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題大學生就業難
今年大學生就業(ye) 形勢有多難?在4月8日舉(ju) 行的第二屆中國高校就業(ye) 育人大會(hui) 上,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黨(dang) 委常務副書(shu) 記鄔小撐用兩(liang) 張圖表對這一問題做了直觀展現。《2015-2022年國考招錄和報名人數》和《2000-2022年考研和錄取人數趨勢圖》的數據顯示,2022年國考報名人數為(wei) 212.3萬(wan) ,招錄比低至1/70;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達到457萬(wan) ,比上年增長超過20%;2022年教師資格證報考人數為(wei) 1144.2萬(wan) 人,是6年前的4.5倍。另外,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16-24歲的城鎮青年失業(ye) 率為(wei) 16.7%。
“我看這個(ge) 圖表的時候,心理壓力還是挺大的。”鄔小撐站在台上說,“這幾張圖表說明,就業(ye) 形勢非常嚴(yan) 峻,我們(men) 要關(guan) 注新的就業(ye) 形態。”
當天,第58·59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hui) 在重慶開幕,其間舉(ju) 行以“深化就業(ye) 育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e) ”為(wei) 主題的第二屆中國高校就業(ye) 育人大會(hui) 。多位專(zhuan) 家學者、各級教育部門負責人和多位高校負責人出席,圍繞就業(ye) 和育人的話題進行討論和分享。
“就業(ye) 關(guan) 乎千家萬(wan) 戶民生福祉,關(guan) 乎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國高等教育學會(hui) 副會(hui) 長、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長張大良在致辭時說,“要建立一套以學校就業(ye) 指導中心為(wei) 主體(ti) ,由學校領導、職能部門、院係等共同組成的就業(ye) 指導服務體(ti) 係,形成一支素質過硬的就業(ye) 服務工作隊伍。”
教育部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ye) 生預計1158萬(wan) 人,同比增加82萬(wan) 人。麵對新的就業(ye) 形勢,教育部學生服務與(yu) 素質發展中心黨(dang) 委書(shu) 記劉玉光介紹了該中心目前的工作情況,包括升級國家大學生就業(ye) 服務平台、細化就業(ye) 指導和加強困難幫扶。國家大學生就業(ye) 服務平台2022屆畢業(ye) 生注冊(ce) 人數達550萬(wan) 人,共享崗位信息1370萬(wan) 個(ge) ;麵向2022、2023屆畢業(ye) 生舉(ju) 辦了112場專(zhuan) 項招聘活動,累計提供崗位1100萬(wan) 個(ge) 。2020年至今,該中心累計推出135期“互聯網+就業(ye) 指導”公益直播課,累計收看4.14億(yi) 人次。
在鄔小撐看來,高校對新就業(ye) 形態“認識相對不夠到位,關(guan) 注較少,了解尚不充分”,乃至“無法為(wei) 學生提供有效指導”,這一點“從(cong) 高校靈活就業(ye) 比例可以驗證”。據他解釋,新就業(ye) 形態依托網絡平台,普遍沒有固定的組織、雇主和單位,靈活性較強。高校畢業(ye) 生趨向於(yu) 選擇穩定性更強的工作,這種普遍求穩的心態使高校畢業(ye) 生與(yu) 新就業(ye) 形態之間產(chan) 生天然的距離。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黨(dang) 委書(shu) 記喬(qiao) 誌宏從(cong) 心理學方麵提出了建議,即幫助學生“提高生涯創新力,迎接職場不確定”,具體(ti) 內(nei) 容包括“清晰充盈的意義(yi) 導向、開放包容的心智模式、積極主動的行為(wei) 方式、勇敢漸進的決(jue) 策風格”。“在促進大學生就業(ye) 上,我們(men) 應該深刻認識到,傳(chuan) 統的、長期的生涯規劃思路要適當地調整了。”
對於(yu) 目前的就業(ye) 育人形勢,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介紹了教育部正在推行的一些行動和舉(ju) 措,包括訪企拓崗促就業(ye) 行動。他說:“要把企業(ye) 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轉化成我們(men) 的人才培養(yang) 方案。”目前,該行動對高校領導提出了“兩(liang) 個(ge) 100家”任務:新建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e) 院校書(shu) 記、校(院)長走訪用人單位原則上不少於(yu) 100家;2022年畢業(ye) 去向落實率低於(yu) 當地平均水平的高校校領導班子,新開拓用人單位不少於(yu) 100家。
據吳愛華介紹,近年來教育部還實行了學科專(zhuan) 業(ye) 的紅黃牌提示製度,監測預警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去向落實率。對自2021年起連續兩(liang) 年去向落實率低於(yu) 50%的學科專(zhuan) 業(ye) 點實行黃牌提示;對連續3年去向落實率低於(yu) 50%的學科專(zhuan) 業(ye) 點實行紅牌提示,並視情況通報。他還強調,各地各高校要嚴(yan) 格落實就業(ye) 統計監測工作“四不準”要求,嚴(yan) 格落實就業(ye) 統計監測規範要求,包括“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ye) 生簽訂就業(ye) 協議和勞動合同”。
吳愛華建議,要健全完善分階段、全覆蓋的大學生生涯規劃與(yu) 就業(ye) 指導體(ti) 係,進一步完善就業(ye) 創業(ye) 指導課程標準,打造一批就業(ye) 指導名師、優(you) 秀就業(ye) 指導課程和教材。此外,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就業(ye) 指導”公益直播課等各類資源,提升就業(ye) 創業(ye) 指導課程質量和實效。
“確保有需要的學生,都能獲得有效的就業(ye) 指導。”他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