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湖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陳弘:不能隻仰望星空,更重要的是腳踏實地
一座袁隆平手持稻穗麵帶微笑形象的雕像,近日在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落成揭幕。在此之前,2023屆畢業(ye) 生餘(yu) 廣平手寫(xie) 的信寄到了學校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弘的手中。
“我來自嶽陽平江大山區,家境貧困,初入大學時還非常迷茫。很感謝學校的組織策劃,讓我們(men) 有幸在入學時的開學典禮上見到了袁隆平院士,並聆聽了他用八字箴言對我們(men) 的教誨,使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並對未來充滿希望。”
2019年9月,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邀請袁隆平院士參加新生開學典禮。“開學典禮9點開始,袁隆平院士到學校的時候,早已經人山人海,很多學生都含著眼淚激動地喊袁爺爺。”回憶起當時萬(wan) 人空巷的場景,陳弘依然充滿著感動。
在那場典禮上,袁隆平完整地講述了他的兩(liang) 個(ge) “夢”——“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還送給青年學生一份特殊的禮物——“知識、汗水、靈感、機遇”。如今,這幾個(ge) 字被湖南農(nong) 大師生稱為(wei) “八字箴言”。
今年6月,是當年那批“新生”們(men) 畢業(ye) 的日子。“4年前的開學典禮,上萬(wan) 名師生共追科技之星。4年後,同學們(men) 帶著袁隆平院士的‘八字箴言’奔赴新征程。”這場特殊的開學典禮對青年學生的大學生活產(chan) 生了哪些影響和改變?農(nong) 學類高校需要培養(yang) 出怎樣的學生?青年學生該如何繼承和弘揚袁隆平精神?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zhuan) 訪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弘。
“追求無止境,不能隻仰望星空,更重要的是腳踏實地”
中青報·中青網:今年6月,袁隆平院士的雕塑在學校落成,這座雕塑背後有什麽(me) 寓意?
陳弘:我們(men) 每每想到4年前袁隆平院士參與(yu) 開學典禮的場麵,總是感慨萬(wan) 千。如果大學生心目中的偶像、追逐的目標是袁隆院士這樣的人,我們(men) 就一定能匯聚起青年的力量。
我們(men) 學校離機場很近,在這裏人們(men) 經常可以見到各種追星的場麵——一群少男少女舉(ju) 著熒光棒和應援手幅,大聲喊著口號甚至圍追堵截。作為(wei) 教育工作者,我經常思考這樣的問題:青年一代到底該追什麽(me) “星”?引領新時代社會(hui) 發展的應該是哪些人?誰才是大家心目中真正的偶像和人生榜樣?
今年6月,4年前聆聽袁隆平院士教誨的本科生即將去往社會(hui) 需要的各個(ge) 崗位,又恰逢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120周年校慶,我們(men) 希望能夠為(wei) 他們(men) 舉(ju) 辦一次刻骨銘心的畢業(ye) 典禮。我們(men) 隆重舉(ju) 行袁隆平院士雕像的揭幕儀(yi) 式,就是想要告訴青年大學生,大家奔赴祖國各地的各個(ge) 崗位時,不要忘記傳(chuan) 承和弘揚袁隆平精神。
中青報·中青網:那場開學典禮對2019級的同學們(men) 產(chan) 生了哪些改變?
陳弘:就像餘(yu) 廣平同學信中所寫(xie) 的一樣,他來自山區的貧困家庭,在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學習(xi) 的4年裏,袁隆平精神一直在感染著他。4年來,他不僅(jin) 名列前茅,還做了很多公益事業(ye) ,如今已被推薦到國防科技大學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袁隆平精神已經成為(wei) 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一本巨大的無形教科書(shu) 。在他們(men) 總結回顧4年大學生活的一封封信中,我深深地感覺到,學校教師的價(jia) 值引領和精神鼓勵對青年大學生的成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曾經,我讀過一份關(guan) 於(yu) 人才成長規律的研究報告,在學生時代遇到過改變中國甚至是世界曆史進程的重大曆史事件的青年群體(ti) ,他們(men) 往往具備更深的曆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久而久之,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會(hui) 就形成一種社會(hui) 文化。
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2019級的同學們(men) ,確實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首先,他們(men) 的新生開學典禮上,有袁隆平院士親(qin) 自講話,雖然時間不長,卻有一種穿透心胸的力量。其次,這一屆同學在大學4年的生活裏,經曆了抗擊新冠疫情,以及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等重大曆史事件,他們(men) 見證了祖國的偉(wei) 大曆程和輝煌成就,也看到了中華民族萬(wan) 眾(zhong) 一心渡過難關(guan) 的力量,這是曆史的記憶、民族的記憶。
“這一代青年很可愛,需要用正確的價(jia) 值觀去點燃他們(men) 的生命之火”
中青報·中青網:新時代下,農(nong) 業(ye) 類高校需要培養(yang) 出什麽(me) 樣的人才?
