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帶一路”產融結合 西部高質量發展迎來新機遇

發布時間:2023-06-13 14:5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一帶一路’推動內(nei) 陸地區形成陸港城市,將內(nei) 陸城市頂到了對外開放的第一線。”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日前在於(yu) 西安舉(ju) 行的第三屆金融四十人曲江論壇上指出,“一帶一路”必將推動內(nei) 陸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推動內(nei) 陸地區形成陸港城市,西部地區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今年一季度,全國14個(ge) 經濟增速超過或等於(yu) 5%的省份,大多都是中西部省份,例如陝西一季度GDP增速達到5.3%,甘肅達到6.7%。而在過去10年間,西部地區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10.6萬(wan) 億(yi) 元增至2022年的25.7萬(wan) 億(yi) 元,經濟增速連續多年高於(yu) 全國水平。

  麵向未來,西部地區如何抓住“一帶一路”等發展機遇,讓更多活力湧現?6月9日-10日,在西安舉(ju) 行的第三屆金融四十人曲江論壇上,政商學界專(zhuan) 家熱議“西部發展新征程與(yu)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抓住“一帶一路”帶來的產(chan) 業(ye) 新機遇

  今年1月22日,首趟由河南新鄉(xiang) 開往廣西防城港的中歐班列順利啟程。今年以來,多個(ge) 中西部城市開行首趟中歐班列,許多既有線路也在增添新點位,中歐班列鐵路網越織越密。國鐵集團數據顯示,一季度中歐班列共開行4186列、運送44.9萬(wan) 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5%、28%。

  作為(wei) 最早的中歐班列推動者之一,黃奇帆認為(wei) ,自從(cong)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全球貿易格局正在悄悄發生變化。特別是中歐班列的開通和運行,將幾乎中斷的歐亞(ya) 大陸橋變成了沿線國家間“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陸上絲(si) 綢之路,陸地經濟重新煥發華彩。

  黃奇帆指出,重慶、成都、西安、鄭州等重要樞紐城市將因陸港的物流匯聚功能,帶來更多的人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匯集,從(cong) 而帶動加工貿易、先進製造、保險物流、金融服務等產(chan) 業(ye) 的興(xing) 起,進而帶動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的企業(ye) 跟進落戶,形成一定規模的產(chan) 業(ye) 集群。

  產(chan) 依城而興(xing) ,城因產(chan) 而盛。十四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尹豔林認為(wei) ,可以將“深入推進新型工業(ye) 化”作為(wei) 推進新階段西部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他建議,要推進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夯實西部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要立足獨特的能源資源稟賦,開展資源精深加工,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集群,在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考慮規劃布局建設一批現代煤化工重大工程項目,打造國家級現代化綜合能源產(chan) 業(ye) 化示範基地;要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打造具有西部特色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

  全國社會(hui) 保障基金理事會(hui) 原副理事長陳文輝指出,新形勢下我國西部地區的產(chan) 業(ye) 發展應該在產(chan) 業(ye) 鏈重塑中尋找機會(hui) ,引導我國東(dong) 南沿海產(chan) 業(ye) 向西部地區轉移;其次,也可以在“雙碳”目標推進中尋找機會(hui) 。

  “西部在能源方麵是有比較優(you) 勢的,如光伏、風電等資源在西部非常密集,例如青海、寧夏這些地方的光照資源很豐(feng) 富,也有大量的沙漠、戈壁。”陳文輝認為(wei) ,可以將儲(chu) 能技術產(chan) 業(ye) 轉移到西部地區,西部地區也可以大力支持“東(dong) 數西算”建設,發揮能源比較優(you) 勢。

  陳文輝認為(wei) ,西部地區還可以借助中歐班列推動綠色運輸,以更低碳、更低的成本出口產(chan) 品。“今後算能源成本和產(chan) 品成本時,一定要考慮到碳的因素,現在歐洲國家已經在考慮把這個(ge) 放進去,這裏麵有很多機會(hui) 。”在陳文輝看來,在“雙碳”目標約束下,西部地區產(chan) 業(ye) 壓力可能會(hui) 很大,但也有機會(hui) 。

