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兩萬名“小青椒”在成都成就夢想

發布時間:2023-08-08 10:5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hui) ,除了運動員外,還有一個(ge) 年輕的群體(ti) 無處不在,貫穿了這場青春盛會(hui) 的始終。“小青椒”是他們(men) 共同的名字,諧音“青交”。

  約兩(liang) 萬(wan) 名、來自36所高校的大學生共同組成了這支賽會(hui) 誌願者隊伍。他們(men) 身著白色為(wei) 底、綠色點綴的服裝,以周到、熱情、專(zhuan) 業(ye) 的服務參與(yu) 了這場跟他們(men) 同樣青春的賽事。

  他們(men) 絕大多數都是00後,渴望在中國西部城市首次舉(ju) 辦的國際綜合性體(ti) 育賽事中展現自我,“成就夢想”。

  “每個(ge) 人都覺得自己能參與(yu) 是很幸運的”

  幾乎每一位來成都參與(yu) 大運會(hui) 的人員,從(cong) 抵達機場的那一刻就感受到“小青椒”的熱情服務。

  今年3月,賽會(hui) 誌願者選拔和培訓正式開始,大學生報名參與(yu) 的熱情令人吃驚。“有部分崗位的競爭(zheng) 比達到7∶1。”成都大運會(hui) 執委會(hui) 人力資源部(誌願者部)誌願者招募處工作人員吳疏雨介紹。

  幸運,是“小青椒”使用的高頻詞。賽會(hui) 誌願者必須是在校學生,成都大運會(hui) 因故延期兩(liang) 年,最早申請的同學有的因畢業(ye) 、去省外讀研等各種原因與(yu) 大運會(hui) 失之交臂。

  這份誌願服務在他們(men) 心中的分量被尊重——7月22日,大運村開村的第一天便迎來了溫情的一刻。因賽期推遲未能成為(wei) 誌願者的一群年輕人,受執委會(hui) 邀請來到大運村參觀交流。他們(men) 和今年的“小青椒”結伴而行,一起分享做誌願者的感悟和經驗。

  “我在這裏認識了很多朋友,也告別了很多朋友。”成都大運會(hui) 籃球場館中心代表團服務助理、電子科技大學學生孫振恒感慨自己的幸運。他說:“要把誌願服務的精神傳(chuan) 遞下去。”

  如今在外省讀研、利用假期回來做誌願者的陳丹妮無疑也是幸運的。2021年10月到2022年7月底的這段時間,她一周有5天在執委會(hui) 工作,“在夾縫裏完成了本科畢業(ye) 論文”。

  “一個(ge) 人,一輩子沒有太多機會(hui) 能把自己‘青春最好的那幾年’投入到這種大事上。”陳丹妮說。

  四川交通職業(ye) 技術學院排球場館中心語言服務助理楊茜是西南財經大學商務英語專(zhuan) 業(ye) 研一學生。連續3年,她都參與(yu) 了誌願者的選拔培訓。而考取成都地區院校的研究生,讓她有機會(hui) 延續與(yu) 大運會(hui) 的緣分。

  也有人意外成為(wei) 誌願者。西南石油大學的大一學生劉妤熙是城北體(ti) 育館的禮儀(yi) 小組長。來成都前,她“從(cong) 沒想過自己能加入這場盛會(hui) ”——今年大運會(hui) 首金誕生的頒獎禮上,她是大體(ti) 聯頒獎嘉賓的引導員。

  “2025年世界運動會(hui) 在成都舉(ju) 辦,我肯定還要去做誌願者。”劉妤熙說。

  “四川人骨子裏有一股倔強。這樣的大賽第一次來到成都,我們(men) 一定會(hui) 辦好。”四川警察學院大二學生、開幕式旗幟標兵嶽滕說,“每個(ge) 人都覺得自己能參與(yu) 是很幸運的。”

  在他看來,大運會(hui) 的到來能說明成都乃至中國西部這些年的蓬勃發展。“成都以後還會(hui) 有源源不斷的機會(hui) 。”嶽滕說。

  “我代表的不隻是我自己”

  大運會(hui) 開幕式,四川警察學院的學生無疑是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他們(men) 排著整齊的隊列入場,承擔了開幕式裏所有旗幟標兵和部分儀(yi) 式標兵的工作。

  身高189cm的大一學生潘銳手執中國國旗。旗杆3米高,10多斤重,作為(wei) 執旗手,他們(men) 要兩(liang) 手端平,讓旗杆垂直於(yu) 地麵,同時完成一係列隊形變化。“第一次舉(ju) 時幾分鍾手臂就酸了。”潘銳說。

  從(cong) 代表團入場完畢到大體(ti) 聯官員致辭結束,他們(men) 舉(ju) 著旗,要“紋絲(si) 不動”,最多隻能做不易被人察覺的微調。陪著代表團旗手經過主席台時,他們(men) 又要保持適度的微笑。

