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生態環境質量保持改善態勢
“2022年,全國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目標順利完成。”4月24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受國務院委托,向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作了2022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保持改善態勢,環境安全形勢基本穩定。
報告展示了2022年生態環境狀況的多組數據。大氣環境方麵,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 (PM2.5)平均濃度為(wei) 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首次降低到30微克/立方米以內(nei) ,實現近10年來連續下降。全國74.6%的城市PM2.5平均濃度達標,同比增加15個(ge) 城市。
此外,報告指出,重點區域大氣環境治理仍需加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為(wei) 86.5%,同比下降1.0個(ge) 百分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同比分別下降0.5個(ge) 百分點、3.7個(ge) 百分點、5.0個(ge) 百分點。
在水環境狀況方麵,報告顯示,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麵比例為(wei) 87.9%,同比上升3.0個(ge) 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麵比例為(wei) 0.7%,同比下降0.5個(ge) 百分點。重點流域水質進一步改善,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和西北諸河水質持續為(wei) 優(you) ,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遼河流域水質良好。“與(yu) 此同時,水生態環境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依然突出,部分區域汛期汙染問題突出,黑臭水體(ti) 從(cong) 根本上消除難度較大,一些重點湖泊藍藻水華仍處於(yu) 高發態勢。”黃潤秋表示。
在土壤汙染方麵,2022年全國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汙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製。推動實施124個(ge) 土壤汙染源頭管控項目,指導132個(ge) 重點縣開展耕地重金屬汙染成因排查整治,累計將1744塊地塊納入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複名錄。全國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率達31%左右,農(nong) 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農(nong) 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ti) 穩定。
報告還介紹了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安排。比如,加強生態環境立法和督察執法,組織開展“昆侖(lun) 2023”等專(zhuan) 項行動,持續打擊破壞環境資源違法犯罪活動;加強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開展“綠盾2023”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實施重點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圖”,持續推進環境應急能力建設;穩步推進企業(ye) 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和企業(ye) 環保信用體(ti) 係建設,全麵推行排汙許可“一證式”管理等。
在肯定生態環境治理成績的同時,報告也指出,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全國還有近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水生態失衡問題較為(wei) 嚴(yan) 重,部分地區土壤汙染持續累積,農(nong) 村生活汙水無序排放問題突出;生態環境基礎設施薄弱仍是突出短板,基層生態環境部門存在監測執法、應急處置能力不足等問題。
“我們(men) 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yu) 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guan) 鍵期,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仍然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黃潤秋說,要解決(jue) 突出問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取得新的積極進展和成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