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北京郵電大學:高質量調研助推卓越拔尖人才培養

發布時間:2023-06-13 14:5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前不久,北京郵電大學正式宣布成立一個(ge) 新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

  此前,一批高校接連掛牌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與(yu) 傳(chuan) 統學院不一樣的是,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曾表示,卓越工程師的培養(yang) 要實現“工程教育辦學方式從(cong) 學科專(zhuan) 業(ye) 單一性和獨立性向學科大類交叉、校企深度融合模式的根本轉變,培養(yang) 目標從(cong) 重視理論傳(chuan) 授向重視工程創新能力的根本轉變,評價(jia) 標準從(cong) 唯論文唯獎項等向考察實際創新貢獻為(wei) 主的根本轉變”。

  “建設好卓越工程師學院既是對我們(men) 政治‘三力’的檢驗,又是對發展能力的考驗。”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徐坤在該校卓越工程師學院成立大會(hui) 上說。

  如何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ti) 謀劃、融合發展,聚焦國家急需關(guan) 鍵領域,促進有組織科研和有組織人才培養(yang) 深度融合?

  興(xing) 調查研究之風,施科學決(jue) 策之實。北郵師生深刻感受到,調研過程是啟發深層次思考的過程,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據了解,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該校領導分別帶隊前往全國17個(ge) 城市、30所高校、6個(ge) 科研院所、6家企業(ye) 、7處政府機構走訪交流,圍繞如何進一步發揮專(zhuan) 業(ye) 和學科優(you) 勢,服務國家重要戰略需求,加強拔尖人才和領軍(jun) 人才培養(yang) 與(yu) 引進的問題進行深入調研。

  高質量調研成果為(wei) 科學決(jue) 策提供了有力支撐。據介紹,北郵卓越工程師學院的成立,是該校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會(hui) 議精神,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推動主題教育見行動見實效的關(guan) 鍵舉(ju) 措和具體(ti) 行動。

  據了解,北京郵電大學建校60餘(yu) 年來為(wei) 我國信息通信事業(ye) 輸送了大批人才。近年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該校形成了以“雙一流”建設為(wei) 背景的卓越拔尖人才培養(yang) “北郵方案”。

  在“完善培養(yang) 模式”方麵,北郵不斷探索,形成“理論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進階式提升的卓越拔尖人才培養(yang) 模式。在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之外,“北郵-華為(wei) 學院”以打造“三個(ge) 頂尖”與(yu) “兩(liang) 個(ge) 創新”為(wei) 核心特色,即頂尖的人才培養(yang) 質量、頂尖的人才培養(yang) 平台、頂尖的人才培養(yang) 環境和創新的科技攻關(guan) 特區、創新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形成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人才培養(yang) 鏈“三鏈協同”布局,同時成為(wei) 探索推動校企課程共建、團隊共商、項目共謀、導師共聘和人才共育的抓手。

  此外,北郵通過開設“英才班”或“實驗班”,實施特殊人才培養(yang) 計劃,鼓勵學生參與(yu) 項目研究,突出培養(yang) 學生的探索性、創新性、實踐性綜合能力;組建雙創實驗班,依托學校優(you) 質的科研、教學、企業(ye) 和國際化聯合培養(yang) 資源,采取導師製、個(ge) 性化、開放和動態管理等特色培養(yang) 方式,培養(yang) 創新創業(ye) 拔尖人才;堅持將服務產(chan) 業(ye) 需求作為(wei) 育人“選題”,依托學校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在6G、雲(yun) 網融合、空天信息、文化大數據等有組織科研實踐中,開展“實網、實采、實操、實戰、實檢”的有組織人才培養(yang) ,加快培育前沿領域拔尖創新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2022年成立未來學院,開設“元班”,開展強數理基礎、重學科交叉、融人文素養(yang) 、拓國際視野的本碩博貫通培養(yang) ,被視為(wei) 新工科建設“北郵模式”的代表。

  玄益昕是該學院的第一批學生之一。這名大一學生在學習(xi) 實踐的過程中感到自己的學習(xi) 路徑與(yu) 傳(chuan) 統專(zhuan) 業(ye) 學習(xi) 不同。玄益昕第一年的課程以數學和物理基礎理論課為(wei) 主,重在打基礎。以數學為(wei) 例,他覺得相關(guan) 課程之間銜接更加緊湊,減少了不必要的重複學習(xi) 。他說,課程內(nei) 容重構之後,“我們(men) 這學期學習(xi) 的矩陣論,其實是原先研究生階段學習(xi) 的內(nei) 容”。

  北郵未來學院常務副院長顧仁濤介紹,在“元班”課程內(nei) 容設置方麵,學院依據知識規律進行了重構,對通信、電子、計算機、網絡安全4個(ge) 學科中共性的基礎知識進行提取與(yu) 重新整合,避免重複學習(xi) 。本碩博貫通培養(yang) 無須刻意區分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為(wei) 融合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為(wei) 做好跨學科領軍(jun) 人才培養(yang) ,顧仁濤介紹,未來學院赴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東(dong) 南大學吳健雄學院等深度調研,學習(xi) 人才培養(yang) 機製及學院治理體(ti) 係建設經驗;走訪中國移動未來研究院等,尋求企業(ye) 中長期發展和高校高質量人才培養(yang) 結合點,探索校企聯合的科創協同育人新模式。在明確產(chan) 業(ye) 特色和需求的基礎上,院領導與(yu) 校內(nei) 各支撐學院進行充分溝通交流。顧仁濤等走訪信息與(yu) 通信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網絡空間安全4個(ge) 學院的老師,對四大類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方案和課程進行了梳理和分析。經過學院和跨學院課程團隊的合力建設,形成了玄益昕如今學習(xi) 的內(nei) 容。

  據了解,今年北京郵電大學未來學院的招生人數較去年增長一倍。在這一培養(yang) 模式不斷壯大的同時,徐坤也坦言,新模式的探索還有待繼續深入,新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最大的難題就是考評體(ti) 係”。他說:“因為(wei) 我們(men) 是個(ge) 性化的培養(yang) ,所以對我們(men) 的考評帶來了全新的挑戰,需要我們(men) 跟產(chan) 業(ye) 界共同探索。”

  推動發展、高質量調研、科學決(jue) 策,是一個(ge) 持續循環、滾動向前的過程,卓越拔尖人才培養(yang) 的探索將一直在路上。

  北京郵電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續梅表示,學校將進一步把主題教育與(yu) 人才培養(yang) 、科學研究和學校高質量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著力在“培養(yang) 一流人才、建設一流學科、培育一流師資、組織一流科研”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實習(xi) 生 張筱帆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