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人新體驗 社會化服務組織帶來現代農業生產手段
央視網消息:高唐是山東(dong) 省的糧食生產(chan) 大縣,在這個(ge) 縣,60歲以上小農(nong) 戶經營的土地占到了全縣種植麵積的70%以上。這些活躍在田間地頭的“老把式”們(men) 曾經靠著一把鋤頭、一個(ge) 鐮刀經營著自己的一畝(mu) 三分地,而在現代化耕作方式逐漸推廣的今天,他們(men) 有了不一樣的麥收體(ti) 驗。來看記者從(cong) 麥收一線發回的報道。
今年已經64歲的劉治華是高唐縣營馬新村村民,雖然孩子都外出打工,家裏缺少壯勞力,但他和老伴卻種了30多畝(mu) 地。
記者:你倆(lia) 能種得過來嗎?
山東(dong) 省高唐縣琉璃寺鎮營馬新村村民 劉治華:種得過來,現在種地很省事,你看麥子熟了,咱光在這看著卸卸麥子,又不用咱人割,什麽(me) 事也沒有,可省心了,跟原先不一樣了。
老劉告訴記者,他所在的高唐縣營馬新村有500多戶人家。這些年隨著年輕人外出打工,村子裏種糧的主力一下子變成了老年人。
山東(dong) 省高唐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辦公室主任 董和江:他們(men) 對土地比較有感情,土地自己耕種更放心一些。他們(men) 還是用傳(chuan) 統的經驗、老把式來種地,糧食產(chan) 量提升不了。
像營馬新村這種現象,在全國非常普遍。當前,我國約有2.07億(yi) 農(nong) 業(ye) 經營戶,其中98%以上都是小農(nong) 戶,小農(nong) 戶經營耕地麵積占總耕地麵積的70%。這種現狀也是困擾各地進一步提升糧食產(chan) 能的棘手問題。
營馬新村的困局從(cong) 2021年開始出現轉機,這一年,高唐縣成為(wei) 全國首批開展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的試點縣。在不進行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情況下發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對接分散的小農(nong) 戶,為(wei) 他們(men) 提供耕、種、管、收“一條龍”全程托管服務或“菜單式”半程托管服務。
山東(dong) 省高唐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辦公室主任 董和江:讓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參與(yu) 進來,把小農(nong) 戶組織起來,讓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來幫助他們(men) 種地。
新聞特寫(xie) :新農(nong) 人種地 老農(nong) 人增收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來了,但起初的對接卻並不順利。原因就在於(yu) 老人們(men) 更加相信自己腳踏實地的務農(nong) 經驗,對新的科技方法並不了解,顧慮重重。
山東(dong) 省高唐縣琉璃寺鎮工作人員 韓慶峰:我說誰不信、誰有顧慮,每個(ge) 環節都讓你盯著。你當場提出你的整改意見來,我們(men) 及時根據你的整改意見要落實到位。老百姓一看真行,確實說到做到了,從(cong) 那時候才把這個(ge) 事情推開。
老人們(men) 有了一些信任,這些服務組織也亮出了“十八般武藝”,從(cong) 測土配方、種子包衣、鎮壓技術到統防統治,一係列新技術新品種應用推廣,讓老人們(men) 根據自家需求靈活“點單”。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帶來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手段,讓劉治華和老伴兩(liang) 個(ge) 60多歲的老人有了輕鬆種植30多畝(mu) 地的底氣。目前,高唐縣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有152家,服務麵積達到了119.6萬(wan) 畝(mu) ,占到總麵積的八成以上。這也讓當地像老劉這樣的老人們(men) 種地更靈活、更輕鬆。
山東(dong) 省高唐縣琉璃寺鎮營馬新村村民 劉治華:我隻要有時間、有能力、身體(ti) 條件允許,我就自己管一部分,我不能管的就叫托管部門給托管著,所以說很自由。
而隨著托管服務逐漸被老劉這樣的小農(nong) 戶認可,托管的麵積也是不斷擴大,這也吸引了山東(dong) 種業(ye) 集團等企業(ye) 在高唐開展訂單農(nong) 業(ye) ,小農(nong) 戶對接上了大市場。
山東(dong) 省高唐縣琉璃寺鎮鎮長 王苗苗:全鎮四成的土地和種業(ye) 集團簽訂了育種的合同,按照每斤多賣一毛錢計算,每畝(mu) 地按1000斤的產(chan) 量計算,這樣每畝(mu) 地就能增收100元,全鎮3萬(wan) 畝(mu) 土地就能增收300萬(wan)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