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保護“大熊貓”——“鄉村好青年在山東”係列報道之四

發布時間:2023-07-25 10:3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從(cong) 創業(ye) “小白”到遠近聞名的家庭農(nong) 場主,今年34歲的劉莉足足走了13年。農(nong) 場裏5600畝(mu) 的土地一眼望不到頭,每天腳踩著這方黑土地,劉莉從(cong) 未懷疑過這條規模化、機械化、智慧化種糧之路。

  返鄉(xiang) 從(cong) 事糧食生產(chan) 創業(ye) 的她,被許多人善意地稱作“大熊貓”。因為(wei) 漫漫返鄉(xiang) 創業(ye) 路,劉莉選擇了最難、見效最慢、風險最大、利潤最薄的糧食種植。糧食安全為(wei) “國之大者”,放眼山東(dong) 乃至全國,像劉莉一樣的年輕種糧人,主動扛起這份沉甸甸的責任,他們(men) 的選擇愈顯金貴。

  屢敗屢戰 青春榮光深深烙進大地

  劉莉的現代化農(nong) 場夢從(cong) 屢屢碰壁中艱難起步。2010年,她帶著錢上門流轉村民土地時,沒人相信這個(ge) “還沒長大的丫頭片子”能幹成事。費盡口舌,劉莉隻流轉到38畝(mu) ,這還是親(qin) 戚不忍打擊其積極性,才勉強答應讓她試種一年。

  一番綜合考察後,劉莉全部種了花生。不料,收獲之際卻遭遇連綿秋雨,黑粘土地無法機械收獲,自己辛苦種的果實,劉莉一顆也不舍得丟(diu) ,冒著雨深一腳淺一腳地把花生一個(ge) 個(ge) 從(cong) 泥裏摳出來。

  “摳著摳著,我突然就蹲在地裏哭了,連日的疲累、不甘、委屈等種種滋味,讓我這個(ge) 被父母捧在手心裏沒經曆過挫折的女孩子無所適從(cong) ,創業(ye) 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那段艱辛的啟程之路,劉莉記憶猶新,她坦言,是家人、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支持重新點燃了她的創業(ye) 信心。

  “大學生種地和普通農(nong) 民種地的最大區別就是科學思維,需要不斷地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理念。”有了這次教訓,劉莉鐵了心要引進更好的品種。

  不久後,劉莉引進了富硒黑花生種植和深加工技術,聘請專(zhuan) 家實地指導,嚴(yan) 格管理流程,確保產(chan) 品質量。彼時,當地持續幹旱,農(nong) 業(ye) 用水極其困難,劉莉探索使用水肥一體(ti) 化滴灌技術,節水30%以上,畝(mu) 降低成本100元,畝(mu) 增效益400元以上。

  與(yu) 此同時,劉莉的種小麥之路同樣崎嶇坎坷。

  “第一年上來就賠了幾萬(wan) 元,不想幹了,覺得還不如上個(ge) 班。”受挫的劉莉當時準備放棄,卻被在大牟家鎮農(nong) 技站工作了幾十年的父親(qin) 說了一通。從(cong) 小到大,父親(qin) 沒舍得對她說過一句重話,“當時可委屈了。最後還是在我爸的勸說下,才堅持下來”。

  “大概第三年開始賺錢的吧,前幾年都虧(kui) 本。”劉莉記不清哪年開始,慢慢另辟新徑,小麥不單單是賣糧食了。“我們(men) 和科研院所合作進行小麥繁種,一斤可以比市場價(jia) 多賣一到兩(liang) 毛錢,一年大概能賣300萬(wan) 斤左右。”

  堅持從(cong) 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2014年開始,高密持續四五年大旱,三口井的水倒一口井裏都不夠用;又比如,那時候土地流轉並不多,大多數人家都是種自己家的地,偶爾有不種的,也大多租給親(qin) 戚種……一個(ge) 問題解決(jue) 了,總有新的問題出現。

  但劉莉不曾放棄。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技術、小麥無人機飛防技術……劉莉始終堅持更新種植技術。

  一個(ge) 人實在忙不過來,打著“二胎生女兒(er) ,讓你兒(er) 女雙全”的幌子,她還把在國企工作的老公“騙”回了家,“結果二胎又生了個(ge) 兒(er) 子”,她笑言。

  如今,當初的“丫頭片子”已是占地5600畝(mu) 農(nong) 場的主人,年銷售小麥良種200餘(yu) 萬(wan) 斤,花生良種20餘(yu) 萬(wan) 斤,實現經營收入1600萬(wan) 元以上。她還帶動周邊上萬(wan) 農(nong) 戶科學種田,增產(chan) 增收,幫助指導36戶農(nong) 民相繼成立了自己的家庭農(nong) 場。

