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磚頭看專利”,科創金融服務駛上“快車道”
“當前,銀行科創方麵的金融服務已經走上‘快車道’。”在6月8日至9日召開的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董事長穀澍給出一組數據:目前農(nong) 行服務科創企業(ye) 總量5.3萬(wan) 戶,投放科創企業(ye) 貸款餘(yu) 額1.5萬(wan) 億(yi) 元。
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邱勇表示,上交所從(cong) 2019年設立科創板後,截至今年5月底,科創板IPO融資8200億(yi) 元,96%的企業(ye) 獲得了創投資本支持。“科創板設立後,打通了募、投、管、退,因此一大批私募基金、創投基金願意投資於(yu) 科創企業(ye) ,投資合計達到6000億(yi) 元。加大科創債(zhai) 創新產(chan) 品供給,累計融資1650億(yi) 元。”
2022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推動“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良性循環。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較為(wei) 完整的科創金融服務體(ti) 係,支持了科技創新的快速發展。但是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效能仍顯不足,堵點、瓶頸依然較多,科創企業(ye) 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依然存在。金融服務體(ti) 係如何精準發力、更好服務科技創新成為(wei) 陸家嘴論壇討論的重點。
過去看報表,現在看專(zhuan) 利
科創企業(ye) 具有“兩(liang) 高一輕”,即高技術、高風險、輕資產(chan) 的特點。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國家金融與(yu) 發展實驗室主任張曉晶日前公開表示,風險定價(jia) 與(yu) 風險配置是金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而科技創新麵臨(lin) 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應對創新的風險及不確定性,因此,“風險”因素使得金融與(yu) 科技創新產(chan) 生了天然聯係。
科技創新行業(ye) 日新月異,不斷催化出一些新業(ye) 態和新企業(ye) 。穀澍表示,科創金融供給仍然是較為(wei) 短缺的,“商業(ye) 銀行天生都是比較審慎的,這種審慎的風險偏好和科技創新高風險之間是有錯位的,特別是在種子期、初創期的科創企業(ye) 融資,本身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而傳(chuan) 統的信貸服務麵對這種特點的融資介入是比較難的。”
對此,他認為(wei) ,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的深度融合,是引導和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要緊緊圍繞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深度融合,拉長做深金融服務鏈條,做好科技創新的全生命周期、全產(chan) 業(ye) 鏈條的服務。特別是要突出支持科技成果產(chan) 業(ye) 化,更好滿足科創企業(ye) 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
與(yu) 銀行的間接融資不同的是,邱勇認為(wei) ,資本市場屬性強、規範水平高,具有風險收益匹配、激勵約束相融的獨特優(you) 勢,不僅(jin) 能提供直接融資支持,更能在優(you) 化資源配置、激勵企業(ye) 家精神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資本市場是通過風險投資、股債(zhai) 融資、並購重組等安排,把各類資金高效轉換為(wei) 資本,為(wei) 不同生命周期的創新型企業(ye) 賦能。”邱勇介紹說。
針對科創企業(ye) “兩(liang) 高一輕”的特點,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紀誌宏認為(wei) ,金融係統應該從(cong) 企業(ye) 發展而不是從(cong) 靜態的視角來評估科創企業(ye) 。從(cong) 過去看財務報表,到現在“不看磚頭看專(zhuan) 利”,建行構建了科技企業(ye) 創新能力評價(jia) 體(ti) 係。
