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小山村吹起文藝風

發布時間:2023-06-27 15:5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若要盼得我回家,儂(nong) 就在核桃樹下唱戲文……”一曲悠揚的蓮花落從(cong) 浙江省紹興(xing) 市越城區坡塘村“蓮花落村民學校”傳(chuan) 來。每周五,這個(ge) 學校常常會(hui) 聚集一些村民,由紹興(xing) 蓮花落協會(hui) 會(hui) 長胡兆海等藝術家教學帶唱。

  “我們(men) 這兒(er) 人人都能唱幾句蓮花落。”坡塘村黨(dang) 委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羅國海告訴記者,“千萬(wan) 工程”實施以來,坡塘村環境大為(wei) 改善。之後,他們(men) 深挖本地文化,邀請一群藝術家駐村,小山村裏也吹起了文藝風。

  鄉(xiang) 村裏的文藝範兒(er)

  漫步坡塘村,到處都能看到就地取材、變廢為(wei) 寶的“微改造”:在廢棄的水表箱上繪出“楚河漢界”棋盤,再放上兩(liang) 個(ge) 小石凳,一個(ge) 露天小棋局就有了;隨處可見的木柴、蓑衣、杆秤等老物件,被改造後有了新的含義(yi) ;早已廢棄的磚瓦、蓑衣、農(nong) 耕機等老物件,稍微裝扮一下就成了農(nong) 耕特色景觀。

  城裏人來到坡塘村,不僅(jin) 能感受鄉(xiang) 土風情,還能參與(yu) 各類文藝活動。村裏的老茶廠被改造成“雲(yun) 鬆鄉(xiang) 村藝術館”,一樓是茶室,二樓是開放的藝術展覽空間,紹興(xing) 本地的書(shu) 法家、畫家陸續來到坡塘村搞創作、展覽文藝作品。

  最近幾年,坡塘村陸續引入了蓮花落泰鬥胡兆海、“陋室畫師”位光明等文藝人士,他們(men) 或駐村、或建立工作室,在村裏培養(yang) 了一批文藝愛好者,村裏還發掘了布藝、剪紙、竹編、篆刻、箍桶等手藝人。

  在藝術賦能下,坡塘村也成了“景區村”“網紅村”,不少年輕人慕名前來打卡。據統計,目前坡塘村日均遊客量保持在1500人次左右,周末及節假日最高達到3500人次左右,全年可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超過300萬(wan) 元,解決(jue) 村內(nei) 剩餘(yu) 勞動力就業(ye) 220人左右。羅國海說,村裏正在謀劃著繼續豐(feng) 富藝術業(ye) 態,吸引更多藝術家駐村。

  在浙江,有文藝範兒(er) 的鄉(xiang) 村可不止這一個(ge) 。“千萬(wan) 工程”(“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實施20年來,許多鄉(xiang) 村水更清了、山更綠了、景更美了,並且發展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吸引了許多文藝人士駐村發展。

  在浙江省湖州市莫幹山北麓,還有一個(ge) “編劇村”。2021年年底,湖州市德清縣莫幹山鎮仙潭村跟浙江省之江劇本創作研究中心“搭上了線”,聯合邀請編劇從(cong) 業(ye) 者駐村創作,將仙潭村打造成了莫幹山“編劇村”。

  這麽(me) 一個(ge) 小山村,為(wei) 何要瞄準編劇?仙潭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沈蔣榮想得很明白:“我們(men) 就是吸引他們(men) (編劇)來,住在民宿裏搞創作,最關(guan) 鍵的是可以吸引導演、演員跟著來,之後就有機會(hui) 在村裏取景拍攝,那就會(hui) 帶來一係列效應,甚至帶動旅遊業(ye) 的發展。”

  想讓文藝界人士來這麽(me) 一個(ge) 名不見經傳(chuan) 的村莊,仙潭村有什麽(me) 底氣?這裏茂林修竹、風景宜人,入選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2022年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名單;這裏是莫幹山民宿核心集聚區之一,村裏已有130多家民宿,其中高檔民宿近30家;村裏還成立了舞龍隊、鑼鼓隊,每年開展“百壽宴”、幸福村晚、村落文化節等活動,鄉(xiang) 村文化內(nei) 涵豐(feng) 富。

