang) 公開”製度。三是深化糧食安全治理體(ti) 係建設試點,設立村莊科學儲(chu) 糧聯絡員,指導農(nong) 戶科學儲(chu) 糧,深入開展“糧食安全治理示範村(社區)”創建,組織開展全國糧食安全治理示範村鎮創建,打造科學儲(chu) 糧示範村、示範戶,拓展新時代糧食安全實踐中心建設,深化群眾(zhong) 性糧食安全示範點創建活動。四是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糧食安全基層治理平台。完善推廣積分製、清單製、數字化、接訴即辦等務實管用的糧食安全治理方式。健全並將糧食安全實績考核納入黨(dang) 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jia) 內(nei) 容。加快推動《糧食安全保障法》出台。五是進一步強化糧食安全宣傳(chuan) 工作,弘揚和踐行糧食安全新風尚,以農(nong) 民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深入開展糧食安全學習(xi) 教育,在全社會(hui) 營造共保糧食安全的生態氛圍。
(作者係北京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北京大學鄉(xiang) 村振興(xing) 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