  對於(yu) 旗幟標兵來說,他們(men) 也向世界展現著中國這一代青年的麵貌。

  開賽第一天,執行禮儀(yi) 任務的劉妤熙就發現,賽場上升起國旗的瞬間特別不一樣。“特別想哭,那真的是一種民族自豪感。”她感悟到了培訓時老師反複提到的“你們(men) 代表的是中國”。

  談到自己作為(wei) 嘉賓引導員需要展現的姿態時,劉妤熙還用了4個(ge) 字:不卑不亢。

  四川交通職業(ye) 技術學院排球場館中心禮賓接待助理張芙蓉也談到了這4個(ge) 字。他們(men) 曾經問老師,萬(wan) 一外賓有不合理的要求,他們(men) 應該怎麽(me) 辦。指導老師告訴他們(men) 說,我們(men) 作為(wei) 東(dong) 道主,也有自己的規矩,不會(hui) 無限度滿足所有要求。我們(men) 代表這個(ge) 國家,不卑不亢地應對。

  1992年,中國為(wei) 首次申奧提出的主題口號叫“開放的中國盼奧運”。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的口號是“同一個(ge) 世界、同一個(ge) 夢想”,但這一次,成都大運會(hui) 的口號是“成都成就夢想”。辦會(hui) 口號的變化折射了一個(ge) 國家的變化。

  國際大學生體(ti) 育聯合會(hui) 夏季大運會(hui) 主任趙晶說,口號的變化背後是祖國越來越自信,這樣的自信也反映在年輕人身上。

  開放、熱情、自信滿滿的“小青椒”有自己獨特的優(you) 勢。趙晶舉(ju) 了一個(ge) 例子,成都大運會(hui) 所有場館內(nei) 的權限檢測都由誌願者來完成。他們(men) 需要在點位上核對來者的證件,以確定對方能進哪個(ge) 分區。最初她是有些擔心的,生怕年輕的誌願者會(hui) 因為(wei) 對方是外國人或看起來是中方領導,就輕易放行。

  但趙晶後來發現,“小青椒”交出了完美的答卷。無論是誰,經過相應點位需要查驗證件時,誌願者都會(hui) 有禮貌地詢問:“不好意思,我可以看一下你的卡嗎?”

  在趙晶看來,這個(ge) 小細節折射了“小青椒”盡職盡責,又不失可愛。

  “微微就是我們(men) ”

  四川交通職業(ye) 技術學院排球場館中心餐飲服務助理伍藝是四川交通職業(ye) 技術學院的大一學生。這個(ge) 崗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保障所有場館工作人員和誌願者的餐食分發。所以他們(men) 通常是最早到達場館的誌願者,時不時“朝六晚九”。

  結束一天的服務後,大家很累,會(hui) 一起唱唱歌、玩桌遊解壓。伍藝有一首很愛聽的歌叫《微微》,這首歌曾陪著這名江蘇考生度過了高三。而今唱起這首歌的時候他有新的感受:“大家都是那個(ge) 無名英雄,‘微微’就是我們(men) 。”

  《微微》因一檔選秀節目走紅。“微微就是秋天裏每片落葉,微微就是彩虹裏每滴雨點,微微她很渺小卻從(cong) 不疲倦,微微就是我們(men) ……”

  在大運會(hui) 的各個(ge) 角落裏,都充滿了“微微”的故事。“誌願者太不容易了。”趙晶感歎,他們(men) 在離賽會(hui) 最近的地方服務,但是“大多數的‘小青椒’是完全看不到比賽的”。

  伍藝這樣的餐飲助理所在的地方與(yu) 比賽場地不在同一幢樓,還有那些風裏雨裏拿著表格站在戶外的交通助理、門口檢票點位的觀眾(zhong) 助理等,甚至連賽場裏的歡呼聲都沒聽到過。

  後勤服務和人力資源助理就在賽場旁邊工作,但隻聞比賽聲、不見賽場人。禮賓助理、檢錄助理在送人進場時偶爾能瞥見一兩(liang) 眼賽場的模樣。時刻站在場內(nei) 的觀眾(zhong) 服務助理就聽著背後運動員激烈的比賽聲,但絕對不能回頭,他們(men) 要始終麵對眼前熱情的觀眾(zhong) ,這是他們(men) 的“賽場”……

  服務媒體(ti) 的誌願者能看到比賽,但更多的時候是在打印賽事結果的辦公室和場館媒體(ti) 席來回奔跑,有時候一晚上跑上十來趟也是尋常。

  四川交通職業(ye) 技術學院的鄭帥最近在社交網絡上因為(wei) 一段擦排球的視頻走紅。視頻裏,他坐在角落裏不停地撿球、傳(chuan) 球、擦球,時刻小心把球反彈給運動員時的力度。