  任山東(dong) 省高密市大牟家鎮團委書(shu) 記時,周發家就帶著劉莉四處找資源、尋路子。一路走來,如今已是團濰坊市委副書(shu) 記的他見證了劉莉事業(ye) 的發展壯大,也見證了她帶領周邊上萬(wan) 鄉(xiang) 親(qin) 們(men) 科學種田、共同致富。

  鄉(xiang) 村需要更多“大熊貓”

  僅(jin) 在高密市,就有1242名像劉莉這樣的鄉(xiang) 村好青年,在不同領域,用夢想和拚搏譜寫(xi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青春篇章。

  這些好青年從(cong) 哪裏來?

  “三薦兼顧是我們(men) 的秘訣。”團高密市委副書(shu) 記曾繁昌介紹。

  所謂“三薦”,即自下而上的層層推薦,依次通過村團組織提名、村“兩(liang) 委”集體(ti) 研究、鎮街團委考察審核、村民代表大會(hui) 表決(jue) 、張榜公示,讓群眾(zhong) 知道;人人可薦,既注重本地青年,也關(guan) 注為(wei) 本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做出突出貢獻的外地青年;此外,鼓勵不拘一格的毛遂自薦。

  放眼山東(dong) 省,選出的鄉(xiang) 村好青年中,從(cong) 事糧食種植的鳳毛麟角,事實上,鄉(xiang) 村需要更多和劉莉一樣的“大熊貓”。

  同樣是13年前,在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郯城縣,宋濤也將幹事創業(ye) 的舞台選在糧食種植領域。

  2020年1月,宋濤注冊(ce) 了家庭農(nong) 場,從(cong) 事無公害水稻、小麥及小雜糧生產(chan) 經營,選用優(you) 質高產(chan) 的品種,運用新農(nong) 業(ye) 技術,小麥平均畝(mu) 產(chan) 550公斤,總產(chan) 16.5萬(wan) 公斤。

  不僅(jin) 如此,他還選用優(you) 質抗性強的水稻種子,專(zhuan) 用配方肥,省時省力費用減半的機械插秧,和水稻三控技術(控肥、控苗、控蟲),還以此帶動周圍農(nong) 戶運用了農(nong) 業(ye) 新技術增效、增收,水稻畝(mu) 產(chan) 600公斤,總產(chan) 36萬(wan) 公斤。

  2020年,宋濤的家庭農(nong) 場年產(chan) 值98萬(wan) 元,淨收入24萬(wan) 餘(yu) 元。去年,他申請並注冊(ce) 了自己的品牌,農(nong) 場生產(chan) 的富硒小麥麵粉和富硒大米等農(nong) 產(chan) 品屢受消費者好評。宋濤也被評選為(wei) 全市農(nong) 業(ye) 領域的“鴻雁人才”。

  獨木難以成林。2020年,宋濤參與(yu) 組織成立了山東(dong) 省第一家縣級家庭農(nong) 場協會(hui) ——郯城縣家庭農(nong) 場協會(hui) ,擔任副會(hui) 長。

  3年來,他帶領協會(hui) 開展互幫互助、信息共享等協作服務;組織農(nong) 業(ye) 技術培訓40多場次,培訓農(nong) 民近千人次,解決(jue) 10多項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重大疑難問題;積極對接金融部門,為(wei) 協會(hui) 會(hui) 員及農(nong) 戶爭(zheng) 取貸款450多萬(wan) 元,解決(jue) 了24戶成員的資金短缺問題。

  “去年以來,我們(men) 增強教育培訓質效,圍繞青年實際需求,整合各級各類涉農(nong) 培訓資源,聯合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舉(ju) 辦全市鄉(xiang) 村好青年培訓班、鄉(xiang) 村好青年田間課堂等120餘(yu) 場次、覆蓋好青年2.7萬(wan) 人次。”團臨(lin) 沂市委書(shu) 記王寧介紹。

  茁壯成長亟待各方助力

  如今,劉莉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成長中的煩惱”。

  “還是要繼續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流轉,我們(men) 現在碰到的問題也挺多,很突出的一個(ge) 就是土地流轉的不穩定性。”讓劉莉苦惱的是,雖然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但是農(nong) 戶有可能在某一年把自己那塊地要回去。

  有人會(hui) 問,為(wei) 什麽(me) 不起訴?劉莉有些無奈,“鄉(xiang) 裏鄉(xiang) 親(qin) 的,別人沒有契約精神,真去告他,不符合現實情況”。

  除了農(nong) 戶經常“反悔”,還讓劉莉頭疼的是,遇到不願意流轉土地的農(nong) 戶,往往也不願意接受村裏協商調整土地位置。“我們(men) 能流轉到手的土地,就不那麽(me) 集中,可能出現‘插花地’。”

