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母親向即將高考的孩子告知病情,錯了嗎
作者:熊丙奇
近日,在網上流傳(chuan) 著這樣一則視頻:在某學校高考誓師大會(hui) 上,一位患癌母親(qin) 選擇寫(xie) 信告知兒(er) 子自己的真實病情,“不想生命終結那天才告訴他,對他太殘忍。”
對此,有不少網友認為(wei) 這位母親(qin) 的做法不對,應該隱瞞病情,在高考結束後再告訴孩子。在臨(lin) 近高考前告訴孩子自己患癌症,這對孩子是很大的打擊,可能影響孩子的高考成績。
而針對網友的留言,也有一些人進行反思:“我自己潛意識裏也已經覺得高考可以大於(yu) 親(qin) 人的生死了,恐怖!”確實,“高考大於(yu) 家人”已經成了不少人的潛意識,不少家庭在親(qin) 人生病甚至離世時,會(hui) 選擇不告訴即將高考的孩子,以便讓其全身心投入準備高考。
而且對於(yu) 這種做法,我國社會(hui) 輿論普遍給予支持。有媒體(ti) 曾報道,某位考生在高考後才知道爺爺已經去世,他拿著高考錄取通知書(shu) 去告慰爺爺的在天之靈。在這種輿論環境中,“高考比什麽(me) 都重要”的潛意識就形成了。
正是有這種潛意識的存在,在高考前把病情告訴孩子的這位母親(qin) ,才顯得很“另類”,並被一些網友質疑。但這恰恰是需要反思的。對於(yu) 學生來說,高考很重要,但因為(wei) 高考就漠視生命教育,這是扭曲、短視的教育觀。高考是每個(ge) 學生的成人禮,而成人需要有責任和擔當,教育孩子直麵家人患重病、去世,也是重要的一課。
長期秉持“高考比什麽(me) 都重要”的教育觀念,可能會(hui) 讓孩子變得冷漠,難以培養(yang) 其健全的人格。當前,有的家長抱怨自己一心撲在孩子身上,包辦了孩子除學習(xi) 之外的一切,讓孩子無憂無慮,可是到頭來孩子卻不理解自己,其原因就在於(yu) 家長帶給孩子的是缺乏人性與(yu) 溫度的教育。
類似的觀念還體(ti) 現在一些學校舉(ju) 辦高考誓師大會(hui) 上。雖然教育部門明確要求學校不得舉(ju) 辦中高考誓師大會(hui) ,但很多學校依舊保持著這一“傳(chuan) 統”,不但加劇了應試競爭(zheng) ,也扭曲學生對高考的看法。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後,不論是學校、學生,還是家庭、社會(hui) ,都應該以平常心看待高考,把高考作為(wei) 人生成長的經曆,而不是性命攸關(guan) 的“關(guan) 口”。
在這背後,是我國基礎教育應試化、功利化、短視化的傾(qing) 向。“高考大於(yu) 家人”的潛意識之所以會(hui) 形成,從(cong) 本質上說,是因為(wei) 教育體(ti) 係“育分”不“育人”。而要讓我國的基礎教育富有人文關(guan) 懷,給學生有溫度的教育,就需要擺脫唯分數、唯升學的應試導向。這一方麵需要持續推進高考改革,打破單一的分數評價(jia) 體(ti) 係,另一方麵則需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hui) 教育,堅守教育的常識和底線。(熊丙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