  金融如何助力西部高質量發展

  產(chan) 融結合,才能促進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原中國銀監會(hui) 主席尚福林在會(hui) 上談到,金融應在推進形成西部地區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他特別提到,要持續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與(yu) 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調整,充分考慮西部地區承接東(dong) 部產(chan) 業(ye) 轉移的客觀情況,合理調配信貸資源。

  金融如何助力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理事長屠光紹建議,首先要通過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提供“雙支撐”。其次,大力發展跨境金融,探索跨境供應鏈、跨境投融資等一體(ti) 化模式。另外,通過區域金融中心和金融科技“雙賦能”,促進區域深入協調發展。

  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指出,西部地區投融資業(ye) 務麵臨(lin) 著一些挑戰,例如,小微、“三農(nong) ”企業(ye) 信用體(ti) 係建設不夠完善;西部地區金融市場基礎較為(wei) 薄弱,直接融資比例偏低;部分地區財政壓力較大,債(zhai) 務風險有所升高;此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基礎設施等項目盈利能力也相對較弱,獲得銀行融資授信較低,地方融資平台造血能力較差。

  “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西部地區發展。”楊凱生建議西部地區的金融資源投入既要“保量”,又要“保質”,還要注重“精準滴灌”。一方麵,鼓勵金融機構不斷創新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持續有效增加對西部地區的資金供給,尤其是中長期資金供給;另一方麵,要注重推進西部地區平衡協調發展,在全國一盤棋的總體(ti) 框架下進行區域金融改革探索。

  他還建議,支持符合條件的西部地區企業(ye) 參與(yu) 境內(nei) 外多層次資本市場;規範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城投債(zhai) 產(chan) 品,擴大基礎設施REITs市場,鼓勵服務於(yu) 西部地區的可持續債(zhai) 券發行。並且,堅決(jue) 防止發生波及西部經濟發展大局的區域性、係統性風險,切實防範違規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zhai) 務。

  麵對西部地區的投融資客觀挑戰,中國郵政儲(chu) 蓄銀行資產(chan) 負債(zhai) 部總經理劉麗(li) 娜認為(wei) 西部地區應該大力發展普惠金融、“三農(nong) ”金融等“毛細血管”式的金融服務。

  近年來,不少商業(ye) 銀行大力發展針對家庭農(nong) 場、專(zhuan) 業(ye) 大戶、農(nong) 村商戶等小微主體(ti) 的貸款業(ye) 務。這類貸款往往風險分散、資本較輕,但相應的挑戰也不少。業(ye) 內(nei) 有“大雞吃小米”的說法:許多銀行投入許多資源,但因為(wei) 農(nong) 村地區廣闊而居民分散,農(nong) 戶往往缺少抵質押物或信貸記錄,開展貸款業(ye) 務相當困難,也隱藏著一定的金融風險。而這些挑戰在西部地區更為(wei) 明顯。

  劉麗(li) 娜談到,郵儲(chu) 銀行探索的做法是搜集、整合大量農(nong) 業(ye) 數據,運用到貸款審批發放當中,從(cong) 而篩選、識別客戶。一些縣級郵儲(chu) 銀行的負責人積累的經驗是,農(nong) 業(ye) 貸款“既要下得去、也要上得來”:基層信貸員要非常熟悉鄉(xiang) 村情況,“村民結婚都要去隨份子”;基層銀行要根據本地產(chan) 業(ye) 特色,開拓新的金融服務形態。

  她舉(ju) 了個(ge) 例子。俗話說,“家財萬(wan) 貫,帶毛的不算”,指的是牛羊等養(yang) 殖業(ye) 難以辦理抵質押貸款,但如今郵儲(chu) 銀行的“帶毛生物”抵質押貸款產(chan) 品已經非常豐(feng) 富,涵蓋肉牛、水產(chan) 、煙草、花生、棉花、酒及茶葉批發等各類細分產(chan) 業(ye) 。“做的都是一些細活和小活,做這類業(ye) 務不怕細、不怕小,要去真正解決(jue) 問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