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家】人口高質量發展是現代化建設之基石
作者:原新(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hui) 副會(hui) 長)
人口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長期性和戰略性要素。人口變動是數量、結構、素質、遷移和分布等所有人口要素的聯動變化,對經濟社會(hui) 體(ti) 係會(hui) 產(chan) 生全麵、長遠、深刻的影響。5月5日,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強調加快建設以實體(ti) 經濟為(wei) 支撐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在人口方麵要特別關(guan) 注人口素質、人口規模、人力資源,要著力提高人口整體(ti) 素質,努力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加快塑造素質優(you) 良、總量充裕、結構優(you) 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這是把人口理論與(yu) 中國具體(ti) 人口形勢變化有機結合做出的科學判斷,是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的戰略指引。
人口高質量發展將成我國未來人口發展戰略的核心導向
2022年是中國人口變動正負轉向的分水嶺,年末總人口為(wei) 141175萬(wan) 人,較上年末淨減少85萬(wan) 人,人口出生率為(wei) 6.77‰,死亡率為(wei) 7.37‰,自然增長率為(wei) -0.60‰,在人口常態發展進程中,結束了人口規模增長的曆史,開啟了人口總量減少的新時代,必將帶來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挑戰和新機遇。
(1)人口規模已達峰值。2021年和2022年我國人口增長正負交替,標誌著人口總量已達峰值14.1-14.2億(yi) 人。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方案預測(全文同),如果生育率水平能夠在2030年1.28(相當於(yu) 平均每個(ge) 婦女生育的孩子數量)的基礎上略有回升,2035年達到1.31,2050年達到1.39,我國總人口2035年為(wei) 14.0億(yi) 人,2050年為(wei) 13.1億(yi) 人,人口總量相對於(yu) 2022年的降幅為(wei) 7.1%。
(2)人口老齡化向縱深推進。人口老齡化是全齡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人人都在其中。第一,0-14歲少年兒(er) 童人口早在1993年達峰3.4億(yi) 人後轉為(wei) 減少,2022年為(wei) 2.4億(yi) 人,少兒(er) 人口是當下的初等學齡人口,卻是未來的中高等學齡人口、生育人口和勞動力人口。第二,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在2011年達到峰值9.25億(yi) 人,已經持續減少十餘(yu) 年,2022年為(wei) 8.7億(yi) 人。第三,我國200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hui) ,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和老齡化水平分別為(wei) 1.3億(yi) 人和10.0%,2022年分別翻倍達到2.8億(yi) 人和19.8%。
(3)人口空間移動活躍,鄉(xiang) 村中國正在向城鎮中國轉型。人口遷移流動實質上就是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在空間上的再布局。第一,農(nong) 村人口持續縮減,城鎮人口快速擴大。1995年農(nong) 村人口達到峰值8.6億(yi) 人,現在降至4.9億(yi) 人,縮減43.0%;城鎮人口從(cong) 3.5億(yi) 人增至9.2億(yi) 人,擴大162.9%,城鎮化水平達到65.2%。在城鎮化水平繼續提升的既定目標下,農(nong) 村人口將繼續縮減、城鎮人口將繼續增加是大勢所趨。第二,人口流動性持續增強,但終將趨於(yu) 平靜。2021年流動人口規模為(wei) 3.84億(yi) 人,比改革開放初期1982年的657萬(wan) 人增加57.4倍,流動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27.2%,即四分之一的國人在流動遷徙且向城鎮、向東(dong) 、向南等經濟發展高地集聚。一方麵,遷移流動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補償(chang) 目的地自身下降的生育率,緩解區域間人口與(yu) 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關(guan) 係,發揮人口大國空間騰挪優(you) 勢;另一方麵,勞動力要素的自由流動,促進要素低流動且分散的“鄉(xiang) 土中國”向要素高流動且聚集的“城鎮中國”轉型,有利於(yu) 集約使用生產(chan) 資料,繁榮生產(chan) 與(yu) 消費市場,既提高了人力資源的配置效率,也促進了人力資本的空間再布局,有助於(yu)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但是,我國已經有13省市自治區的人口自然變動轉為(wei) 負增長,長遠看,人口負增長區域擴麵正在發生,若幾乎所有地區的生育率和人口數量都呈現下降時,人口遷移流動也就不再是解決(jue) 問題的辦法,各地出現人口全麵負增長的景象將隻是時間問題。
(4)人力資本積累日漸雄厚,是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力源。簡單地說,人力資本就是生命個(ge) 體(ti) 所擁有的知識、技能和體(ti) 能等質量因素之和,積澱人力資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質,增加健康和教育的人力投資。改革開放以來,在創造“中國經濟奇跡”過程中,人口素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健康大幅改善。2021年,全民平均預期壽命已達78.2歲,嬰兒(er) 死亡率、新生兒(er) 死亡率、5歲以下的兒(er) 童死亡率和孕產(chan) 婦死亡率等衡量一國健康狀況的核心指標分別低至5.0‰、3.1‰、7.1‰和16.1/10萬(wan) ,均優(you) 於(yu) 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其次,教育質性躍升。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ti) 係,2022年,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9.6%,普及化水平更加鞏固和提升,高等教育在學學生總規模達4655萬(wan) 人;全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數量累計已達2.4億(yi) 人,占總人口17.0%,即全國平均不到6個(ge) 人中就有1個(ge) 具有大學學曆;高等教育的年招生人數和年畢業(ye) 人數均超過1000萬(wan) 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達9.9年以上,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為(wei) 14年,相當於(yu) 大學二年級;勞動力素質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全民族素質穩步提高。
