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經濟增長實際速度低於潛力
作者:李稻葵(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yu) 實踐研究院院長、教授)
防過冷是新階段宏觀經濟治理的基礎性任務。防過冷是一個(ge) 關(guan) 鍵詞,今天要防過冷,恐怕相當長的時間都要防過冷。過去幾年,中國經濟都是偏冷,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改革開放以來的40多年,頭幾十年,國家治理改革的主要工作是什麽(me) ?簡政放權。簡政放權這個(ge) 主題在過去很長時間之內(nei) 使得我們(men) 的微觀經濟主體(ti) 變得非常活躍,所以那個(ge) 時候經濟過熱是主題。
相比之下,過去十幾年國家治理的總體(ti) 目標是規範、有序。以規範、有序為(wei) 主要目標的治理在宏觀經濟方麵的副作用就是宏觀經濟偏冷,因為(wei) 總體(ti) 上講治理能力提高了,要強調規範有序,微觀經濟活力難免會(hui) 受影響,反映在宏觀經濟運行上就是過冷。
什麽(me) 叫宏觀經濟過冷?宏觀經濟過冷指的是實際經濟運行的速度低於(yu) 潛在的經濟增長速度。當前以及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nei) ,我國潛在的經濟增長速度將是非常好的。經濟增長潛在速度無非取決(jue) 於(yu) 三個(ge) 要素,用字母表示就是KPL。
第一是K,就是資本。中國的儲(chu) 蓄率高,保守地說,中國經濟的宏觀經濟儲(chu) 蓄率至少是35%,這麽(me) 高的儲(chu) 蓄率是保證持續投資的基礎,不僅(jin) 如此,更重要的是可以化解曆史上形成的不良債(zhai) 務,包括目前高企的地方債(zhai) 。本世紀初,中國經濟成功改造了四大國有銀行,處置了它們(men) 的巨大的不良資產(chan) ,靠的就是高儲(chu) 蓄。
第二是P,指的是效率。提高效率靠什麽(me) ?一個(ge) 基本因素是研發。中國的研發能力現在是比十幾年前大大提高了,研發的總支出量按現價(jia) 美元計算跟美國非常接近,2025年應該會(hui) 超過美國。如果按照實際的研發的支出的購買(mai) 力,那比美國還多了,因為(wei) 中國的工程師沒有美國工資高,而且中國一年培養(yang) 400多萬(wan) 純工程類的大學畢業(ye) 生,比全世界其他國家加起來之和還要多。
L是勞動力,確切地說是人力資源。我不認為(wei) 我們(men) 應該有人口焦慮,因為(wei) 盡管人口總量上升可能已經見頂,但是人力資源總量還在上升,因為(wei) 健康活躍的人口的總量在上升。現在男性平均68歲前一般都不會(hui) 有慢性病,屬於(yu) 活躍人群,另外平均受教育水平不斷上升,人力資源總量就是健康的人口乘以平均受教育水平,到2050年中國的人力資源總量,按2020年標準算的話,高達14.66億(yi) ,仍然是世界第一的,所以不要有人口焦慮,不能把經濟過冷的原因推給人口。
既然經濟增長潛力是有的,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增長的實際速度低於(yu) 潛力?過去10年以來增長速度逐年下滑,每年下滑0.32%,這個(ge) 態勢必須逆轉。根本的原因是,以規範、有序為(wei) 目標的國家治理改革,反映在宏觀經濟方麵,就宏觀經濟的運行容易過冷。
宏觀經濟治理工作思路要變,要從(cong) 過去防過熱變成防過冷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men) 的經濟工作,包括宏觀經濟治理工作,整體(ti) 思路要變,要從(cong) 過去防過熱——比如過去房地產(chan) 過熱——變成防過冷。根本的思路要改變,要克服思維的慣性。根本的是呼籲政府部門的工作思路要改變。我們(men) 研究院長期推動的政府與(yu) 市場經濟學研究發現,一個(ge) 市場經濟搞得好不好,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其關(guan) 鍵是政府的激勵要搞對,現在政府的激勵要調整,要改變政府經濟調控的思路,要把防過熱變成防過冷的成果作為(wei) 評價(jia) 各級政府工作的關(guan) 鍵指標。
