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數字閱讀為文化消費提供新選擇

發布時間:2023-04-25 15:3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聚焦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hui) 】

  多元技術助力出版服務創新發展——

  數字閱讀為(wei) 文化消費提供新選擇

  光明日報記者 韓寒 

  4月24日,在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hui) 上,數字閱讀分論壇暨第九屆數字閱讀年會(hui) 舉(ju) 行。會(hui) 上,中國音像與(yu) 數字出版協會(hui) 發布了《2022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來自業(ye) 內(nei) 的專(zhuan) 家對數字閱讀出版服務前沿問題進行了探討。

  數字閱讀產(chan) 業(ye) 總體(ti) 規模穩步增長

  《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閱讀市場總體(ti) 營收規模達463.52億(yi) 元,同比增長11.5%。從(cong) 三大細分版塊看,大眾(zhong) 閱讀市場營收335.91億(yi) 元,占比72.47%;有聲閱讀95.68億(yi) 元,占比20.64%;專(zhuan) 業(ye) 閱讀31.93億(yi) 元,占比6.89%。大眾(zhong) 閱讀市場規模占比逾七成,是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導力量。

  “雖然與(yu) 前些年比,我國數字閱讀產(chan) 業(ye) 規模增速有所放緩。但其內(nei) 在原因,一方麵在於(yu) 降速、提質、增效成為(wei) 行業(ye) 發展內(nei) 在需求;另一方麵緣於(yu) 多元共生的產(chan) 業(ye) 生態使規模擴張的動能降低。”《報告》發布人、中國音像與(yu) 數字出版協會(hui) 第一副理事長張毅君闡釋。

  截至2022年12月,我國數字閱讀平台上架作品總量為(wei) 5271.86萬(wan) 部,較2021年的3446.86萬(wan) 部增長52.95%。其中,網絡文學作品約3458.84萬(wan) 部,有聲閱讀作品1518.62萬(wan) 部。重點主題閱讀類作品上架總量約為(wei) 102744種,較2021年增長4.91%。

  “數字閱讀產(chan) 品為(wei) 深化主題教育提供了更多元的平台。下一步需持續提高數字閱讀產(chan) 品的品位,讓更多體(ti) 現思想分量、富有文化內(nei) 涵的產(chan) 品進入大眾(zhong) 閱讀視野和數字生活。”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評價(jia) 。

  據《報告》,2022年我國數字閱讀出海作品總量為(wei) 61.81萬(wan) 部(種),相比2021年增長超過50%。數字閱讀作品已成為(wei) 新時代展現中國形象、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的一種新符號和表現形式,成為(wei) 提升中華文化海外傳(chuan) 播力的重要力量。

  數字閱讀覆蓋年齡段更為(wei) 廣泛

  在用戶規模方麵,2022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達5.3億(yi) ,較上年增加2400萬(wan) ,增長率為(wei) 4.75%。在數字閱讀用戶群體(ti) 中,人均電子閱讀量為(wei) 11.88本(部),有聲閱讀量為(wei) 7.44本(部)。

  在用戶年齡方麵,19~45歲的人群依然是數字閱讀的主力軍(jun) ,占比達67.15%。在主要群體(ti) 保持穩定情況下,數字閱讀也不斷向銀發族和青少年延伸。60歲以上群體(ti) 占數字閱讀用戶比例為(wei) 2.74%,“這個(ge) 數字看起來少,但較上年增長超一倍,成為(wei) 亮點之一”,張毅君說。閱文集團總裁侯曉楠則佐證,2022年閱文新增用戶中,66%為(wei) “90後”“95後”作者與(yu) 讀者。

  數字閱讀發展迅猛,形成了多元內(nei) 容題材格局。《報告》顯示,2022年電子書(shu) 閱讀用戶題材偏好前五位分別為(wei) 文學小說、漫畫繪本、曆史社科、搞笑幽默和人物傳(chuan) 記。

  《報告》指出,2022年數字閱讀市場呈現出優(you) 質內(nei) 容供給擴大、多種盈利模式齊頭並進、產(chan) 業(ye) 鏈上遊深度融合、“走出去”戰略進一步深化等特征,但也存在市場秩序需進一步規範、精品化意識有待完善、內(nei) 容同質化未根本扭轉、商業(ye) 模式和價(jia) 值實現途徑有待檢驗等問題。

  新技術為(wei) 數字閱讀帶來沉浸式體(ti) 驗

  從(cong) “看見書(shu) ”到“聽見書(shu) ”再到“感受到書(shu) ”,業(ye) 界普遍感歎——技術發展不僅(jin) 為(wei) 數字內(nei) 容生產(chan) 和傳(chuan) 播帶來多重變革,也為(wei) 數字文化消費帶來更具沉浸感、更加多元化的體(ti) 驗。

  閱文集團發現,年輕讀者群體(ti) 除喜歡玄幻、科幻作品外,對傳(chuan) 統文化讀物《論語》《紅樓夢》《西遊記》的喜愛度也在升溫,《資治通鑒》被40多萬(wan) 讀者加入了書(shu) 架。

  在大數據、雲(yun) 計算、AR、VR、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不斷創新前提下,人們(men) 的閱讀互動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場景化。AI技術已能讓一部電子書(shu) 生成分角色、聲音多元的音頻產(chan) 品,在多角色對話模式下配備不同音色,大力提高了出行人群、視障和老年人等群體(ti) 的閱讀便利程度。針對視障群體(ti) 的線上無障礙影院頻道,已將《我不是藥神》《大魚海棠》等152部影片重新製作腳本、配音,加入大量旁白解說。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men) 不但可以通過各種終端設備看電子書(shu) 、聽有聲讀物,還能在智能穿戴設備支持下走進數字出版產(chan) 品的場景裏,真正跟各類知識進行交互。數字閱讀,將不斷為(wei) 人們(men) 精神文化消費提供新選擇。”中國音像與(yu) 數字出版協會(hui) 理事長孫壽山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