“圍繞知識產(chan) 權核心要素,我們(men) 從(cong) 技術轉化能力、研發投入穩定性和強度等多個(ge) 角度評價(jia) 企業(ye) 的創新能力,特別是企業(ye) 持續的創新能力和發展能力。在此基礎上進行差別化的征信支持,把知識產(chan) 權等方麵的無形資產(chan) 轉化成信用。”截至3月末,建設銀行科創評價(jia) 體(ti) 係覆蓋了67萬(wan) 家各級政府名單製的科創企業(ye) ,貸款餘(yu) 額超1.4萬(wan) 億(yi) 元。
提升服務科技創新能級
針對銀行審慎的風險偏好和科創企業(ye) “兩(liang) 高一輕”特點的錯位,穀澍用“三個(ge) 專(zhuan) 門”給出了一套農(nong) 行麵向未來的“新標準”,即專(zhuan) 門的評估和準入體(ti) 係、專(zhuan) 門的隊伍和專(zhuan) 門的產(chan) 品。
“這就需要銀行打造一支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的人才團隊,打造一套客戶的評價(jia) 準入和產(chan) 品體(ti) 係,讓銀行更懂科技、更懂客戶,盡量縮小錯位。最核心的是要推動客戶評價(jia) 和信貸準入的方式,要從(cong) 基於(yu) 曆史向麵向未來轉變,更多從(cong) 技術進步、商業(ye) 前景等維度衡量客戶價(jia) 值。”他說。
如何把科創企業(ye) 的“含金量”分析出來?這是紀誌宏認為(wei) 傳(chuan) 統風險評估模型評估科創企業(ye) 的難點所在。
“我們(men) 用大數據方法分析知識產(chan) 權的質量和價(jia) 值,同時把科學家團隊納入進來,兼顧企業(ye) 研發能力、投入強度、行業(ye) 前景以及政府政策支持情況,多個(ge) 維度生成科創評價(jia) 等級,對創新能力強的企業(ye) 進行征信加分。”他舉(ju) 例說,建行曾經用這套標準為(wei) 一家起步階段的氫能裝備企業(ye) 成功辦理授信業(ye) 務。
“這家企業(ye) 還在投入期,財務上表現為(wei) 虧(kui) 損,用傳(chuan) 統的方法很難準入。有了科創評價(jia) 體(ti) 係之後,客戶經理組織行業(ye) 內(nei) 的專(zhuan) 家隊伍對企業(ye) 的專(zhuan) 利進行深入評價(jia) 分析,發現他們(men) 的技術專(zhuan) 利有200多項,同時專(zhuan) 利質量也非常高。”
邱勇表示,設立科創板是提升服務科技創新能級的關(guan) 鍵一步。科創板設立了3年,已成為(wei) 我國硬科技企業(ye) 上市首選地。截至5月底,上市公司達528家,行業(ye) 分布集中於(yu)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和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新一代技術領域的上市公司達200家,龍頭引領集聚發展態勢日益明顯;在生物醫藥、光伏電動電池新能源、高端設備等領域內(nei) 集聚了一大批科技創新企業(ye) ,科創板支持科技創新的示範效應和產(chan) 業(ye) 集聚的效應日益顯現。
共建科創金融生態
科創金融服務效能的提升,離不開跨領域、多層次的合作。
邱勇表示,為(wei) 了增強服務科技創新活力,上交所堅持“三開門”,開門辦審核、開門辦服務、開門辦監管,推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ye) 協同創新發展,打通從(cong) 科技強到企業(ye) 強、產(chan) 業(ye) 強、經濟強的通道,形成推動科技創新的不竭動力。
科技創新成為(wei) 引領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動力,需要多層次、全覆蓋、可持續、高效率的金融支持。
為(wei) 此,建行通過協作協同的模式,共建科創金融生態。“我們(men) 打造了創業(ye) 者港灣和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創投機構共同搭建平台,為(wei) 創新創業(ye) 企業(ye) 提供創業(ye) 孵化、信貸融資、輔導培訓、產(chan) 業(ye) 對接全方位的服務,有些服務有更多的延伸。創業(ye) 者港灣覆蓋了20多個(ge) 省份,入灣企業(ye) 3萬(wan) 多家,全國700家運營場所,提供了超過400億(yi) 元的信貸支持,推動投資者聯盟建設,搭建連接投資人和融資方的資產(chan) 供給平台。去年規模達到900億(yi) 元,幫助科創企業(ye) 早培育、早轉化。”紀誌宏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一迪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