總之,綜合考察從(cong) 現在到本世紀中葉人口負增長與(yu) 人口老齡化交匯的人口基本國情,人口係統中的人口規模優(you) 勢和人口結構優(you) 勢正在逐漸弱化,人口遷移流動最終也會(hui) 趨於(yu) 平靜,唯有人口綜合素質已經並且將繼續快速提升,勞動力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支撐正在從(cong) 人力資源優(you) 勢過渡為(wei) 人力資本優(you) 勢和人才優(you) 勢。此次會(hui) 議提出了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傳(chuan) 遞的一個(ge) 重要信息就是,我國的人口機會(hui) 和收獲人口紅利的重點已經從(cong) 改革開放以來的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優(you) 勢轉型為(wei) 更加強調以人口質量提升為(wei) 基礎的資本型人口機會(hui) 和人力資本紅利。人口高質量發展必將成為(wei) 我國未來人口發展戰略的核心導向,同時也是促進國家社會(hui) 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人口發展戰略應對。
健康中國和教育強國是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工程
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涵非常豐(feng) 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持續性地提高人口的整體(ti) 素質,並且能夠把人口素質提升的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健康是承載知識和技能的載體(ti) ,是衡量人口素質的重要維度。“健康中國”是既定的國家戰略,加強健康保障,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促進全民健康的繼續改善,是形塑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麵。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加強健康服務保障,全方位幹預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防控重大疾病等手段,是普及健康知識、增進健康素養(yang) 、改進健康行為(wei) 的主要措施。
教育是提升人口整體(ti) 素質的龍頭工程,是培養(yang) 和積累人力資本的源泉。推進教育優(you) 先發展戰略,在全生命周期的視野下規劃人口高質量發展,要從(cong) 普惠製的托育和學前教育抓起,擴大義(yi) 務教育的覆蓋範圍,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加強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供給水平,顯著減輕家庭生育養(yang) 育教育負擔。高等教育是培養(yang) 高層次人才的搖籃,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一要穩固高等教育規模,雖然我國已經實現了高等教育年招生人數和年畢業(ye) 人數雙千萬(wan) 的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從(cong) 精英教育穩步進入普及化發展階段,但是高等教育還需要在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ti) 製、保障機製等方麵不斷創新,為(wei) 人口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二要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增強高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培養(yang) 更多的創新性人才、創造性人才、拔尖人才,促使人才質量適應“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需求,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三要優(you) 化高等教育結構,推動專(zhuan) 業(ye) 設置和培養(yang) 體(ti) 係的改革,細化專(zhuan) 業(ye) 配置,促使高校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與(yu) 市場的產(chan) 業(ye) 、職業(ye) 對接,讓高等教育與(yu) 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更緊密地接軌。同時,強化國家緊缺行業(ye) 的技能培訓,采取靈活、彈性的方式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為(wei) 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創造機會(hui) 。
總之,把科教興(xing) 國、人才強國作為(wei) 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向經濟社會(hui) 係統輸出規模強大、質量優(you) 化、結構合理的有效人才,是促進人口素質持續進步的保障,是推動資源型人口紅利向素質型人口紅利和人才紅利轉變的關(guan) 鍵。
用質量換數量和結構是未來收獲人口紅利的道路選擇
基於(yu)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時期的人口基礎,要牢牢抓住提高人口綜合素質這個(ge) “牛鼻子”,以改革創新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用人口素質提升的優(you) 勢來彌補人口總量減少、結構老化的情形,是我們(men) 的必然選擇。人力資本是保障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更具活力、更加強勁和更加持久的動力。人口數量、勞動年齡人口規模負增長的趨勢周期長且難以逆轉,必然改變整個(ge) 勞動力市場的供給與(yu) 需求局麵,深刻影響人口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格局。事實上,換個(ge) 角度看,人力資源存量由人口數量和人口質量共同決(jue) 定,當人力資源中的人口數量要素減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人口質量要素增強來維持乃至增加人力資源總量,二者可以互補。
當然,高質量勞動力資源的培養(yang) 和供給隻是實現資本型人口紅利的前提條件。必須明確,人口機會(hui) 是人口學概念,是人口轉型過程中形成的有利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人口條件,包括勞動力數量、人口結構、人口素質等;人口紅利是經濟學概念,是由人口機會(hui) 轉化而來的經濟產(chan) 出。人口機會(hui) 不會(hui) 自動轉化為(wei) 人口紅利,中介因素或者轉化機製是與(yu) 人口機會(hui) 匹配的經濟社會(hui) 決(jue) 策和環境。人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創造性、最具能動性的要素,人的全麵發展和人口高質量發展是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的內(nei) 在要求。因此,要在現代化建設、充分就業(ye) 、科教興(xing) 國、人才強國、新型城鎮化、區域協調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應對老齡化等一係列國家戰略的加持下,充分挖掘和利用人口機會(hui) ,尤其是人口素質整體(ti) 提升的優(you) 勢,創造新人口紅利,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續寫(xie)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奇跡。
【本文係國家社會(hui) 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人口負增長時代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22ZDA098)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