  辛苦收獲的小麥賣不了高價(jia) 錢,也讓劉莉很是發愁。去年漲了些,目前小麥價(jia) 格又不到1.3元/斤了,和最高價(jia) 格相比跌了兩(liang) 毛多。而她從(cong) 事小麥種植這十幾年,大多時間價(jia) 格都基本在1.2元/斤左右。

  “我們(men) 地處北緯36.6度小麥黃金產(chan) 區,是產(chan) 糧大鎮,很多麵粉廠都願意來收購我們(men) 的小麥,大部分農(nong) 戶和種糧大戶都是和我差不多,直接賣糧食,收益比較低。”劉莉表示,目前除了自身發展,還想帶動大家一起發展。

  這些年,劉莉先後獲得首屆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2019-2021年度全國農(nong) 牧漁業(ye) 豐(feng) 收獎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貢獻獎、齊魯鄉(xiang) 村之星、山東(dong) 省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帶頭人等20多項榮譽稱號。

  肩膀上的責任越來越重,她感謝創業(ye) 路上有像“娘家人”一樣的團組織的陪伴和幫助:組織鄉(xiang) 村好青年外出學習(xi) 交流、幫助對接科研院所和相關(guan) 資源……最讓劉莉受益的是,農(nong) 場快速發展,投資大、周期長,資金緊張時團組織的及時出現,“團委牽線聯係了信用社,幫我快速辦理貸款,還給予了優(you) 惠的利率”。

  返鄉(xiang) 這些年,劉莉感受到農(nong) 業(ye) 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曾經想不到飛機能打農(nong) 藥,現在植保無人機遍地開花。不久前,劉莉獲批了30畝(mu) 地的設施農(nong) 用地,準備建一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但同時也有了新的難題——缺人,劉莉期待更多有知識、懂技術的青年人才加入。

  這些年,劉莉也嚐試過通過電商拓寬銷路,但效果並不明顯。“開了個(ge) 淘寶店,因為(wei) 不怎麽(me) 懂,也沒時間,佛係賣貨,訂單很少。”她計劃,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秋天開始能陸續使用,準備把電商這塊放入產(chan) 業(ye) 園板塊裏麵。“現在這裏年輕人很少,大多數都是五六十歲的,不僅(jin) 電商這塊缺年輕人,其他也缺,目前這個(ge) 困境不好破解。”

  土地、農(nong) 資、勞動成本高,也是宋濤目前麵臨(lin) 的主要困難。“隨著土地確權頒證工作的開展,土地租賃費日益升高,租賃一畝(mu) 地的價(jia) 格普遍漲到900-1000元,好的地塊最高達到每畝(mu) 地1200元以上。”宋濤表示,近年來,種子、化肥、農(nong) 藥、農(nong) 機器具等大宗農(nong) 資價(jia) 格逐年上漲,勞動力成本上漲至150元/天。與(yu) 成本不斷上漲相比,糧價(jia) 卻始終走穩,一直沒有大幅上漲。

  作為(wei) 糧食種植戶,普遍麵臨(lin) 著自然、市場的雙重風險。“規模化生產(chan) 產(chan) 量較大,糧食市場價(jia) 格的輕微波動都會(hui) 造成收益顯著變化,加劇了對國家扶持政策的依賴性。”宋濤說。

  宋濤的農(nong) 場土地分布範圍廣泛,承包土地周邊的農(nong) 村小水利工程、糧食烘幹倉(cang) 儲(chu) 、基本道路等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提升。另外,對國際上先進的農(nong) 業(ye) 科學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生物農(nong) 藥、環境友好型肥料等先進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應用接觸較少。他期待能夠得到資金支持,用於(yu) 新增糧食烘幹設備、翻新儲(chu) 存廠房、租用晾曬場地。

  2018年,團山東(dong) 省委聯合山東(dong) 省委組織部、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等單位深入實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計劃。5年間,全省選樹培養(yang) 超18萬(wan) 名鄉(xiang) 村好青年,團組織聚焦組織鏈、產(chan) 業(ye) 鏈、人才鏈“三鏈”賦能,全方位助力好青年成長。

  如今,“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計劃已寫(xie) 入山東(dong) 省第十二次黨(dang) 代會(hui) 報告。下一步,山東(dong) 共青團將圍繞“引、選、育、管、用”5個(ge) 方麵,既注重選樹,更突出引育,既全麵活躍“存量”,更持續做強“增量”,力爭(zheng) 到2025年選樹培養(yang) 25萬(wan) 名鄉(xiang) 村好青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沂蒙 邢婷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