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詩畫同觀 相得益彰

發布時間:2023-06-26 15:57: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詩畫同觀 相得益彰

  ——品讀齊白石的畫意詩心

  眾(zhong) 所周知,齊白石以書(shu) 畫藝術聞名於(yu) 世。但他始終強調其詩人身份,並自稱:“我的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北京畫院收藏的齊白石手稿中,以詩的數量最多,皆與(yu) 其書(shu) 畫實踐互為(wei) 助益。

  日前,由北京畫院主辦,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北京畫院美術館承辦的“借山吟——齊白石的畫意詩心”展覽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ju) 辦。展覽精選齊白石、王闓運、陳師曾、樊增祥、老舍等近10位名家學者100餘(yu) 件作品,涵蓋書(shu) 畫、印章、詩詞手稿、信劄文獻等,帶著觀眾(zhong) 走進齊白石的詩畫世界。

  以詩抒情紀事

  齊白石幼年家貧,8歲隨外祖父讀了半餘(yu) 年私塾,27歲師從(cong) 胡沁園學習(xi) 工筆花鳥畫,在其引薦下隨陳少蕃讀書(shu) 學詩。為(wei) 了貼補家用,他白天做木工,到夜晚才能讀書(shu) ,且有詩《往事示兒(er) 輩》:“燈盞無油何害事,自燒鬆火讀唐詩”,記載了自己早年勤學苦讀的經曆。齊白石後來加入“龍山詩社”,被推舉(ju) 為(wei) 社長,又加入“羅山詩社”。1900年,他典租蓮花砦下的梅公祠,添蓋了一間書(shu) 室,取名“借山吟館”。

  “五出五歸”遠遊歸來後,齊白石潛心古文詩詞,常與(yu) 友人聯吟對句。他在飽覽山川風物和自然之美後,將遠遊途中的畫稿重新整理,創作出充滿詩意的山水詩歌——《借山圖卷》。及至37歲,齊白石拜經學家、湖湘詩派代表王湘綺為(wei) 師。

  齊白石說“我的詩既是抒情,也是紀事”。他在求藝、交遊生活中與(yu) 友人詩文酬和、贈答不計其數,留下了許多妙趣橫生的軼事。

  本次展覽展出的北京畫院藏《南昌館七夕連句》小楷,上書(shu) 有齊白石所作南昌聯句“久坐生微涼,竹簟清露滋”。這件作品的背後是齊白石與(yu) 老師王湘綺之間一件耐人尋味的趣事。1904年,齊白石應王湘綺之約遊曆江西南昌。正值七夕良辰,老師招飲同門,興(xing) 起作詩,起句“地靈勝江匯,星聚及秋期”,然而齊白石和同門都沒能對上詩句。齊白石深感羞愧,回家便把書(shu) 房“借山吟館”的“吟”字刪掉了。

  齊白石不僅(jin) 向老師求學詩法、與(yu) 朋友切磋詩藝,還請晚清詩人樊增祥為(wei) 其詩稿潤色,積極策劃出版詩集。1917年,樊增祥為(wei) 齊白石《借山吟館詩草》作序:“凡此等詩,看似尋常,皆從(cong) 劌心鉥肝而出,意中有意,味外有味”,言語間皆是讚美之詞。展覽中的《謝齊山人贈鵝茸被歌》就是二人深厚情誼的見證。

  此外,展覽還呈現了齊白石與(yu) 陳師曾、陳半丁、於(yu) 右任、羅惇曧等20世紀中國文壇藝界名家交往的書(shu) 畫文獻,講述了齊白石與(yu) 師友之間的故事。通過這些多元的視角,觀眾(zhong) 可以還原更加立體(ti) 的齊白石。

  詩畫相得益彰

  中國繪畫藝術講究“詩畫一律”,強調詩與(yu) 畫異質而同趣。齊白石的書(shu) 畫藝術天真平淡,他將感性體(ti) 驗化為(wei) 心靈妙悟。詩畫同觀,相得益彰。其題畫詩,或直陳心意,表達對家鄉(xiang) 故土的眷戀;或進行類比,體(ti) 現對天地世相的洞悉。

  北京畫院藏有一封1951年老舍書(shu) 寫(xie) 的《命題求畫信函》。該信劄以四句古詩為(wei) 題請白石老人作畫,並附奉人民券作為(wei) 畫資。齊白石應邀以查初白詩句創作《蛙聲十裏出山泉》。畫中將“蛙”轉換為(wei) 蝌蚪,而泉聲則嫁接了蛙聲,意象互換,可以說是詩畫融合的經典之作。

  齊白石題《小魚圖》的詩句“群隊無驚候幾時”,傳(chuan) 遞出對安寧家園的期盼,與(yu) 畫中驚慌失措的小魚形成呼應。

  1919年,齊白石到北京後曾寄住在法源寺、龍泉寺及石鏡庵。他認為(wei) 自己與(yu) 佛家頗有緣分。其作《蔭下坐佛圖》題詩:“無我如來座,休同彌勒龕,解尋寂寥境,到眼即雲(yun) 曇”,或許就是他將佛道內(nei) 化於(yu) 心的感悟。

  無論是詩歌還是繪畫,齊白石大都從(cong) 中國民間文化中汲取創作素材,抒寫(xie) 或描繪自己的生命體(ti) 驗,表達普通百姓的真實情感。他說:“我的詩,寫(xie) 我心裏頭想說的話,本不求工,更無意學唐宋。”他既傾(qing) 心於(yu) 文人的詩情墨趣,同時保持對現實生活的熱愛,世間萬(wan) 物都成為(wei) 他筆下的詩思畫料,被賦予了悠然自得的詩情、幽默詼諧的詩趣、平實質樸的詩理。

  本次展覽中,《白菜胡蘿卜》所題詩文“欲了前生未了因,拈毫題句太傷(shang) 神。園蔬也有塵凡福,曾見窗前看畫人”取材素樸、語言平實,表達了齊白石這位“湘上老農(nong) ”真切的生活感受。作品《葡萄》題詩“實垂星辰搖不墜,影亂(luan) 龍蛇飛欲驚”,以浪漫主義(yi) 手法表現了日常生活中的尋常物象。

  展覽還呈現了作品圖稿,上麵標注著詩詞修正的痕跡,觀眾(zhong) 可以從(cong) 中獲悉作品創意的來源。

  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表示,本次展覽並不是要探討齊白石詩歌的獨立價(jia) 值,而是為(wei) 觀眾(zhong) 呈現齊白石詩歌的生發、存在方式以及產(chan) 生的漣漪。“詩歌可以很浪漫,也可以很樸素。我們(men) 策劃此展是希望以詩心麵對這個(ge) 大時代,帶領觀眾(zhong) 細細品讀中國人的詩意生命美學。”他說。(賴 睿)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