如果中國經濟長期過冷,長期運行在經濟增長潛力之下的話,那麽(me) 我們(men) 就有重大風險,甚至可能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大風險。
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講?如果經濟長期過冷,失業(ye) 的問題愈發嚴(yan) 重,社會(hui) 的穩定就會(hui) 有挑戰。如果經濟長期過冷,研發動力也下降,因為(wei) 研發出來東(dong) 西沒有產(chan) 品需求,科技進步也會(hui) 放緩。如果經濟長期過冷,國際影響力,包括我們(men) 的軍(jun) 備能力都會(hui) 放緩。我們(men) 趕超世界經濟發達國家的趨勢或者步伐可能都會(hui) 受阻,這恐怕是一個(ge) 基礎性的長期的風險,必須高度重視。
中國經濟、中國的百姓是有活力的,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是有的
防過冷是有辦法的。中國經濟、中國的百姓是有活力的,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是有的,也有辦法釋放潛力。
第一,短期內(nei) 呼籲盡快推出幫助消費恢複的政策。具體(ti) 說來,在支付環節補貼。不管買(mai) 什麽(me) 產(chan) 品,一年半年之內(nei) 在支付環節你要用銀聯(信用卡或借記卡)、支付寶、微信支付,政府馬上就給你5%—10%的補貼,當然有上限。支付環節補貼的好處是不偏向於(yu) 任何一方,不是說補貼汽車不補貼電腦,這不公平,在支付環節全部補貼。有人說養(yang) 懶人不好,不能這麽(me) 講,這是幫助老百姓恢複消費信心的重要舉(ju) 措。
上海市的經驗非常好,上海拿出了10個(ge) 億(yi) 在支付環節補貼消費,他們(men) 發現,10個(ge) 億(yi) 的政府支出拉動了40個(ge) 億(yi) 的消費,因為(wei) 商家也願意跟進,老百姓也願意增加消費。如果中央政府拿出,比如說5000億(yi) ,根據上海的經驗,最後就是2萬(wan) 億(yi) 的消費,我們(men) 的稅收體(ti) 製是流轉稅為(wei) 主,2萬(wan) 億(yi) 的消費馬上又變成了財政5000億(yi) 的稅收,最後政府沒有增加1分錢的財政支出,這麽(me) 好的事情為(wei) 什麽(me) 不做?
有人會(hui) 問這是不是不公平,是不是又給了高收入人群補貼?其實中高收入人群缺的是時間,他們(men) 不消費,主要是忙不過來,坦率地講,最後能用得起消費券的,我相信是有時間想消費,但是缺錢的中低收入人群。
第二,要想方設法鼓勵民營經濟能夠繼續投資。怎麽(me) 辦?要明確民營經濟的政治地位,不僅(jin) 要講“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而且從(cong) 根子上講,民營經濟跟國有經濟一樣,也是我們(men) 黨(dang) 長期執政的經濟基礎。民營企業(ye) 發展了,增加了就業(ye) ,交了稅收,貢獻了科技進步,讓我們(men) 的國家治理能力、國家治理體(ti) 係更加強大更加健全,難道不是鞏固了經濟基礎嗎?這個(ge) 話要講,要明確民營經濟的政治地位,這樣更加從(cong) 根子上給民營企業(ye) 家們(men) 吃定心丸。
呼籲從(cong) 現在開始整體(ti) 的經濟工作,包括宏觀治理的工作,整體(ti) 思路要轉變。如果整體(ti) 思路能夠轉變的話,中國經濟一定能夠回到比較健康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GDP相比2020年翻一番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