陳弘:很多青年學生其實對農(nong) 業(ye) 沒有深度了解,所以傳(chuan) 統認知會(hui) 認為(wei) :學農(nong) 能有什麽(me) 技術含量,不就是種田種菜嗎?其實,當大家深入了解後就會(hui) 發現,農(nong) 業(ye) 其實是一片“藍海”。未來的農(nong) 業(ye) 有很多值得去做的事情,需要青年們(men) 不斷地去迎接挑戰,其中最關(guan) 鍵的就是創新變革。比如,種業(ye) 創新、糧食安全以及設施農(nong) 業(ye) 、智慧農(nong) 業(ye) 。
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現在的很多學生實際上並沒有跟三農(nong) “打過交道”,往往都是在進入田地和養(yang) 殖場後,才發現現代化農(nong) 業(ye) 並不是之前想象中的樣子。所以,農(nong) 業(ye) 類高校首先就是要讓學生真真切切地去了解什麽(me) 是農(nong) 業(ye) ,什麽(me) 是農(nong) 村,什麽(me) 是未來的農(nong) 業(ye) ,我們(men) 要解決(jue) 的問題是什麽(me) ?以養(yang) 豬為(wei) 例,提到養(yang) 豬大家可能會(hui) 覺得沒什麽(me) 技術含量,但其實現代化養(yang) 豬興(xing) 起了修建高層養(yang) 豬賓館,不但規模化更高,還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飼養(yang) 自動化。
書(shu) 本上畫不出最好的豬,電腦裏也種不出高產(chan) 水稻。農(nong) 學類高校最希望培養(yang) 出“接地氣”的學生。首先就是要對自己的事業(ye) 有信心,真真切切地了解自己所學專(zhuan) 業(ye) 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前景。其次,要有創新思維和情懷追求。在人工智能時代,大學生除了要掌握專(zhuan) 業(ye) 知識,更重要的是形成創新和變革的思維方式,善於(yu) 把各種有效資源整合起來去實現工作目標。
中青報·中青網: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將農(nong) 村生活分享到社交媒體(ti) 上,您如何看待用短視頻科普農(nong) 學知識的方式?青年在講好三農(nong) 故事、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方麵有什麽(me) 優(you) 勢?
陳弘:我希望他們(men) 是將真正的感情投入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而不是一時興(xing) 起,為(wei) 了吸引流量。就目前來看,青年用短視頻的方式分享農(nong) 村生活,首先讓大家開始關(guan) 注農(nong) 村、關(guan) 注農(nong) 業(ye) 。談論農(nong) 業(ye) 的人越多,創意就會(hui) 越多,說不定幾個(ge) 青年朋友在一起聊農(nong) 業(ye) ,就會(hui) 聊出一片新天地,所以這是一種好現象。
新時代的大學生對世界的感知力和應變力更強,特別是信息化時代,他們(men) 非常善於(yu) 捕捉外界的細微變化。經常有人說,這一代青年在物質條件上比較優(you) 越,沒有吃過苦,是“躺平”的一代。我認為(wei) ,現代化教育完全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補上這一課,培養(yang) 他們(men) 堅韌不拔的精神。現在的主要問題還是在於(yu) ,我們(men) 要如何把他們(men) 凝聚起來、引領起來,發揮青年的獨特優(you) 勢。
“人生道路漫長,要學會(hui) 自我取暖”
中青報·中青網:您覺得青年學生該如何傳(chuan) 承袁隆平精神?
陳弘:首先就是天下情懷。袁隆平院士對全人類命運的關(guan) 心,他的畢生追求就是讓大家吃飽飯,讓全世界人都能吃飽飯,這是一個(ge) 很樸素的,但是又非常偉(wei) 大的夢想。他所體(ti) 現出的家國情懷、人類情懷是最值得年輕一代傳(chuan) 承和學習(xi) 的。
其次就是專(zhuan) 注。一生隻幹一件事,專(zhuan) 注於(yu) 一個(ge) 目標的精神特別需要傳(chuan) 承。如果今天這個(ge) 賺錢想去幹,明天那個(ge) 風光無限也想去幹,那麽(me) 什麽(me) 事也做不成。
再次就是勤勞,袁隆平院士的一生都非常努力、非常勤奮,勤奮才是獲得偉(wei) 大成就的最重要原因。不管在什麽(me) 時代,“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句名言永不過時。
第四,就是對真理的追求,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追求無止境,在各行各業(ye) 的工作崗位,大家都不能隻是仰望星空,更重要的是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是袁隆平院士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財富。
中青報·中青網:進入大學之後,有些學生容易出現不適應或者迷茫的情緒,您覺得他們(men) 該如何排解這種情緒?
陳弘:人生道路漫長,大家要學會(hui) 自我取暖。因為(wei) 每個(ge) 人大部分時間是一個(ge) 人在默默地奮鬥,每個(ge) 人都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首先,大家可以多讀一些傑出人物、英雄人物的傳(chuan) 記,穿越時空和人類曆史上的傑出人物對話。人生講究的是一股精氣神,真正的英雄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大家在覺得孤立無援時可以從(cong) 外界汲取精神力量,這就是自我取暖。
其次,要做好時間管理和目標設置,對大學生尤為(wei) 如此。從(cong) 中學進入到大學階段是人生很重要的轉折點。高考之前,大家都在為(wei) 考入心目中理想的大學而奮鬥,目標非常明確,但進入大學之後就再也不是中學的這種學習(xi) 方式了。我建議同學們(men) 一定要有每個(ge) 階段明確的小目標,當有了明確的目標,就會(hui) 為(wei) 實現規劃而努力了。
再次,要永遠有激情,要努力用激情點燃生命。隻有陽光沒有風雨,那就不是人生。要將個(ge) 人價(jia) 值融入國家民族的發展之中,才會(hui) 獲得一種永遠積極進取的力量。曆史實踐證明,一個(ge) 人如果總是走不出小我,那麽(me) 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困難時很容易悲觀失望,隻有堅信自己做的事情,讓“小我”融入“大我”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長久發揮作用,每個(ge) 人的人生就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子威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