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最高法: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趨勢

發布時間:2023-06-27 16:0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本報北京6月2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亦君)今天是第36個(ge) 國際禁毒日,最高人民法院通報了2022年以來人民法院禁毒工作的主要舉(ju) 措和成效。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庭長李睿懿介紹,當前毒品犯罪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案件數量持續下降。2018年至2022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毒品案件數量持續下降,延續了自2015年以來的下降趨勢。2022年降至3.7萬(wan) 件,較2018年下降62.75%。毒品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占比也從(cong) 2018年的8.35%降至2022年的3.59%。

  案件分布地域化特征明顯。2018年至2022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毒品案件排名前10位的省份,仍主要集中在西南、華南、華東(dong) 和華中地區。其中,西南地區占3席,反映我國禁毒鬥爭(zheng) 主戰場仍在西南,華南地區作為(wei) 毒品入境流轉地,華東(dong) 、華中地區作為(wei) 毒品集散消費地,案件量仍然較大。

  源頭性毒品犯罪呈現新態勢。國內(nei) 規模化製毒犯罪得到有效遏製,傳(chuan) 統重點省份製毒活動持續大幅萎縮,製毒犯罪逐漸呈現地域分散化、規模小型化、流程分段化等特點。

  末端毒品犯罪大幅下降。近5年,隨著我國吸毒人員數量逐年下降以及戒毒管控措施不斷加強,毒品消費市場持續萎縮。2022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非法持有毒品案件853件、容留他人吸毒案件6301件,較2015年高峰時的10875件和35867件分別下降了92.16%和82.43%。

  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趨勢。涉案毒品呈現傳(chuan) 統、合成、新型毒品“三代並存”格局,且新的替代濫用物質不斷出現。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氯胺酮仍占據涉案毒品前三位。涉甲卡西酮、γ-羥丁酸、合成大麻素等新型毒品犯罪總體(ti) 呈上升態勢。醫療用麻精藥品和依托咪酯、“笑氣”等非列管物質流入涉毒渠道問題不容忽視。

  犯罪網絡化、智能化特點突出。毒品犯罪網上和網下交織更為(wei) 緊密,“互聯網+物流寄遞+電子支付”等非接觸式犯罪手段逐漸成為(wei) 毒品販運的新常態。

  2022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毒品案件37282件,判決(jue) 生效56179人,其中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13290人,重刑率達23.66%,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約15個(ge) 百分點。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