  目前,已有不少編劇、編導走進“編劇村”。《運河邊的人們(men) 》《鄉(xiang) 村合夥(huo) 人》《決(jue) 勝零距離》《溫暖的甜蜜的》等電視劇創編團隊在這裏召開過劇本研討會(hui) ;影視劇《禾下乘涼夢》《乘船而去》《莫邪幹將》在這裏完成采風創作;編劇吳曉宇在村裏成立工作室,並攜央視少兒(er) 劇《蟲蟲世界漫遊記》在此開機拍攝。

  找到文化的根

  除了從(cong) 外部“引鳳”,有些鄉(xiang) 村也在琢磨“築巢”,深挖本地文化內(nei) 涵。浙江省紹興(xing) 市越城區孫端街道安橋頭村從(cong) 近代文學大師魯迅入手,發掘了“魯迅外婆家”的IP。

  曾經的安橋頭村是一個(ge) 普通的江南村莊,隨著“千萬(wan) 工程”的實施,安橋頭村變得不一樣,“迅味兒(er) ”縈繞著整個(ge) 村莊。他們(men) 從(cong) 魯迅作品入手,舉(ju) 辦水鄉(xiang) 社戲,開辟“迅哥菜園”“閏土的瓜田”,創排《夢回魯迅童年·月月夜行船看社戲》等鄉(xiang) 村藝術作品,打造了魯迅文學場景打卡地、藝術鄉(xiang) 村詩意棲居地、田園童趣體(ti) 驗地等六大板塊31個(ge) 子項目,開拓了以文帶旅、以旅興(xing) 農(nong) 、以農(nong) 成文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道路。

  此外,安橋頭村還與(yu) 魯迅文化基金會(hui) 、魯迅美術學院合作,引進清華大學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站、魯迅長孫周令飛工作室等文化基地,創作了玩偶、西瓜棋、主題書(shu) 等形態各異的文創產(chan) 品。

  “村容村貌已經大大改善,IP形象也打造好了,現在我們(men) 最大的目標就是吸引和服務好遊客。”孫端街道駐安橋頭村指導員俞章澤告訴記者,安橋頭村最近計劃開發青少年研學項目“迅哥的樂(le) 園”,吸引更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體(ti) 驗鄉(xiang) 村生活,感受文化熏陶。

  文化惠民、文化樂(le) 民、文化育民,讓農(nong) 民群眾(zhong) 共享“千萬(wan) 工程”發展成果,類似的例子在浙江還有很多:慈溪市實施“文藝村長”製,讓“文化下鄉(xiang) ”轉變為(wei) 文藝人才“紮根在鄉(xiang) ”;平湖市馬廄村以“藝術鄉(xiang) 建”的形式傳(chuan) 承優(you) 秀文化;武義(yi) 縣開展“鄰舍家”文化係列活動,組建“巾幗芳華”女子活動隊、“雛鷹展翅”青少年活動隊……據浙江省文明辦統計,該省累計建成農(nong) 村文化禮堂1.98萬(wan) 個(ge) 、農(nong) 家書(shu) 屋2.53萬(wan) 個(ge) 。

  小山村吹起的文藝風,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返鄉(xiang) 。85後創業(ye) 青年陳喆就被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餘(yu) 村吸引,從(cong) 工作生活了10多年的上海返回家鄉(xiang) ,在村裏開辦了“美在餘(yu) 村”國漫空間和國漫主題咖啡店。他說,這家店不僅(jin) 賣咖啡和飲料,還販賣童年記憶與(yu) 國漫之美。

  “其實年輕人也需要鄉(xiang) 村,比如一些設計師,他們(men) 在城市缺少自由創作的空間,而回到鄉(xiang) 村不僅(jin) 有這樣的空間,還可以找到文化的根。”陳喆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 蔣雨彤 見習(xi) 記者 賈驥業(ye)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