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功能重新定義21世紀人才內涵
作者:葉朗 顧春芳
我們(men) 的時代對人才的培養(yang)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恩格斯說,文藝複興(xing) 是“一個(ge) 需要巨人而且產(chan) 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麵,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麵的巨人的時代”。恩格斯的這句話對我們(men) 當今的人才培養(yang) 非常有啟發。我們(men) 談人才,一般隻重視知識的灌輸、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心靈的教化和人格的培養(yang) ,不注重引導青少年去尋求人生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而恩格斯談人才,首先是說“思維能力”,接著說“熱情和性格”,然後是“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這就對我們(men) 的人才培養(yang) 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同時也使我們(men) 的眼光從(cong) 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能的遮蔽中解放出來。
21世紀的人才培養(yang) ,要注重精神、性格、胸襟、涵養(yang) 等方麵的要求。我們(men) 需要的人才,應該有著高尚的人格、完滿的人性、審美的心胸、良好的修養(yang) ,是身心和諧、全麵發展的人。
美育是靈性的教育,不是技能的教育。康德認為(wei) 審美可以把人從(cong) 各種現實的功利束縛中解放出來,成為(wei) 一個(ge) 真正的人。席勒繼承和發展了康德的思想,他進一步認為(wei) 隻有“審美的人”才是“自由的人”“完全的人”。法蘭(lan) 克福學派把藝術的救贖與(yu) 反對“異化”、反對“單向度的人”以及人對自我解放的追求更加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海德格爾更是倡導人要回到具體(ti) 的生活世界,“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一個(ge) 真正有審美意識的人,一個(ge) 偉(wei) 大的詩人,都是最真摯的人,審美意識使他們(men) 成為(wei) 最高尚、最正直、最道德、最自由的人。個(ge) 人自由的實質,就是如何一步一步超越外在束縛、提升精神境界的問題。馬克思在《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中說,更美好的世界,“將是這樣一個(ge) 聯合體(ti) ,在那裏,每個(ge) 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可見,個(ge) 人境界的提高,不僅(jin) 僅(jin) 是個(ge) 人的問題,也關(guan) 涉整個(ge) 社會(hui) 的發展。
美育是給人希望和意義(yi) 的教育。美育不隻是教人知識,更是要教人生活,體(ti) 驗人生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提升人在審美中超越有限把握整體(ti) 的能力,涵養(yang) 高尚的心靈和行為(wei) ,培養(yang) 超凡脫俗的精神氣質。這既是審美的培育,也是德行的培育。
中華美育精神把塑造“心靈美”放在首位。美育的內(nei) 涵,應該超出知識的傳(chuan) 授和技能的傳(chuan) 授,它的目標是引發心靈的自由和創造,引發心靈的淨化和升華,養(yang) 成和諧的人格和完滿的人性。
美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ti) 。它通過審美的和藝術的方式引領青少年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引導他們(men) 樹立正確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為(wei) 青少年的人生打下一個(ge) 美好的底子。美育應該立足於(yu) 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植根於(yu) 中華文化和人類文化的豐(feng) 富土壤。美育應該突出經典教育,在教學中注重介紹文化經典和藝術大師。弗·梅林在《馬克思傳(chuan) 》中引用拉法格的話說,馬克思“始終是古希臘作家的忠實的讀者,而他恨不得把當時的那些教唆工人去反對古典文化的卑鄙小人揮鞭趕出學術的殿堂”。我們(men) 要傳(chuan) 承馬克思主義(yi) 創始人的思想傳(chuan) 統,使我們(men) 的青少年閱讀經典、熟悉經典、欣賞經典、熱愛經典。經典的作用不可替代,經典的地位不可動搖。
國家建設和社會(hui) 發展要求我們(men) 全麵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ang) 。美育的功能重新定義(yi) 了21世紀人才的內(nei) 涵。世界範圍內(nei) ,凡是需要創造性地解決(jue) 問題的領域,均需要提高人的文化修養(yang) 和美學修養(yang) 。愛因斯坦曾指出,科學的最高發現往往不是依靠邏輯,而是依靠直覺和想象力。這種直覺和想象力就來源於(yu) 審美的性靈中合乎自然的心理秩序和合乎造化的宇宙體(ti) 悟。個(ge) 人境界的提高不僅(jin) 僅(jin) 是個(ge) 人和社會(hui) 的問題,也關(guan) 涉整個(ge) 國民素質的發展以及國家的未來。我們(men) 編寫(xie) 這套叢(cong) 書(shu) 的目標是推動美育的改革與(yu) 提升,以心靈教育、人生教育、人格教育為(wei) 核心,培養(yang) 健康的審美趣味,提升人生的境界。
(葉朗為(wei) 北京大學哲學社會(hui) 科學資深教授,顧春芳為(wei)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