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協調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險體係建設

發布時間:2023-06-26 15:08:00來源: 工人日報

  作者:房連泉(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社會(hui) 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shu) 長)

  新形勢下,我國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已進入係統集成、協同高效的發展階段,加快完善多層次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要著重提升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能力,促進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製度聯動改革,形成整體(ti) 合力。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製度,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新形勢下,我國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已進入係統集成、協同高效的發展階段,加快完善多層次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要著重提升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能力,促進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製度聯動改革,形成整體(ti) 合力。

  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協同發展麵臨(lin) 的任務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多層次養(yang) 老保障體(ti) 係建設取得非凡成就。第一支柱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已實現廣覆蓋,至2022年底參保人數達到10.5億(yi) ;第二支柱企業(ye) (職業(ye) )年金製度至2021年末覆蓋人數達到7200萬(wan) ,積累基金達4.4萬(wan) 億(yi) 元;第三支柱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於(yu) 2022年底啟航,標誌著與(yu) 國際接軌的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框架正式確立。

  但同時也要看到,多層次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建設是一個(ge) 係統工程,當前仍存在著覆蓋麵不足、結構失衡和體(ti) 製機製改革相對滯後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一是覆蓋麵不足,二、三支柱尤為(wei) 突出。雖然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基本實現全覆蓋,但部分靈活就業(ye) 人員、流動人口和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等人群仍未納入其中;二支柱年金製度參保人群主要以國有、正規部門職工為(wei) 主,民營中小企業(ye) 參與(yu) 不足,近年來擴麵速度緩慢;稅收優(you) 惠型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試點剛剛起步,向社會(hui) 普及推廣任務較重。二是待遇水平較低,資產(chan) 積累不足。長期以來,養(yang) 老金待遇主要依賴基本養(yang) 老保險提供,且整體(ti) 替代率呈下降趨勢,二、三支柱養(yang) 老金繳費水平較低,社會(hui) 養(yang) 老財富儲(chu) 備不足。三是體(ti) 製機製改革相對滯後,可持續發展麵臨(lin) 挑戰。在老齡化形勢下,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財務支付壓力較大,各項參量式改革調整措施有待推出落實;二、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在稅收優(you) 惠、加入機製和投資安排等方麵,也有待出台更具吸引力和便利加入的激勵措施。未來,多層次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建設應放在整體(ti) 框架下,在結構設計、參保加入機製、繳費和待遇保障水平以及投資管理等方麵,做出統一規劃安排。

  深化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改革,實現高質量全覆蓋

  在多層次保障體(ti) 係中,國家主導的法定保障體(ti) 係為(wei) 普惠和兜底型製度,起到基礎保障作用。目前改革的重點任務主要包括,一是以全民參保計劃為(wei) 基礎,繼續推進擴大社保覆蓋麵,尤其是盡快將大規模的流動人口、靈活就業(ye) 群體(ti) 和新就業(ye) 形態群體(ti) 納入保障,實現“應保盡保”。為(wei) 此,應著力增強社保製度參保的便攜性,降低繳費負擔和參保門檻,開放參保戶籍限製,探索適合新就業(ye) 形態群體(ti) 的參保機製。二是深入推進社保征收體(ti) 製改革,促進征繳法製化,增強繳費積極性。在實現人群全覆蓋目標基礎上,提高覆蓋質量,促進長繳多得、多繳多得,實現應收盡收。三是加強頂層設計,建立養(yang) 老金待遇調整機製、便利化社保轉移接續,促進社保製度的財務可持續發展。四是加快完善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製度。逐步加大基金調劑力度,最終向全國統收統支過渡。

