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是中國道路的堅實根基
各民族優(you) 秀文化百川匯流融為(wei) 一體(ti) ,這種文化的統一性逐漸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認同,表現為(wei) 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luan) 、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國家責任意識、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和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精神。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民族精神之“魂”、黨(dang) 創新理論之“根”的戰略高度和宏闊視野,對中華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重要論斷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標誌著黨(dang) “走自己的路”、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曆史自覺與(yu) 理論創新達到新境界,對新征程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文化自信,麵向未來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鑄就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輝煌提供了科學指引。
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我們(men) 必然走自己的路。中華文明曆經千載源遠流長,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傳(chuan) 承至當代的文明。在漫長的發展曆程中,中華文明始終如一地滋養(yang) 著中國人的人生觀、價(jia) 值觀、審美觀,塑造著中華民族的曆史意識、天下情懷和人格氣象,不僅(jin) 形成了維係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chuan) 的精神紐帶,還使人類文明因中華文明的璀璨奪目而魅力四射。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就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受傳(chuan) 統文化的熏陶,在各種重大場合和重要講話中引用古文經典信手拈來揮灑自如,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建基於(yu) 悠悠五千年文明傳(chuan) 承的文化自信,使我們(men) “走自己的路”有了最大底氣。
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激發源源不斷的內(nei) 生動力。這種創新性一方麵體(ti) 現為(wei)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內(nei) 部自覺與(yu) 時俱進,另一方麵體(ti) 現為(wei) 在更寬廣的視野、更高遠的境界上實現突破的創新活力。在千年曆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辛勤勞作,不斷推進思想、器物、製度、文化、科技等各方麵的創新創造,以老子、孔子、莊子、孟子等為(wei) 代表的一大批思想巨匠澤被後世,以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四大發明”為(wei) 代表的偉(wei) 大科技成果深刻影響人類文明進程,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偉(wei) 大文藝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孕育催生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一係列新成果,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道路。在革故鼎新中自強不息,在應時處變中無畏進取,為(wei) 我們(men) “走自己的路”持續注入強大內(nei) 生動能。
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凝聚眾(zhong) 誌成城的磅礴力量。秦始皇吞並六國後,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轍,推行郡縣製,使古代中國第一次完成了真正意義(yi) 上的統一。在崇尚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hui) 安定的大一統思想的影響下,中國不斷形成統一局麵。大一統的政治形勢和中央集權的政治製度為(wei) 鞏固國家統一、促進民族發展、維護社會(hui) 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各民族優(you) 秀文化百川匯流融為(wei) 一體(ti) ,這種文化的統一性逐漸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認同,表現為(wei) 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luan) 、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國家責任意識、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和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精神。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為(wei) 我們(men) “走自己的路”匯聚萬(wan) 眾(zhong) 一心風雨同舟的奮進偉(wei) 力。
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彰顯海納百川的開放胸懷。中華文明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數千年的發展中,各地域、多民族文化及外來文化多元共存融合互補,最終形成了以漢民族文化為(wei) 主體(ti) 、中原文化為(wei) 核心,具有統一性與(yu) 多樣性相結合的文明格局。在與(yu) 各種文化的交流交融甚至交鋒中,中華文化以“包容中庸,協和萬(wan) 邦”的情懷維護文明多樣性,積極同世界各國和民族進行文化交流對話,促進文明之間相互學習(xi) 、相互借鑒,努力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在順應世界發展進步的潮流中豐(feng) 富和發展多姿多彩的人類文明,使中華文明在多元文明的和諧共存中綻放獨有魅力,在我們(men) “走自己的路”中兼收並蓄曆久彌新,屹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
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展現大道大義(yi) 的世界擔當。中國在曆史上曾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從(cong) 未發生過文明衝(chong) 突、殖民擴張和宗教戰爭(zheng) 。這是因為(wei) ,自古以來,和平、和睦、和諧的理念一直深深紮根在中國人的心底。隻有和平才能發展,隻有穩定才能繁榮,這是曆史發展反複證明的事實。在全球化時代,中國始終以世界眼光關(guan) 注人類前途命運,將和平與(yu) 發展作為(wei) 當今世界的主題,積極參與(yu) 國際社會(hui) ,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jue) 國際爭(zheng) 端,堅決(jue) 反對霸權主義(yi) 和強權政治,致力於(yu) 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維護和平、發展、合作和互利的發展道路。作為(wei) 當代國際秩序的參與(yu) 者、維護者和改革者,中國在我們(men) “走自己的路”中以自身的發展壯大推動世界和平力量的發展壯大。
要真正理解中國的過去、現在與(yu) 未來,就必須從(cong)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曆史維度來看中國。中華文明的五個(ge) 突出特性互為(wei) 補充交相輝映,共同鑄就中華民族的文明特質、精神追求和民族性格,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鮮明底色。闊步新征程,將文化同國本國運緊密相連,將中華文化傳(chuan) 承發展與(yu) 中華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一以貫通,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勇挑民族複興(xing) 重任,勇擔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推動社會(hui) 全麵進步,我們(men) 一定能在大變局中繼續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yu)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篇章。
(作者係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中共天津市委黨(dang) 校基地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