  打通製度銜接,建立二、三支柱統一管理體(ti) 製

  從(cong) 本質上講,二、三支柱都建立在個(ge) 人賬戶基礎之上,采取市場化運營模式。因此,在政策設計上,可考慮打通二者的銜接設計,主要體(ti) 現在以下幾方麵。一是在稅優(you) 政策上進行銜接。現階段,企業(ye) (職業(ye) )年金覆蓋的人群有限,很多單位沒有建立年金計劃。第二支柱與(yu) 第三支柱個(ge) 人享受稅收優(you) 惠的比例或額度可予打通,即如果職工參加企業(ye) (職業(ye) )年金個(ge) 人繳費沒有達到稅優(you) 上限的比例或額度,可將差額部分追加至個(ge) 人賬戶的繳費上限;如果職工所在單位沒有建立年金計劃,可將全部比例或額度追加至個(ge) 人賬戶的繳費上限。這一製度銜接設計的優(you) 勢是能夠充分考慮不同群體(ti) 的公平性,即將二、三支柱的個(ge) 人繳費稅優(you) 額度合並提供給所有人。二是在投資管理上進行銜接。二、三支柱均采用委托人投資運營模式,由專(zhuan) 業(ye) 性金融機構進行投資運營,在治理結構、投資政策和待遇發放方式等方麵都應實現統一,方便參保者,並建立統一的市場競爭(zheng) 秩序。三是實現繳費、賬戶記錄和基金轉移接續等方麵的銜接,以統一的賬戶管理信息係統為(wei) 基礎,當參保人在不同性質的單位間轉換工作及跨地域流動時,能夠實現二、三支柱養(yang) 老金賬戶間的無縫對接。

  加強立法和稅收優(you) 惠政策支持,推動二、三支柱普惠發展

  補充養(yang) 老金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引導支持。第二支柱年金製度發展可以在以下方麵著力。一是放寬加入年金計劃的限製條件。例如,取消對企業(ye) 盈利性等方麵的要求,放寬在單位繳費歸屬期等方麵的限製。在職業(ye) 年金發展上,著重解決(jue) 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編製外人員參保問題,並加快做實單位繳費部分的賬戶資金。二是放開年金投資的個(ge) 人投資選擇權,設立標準化養(yang) 老金投資產(chan) 品,引入目標日期基金和默認投資工具,為(wei) 職工提供簡化的投資產(chan) 品選項。三是進一步拓寬年金投資範圍和渠道,豐(feng) 富年金產(chan) 品投資選擇,提高投資權益類資產(chan) 的上限。

  針對第三支柱個(ge) 人養(yang) 老金發展,應加大稅收優(you) 惠支持和試點推進政策。在模式選擇上,考慮到中國實行的是分類個(ge) 人所得稅製,未來改革的目標是綜合所得稅製,建議實行“雙向稅優(you) ”政策,即在實行“延稅型”的EET(退休領取時納稅)同時,設立“免稅型”的TEE賬戶(對賬戶實行稅後繳費,但在退休領取時實行全免的政策,對投資收益和繳費均免征個(ge) 稅)。推進個(ge) 人養(yang) 老金的普及,需要優(you) 化稅優(you) 政策設計,可借鑒部分國家實行財政補助的做法,對中低收入群體(ti) 參加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給予補貼。同時,二、三支柱養(yang) 老金發展成功的關(guan) 鍵在於(yu) 覆蓋人數能否最大化,能否普惠到各類就業(ye) 人員。為(wei) 此,立法和稅收優(you) 惠政策應麵向全民,打破行業(ye) 分割和政策壁壘,通過簡化的投資管理體(ti) 製設計,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和金融投資工具,為(wei) 個(ge) 人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務。此外,還要健全針對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外出農(nong) 民工和靈活就業(ye) 人員的參保繳費機製,創新探索中小企業(ye) 加入年金計劃和中低收入群體(ti) 加入個(ge) 人養(yang) 老金的參與(yu) 機製,促進二、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的普及發展。

  總之,通過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改革的協同推進,未來,多層次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的總體(ti) 發展目標在於(yu) ,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民覆蓋,二、三支柱廣泛普及,三支柱製度結構合理,保障適度待遇水平,基金資產(chan) 儲(chu) 備充足,管理服務便攜高效,製度間無縫銜接,實現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的可持續發展。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