  坐在裁判席左右的4名快擦手則要在場上有汗水的時候第一時間舉(ju) 手示意,跑上場、蹲下來,快速擦淨地麵,防止運動員摔倒。因此,這些快擦手時常保持著起跑的姿勢,一分鍾起身三五次很正常,快擦的時候,他們(men) 還得保證自己不能摔倒。

  一場下來,這些快擦手經常是一腦門子汗。他們(men) 坐在場邊小馬紮上,不是看比賽,是觀察比賽,琢磨自己什麽(me) 時候出動。觀眾(zhong) 歡呼、選手慶祝,他們(men) 卻一直一臉冷靜。有同學問鄭帥:“你是當過特種兵嗎?觀眾(zhong) 那麽(me) 激動,你怎麽(me) 都沒表情的?”

  比起外界所觀察到的辛苦,大多數同學感受到的是快樂(le) 和興(xing) 奮。

  誌願者馬磊負責在場館做采購和物流助理。接受采訪的前一天下午,他剛剛和小夥(huo) 伴們(men) 一起搬了6571個(ge) 盲盒進館。“我們(men) 搬了很久,當時有空的同學都來幫忙了,後來我們(men) 一起拿紅布兜著盲盒往裏搬,大家邊搬邊開玩笑說‘貴賓裏麵請’‘貴賓又一位’,氣氛特歡樂(le) 。”

  成績發送員周兵、在媒體(ti) 工作間服務各國記者的張力,他們(men) 的快樂(le) 也很簡單,混采區裏選手經過時會(hui) 對他們(men) 說聲“謝謝”,記者和觀眾(zhong) 經過時會(hui) 對他們(men) 說“辛苦了”。“這就夠了。”張力說。

  彼此的微笑就是“能量的補充”

  為(wei) 什麽(me) 選擇做誌願者,每個(ge) “小青椒”都有自己的答案。

  對體(ti) 育的熱愛足以促使他們(men) 作出這個(ge) 選擇。在西南財大光華校區排球場館,快擦手是來自成都體(ti) 育學院排球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周鑫儒在場邊擦球的時候幾乎可以用“兩(liang) 眼放光”來形容。能近距離服務這些選手,讓酷愛排球的她覺得特別快樂(le) 。

  四川大學19歲女孩楊雲(yun) 靖是英語專(zhuan) 業(ye) 學生,大運會(hui) 期間是土庫曼斯坦代表團隨員誌願者。跟代表團成員交流時,她感受到了彼此的友好和禮貌。代表團負責人也會(hui) 一點法語,於(yu) 是他們(men) 約好了用法語交流,一起練習(xi) 。

  在大運村隨處可見這樣的場景:誌願者和運動員用各種語言熱情地互相問候,即便隻是班車錯身而過的短暫時刻。同齡人間的距離更容易拉近。

  西南財經大學學生張歐雲(yun) 說,有時候彼此間的一個(ge) 微笑,就是“能量的補充”。

  張歐雲(yun) 的師兄厲陳軍(jun) 是學校青年誌願者協會(hui) 的副會(hui) 長。這一次,除了擔任觀眾(zhong) 服務助理,厲陳軍(jun) 還要每天帶隊往返場館和學校,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很多誌願者都用共鳴:熱愛誌願服務這件事,說不清為(wei) 什麽(me) 。

  西南財大發布誌願服務任務的3個(ge) QQ群裏的情況也佐證了這樣的熱愛。每個(ge) 群有2000人,每次發布任務都是“光速搶光”。

  四川交通職業(ye) 技術學院的156名年輕人為(wei) 大運會(hui) 排球館提供了超過2.3萬(wan) 小時誌願服務。在日常,這撥年輕人幾乎百分之百參與(yu) 過誌願服務。

  2019年,四川省發布了全國首個(ge) 青年誌願服務製度改革試點方案,成都是試點城市之一。

  大運會(hui) 的這批誌願者恰好處於(yu) 這樣的背景之下。以四川交通職業(ye) 技術學院場館所在的成都市溫江區為(wei) 例,團溫江區委有句口號叫“為(wei) 擔當者擔當,為(wei) 奉獻者奉獻”。在場館負責誌願者工作的何婉秋說,誌願者去服務別人,我們(men) 要服務好誌願者。“我們(men) 經常說,溫江讓青年心暖心安心有家,青年與(yu) 溫江共擔共進共成長。”

  誌願者馬小潔說,日常完成這些誌願服務就像是“養(yang) 成類”遊戲,同學間會(hui) 善意地“攀比”,比較誰誌願服務時間更長。剛剛退伍就趕上大運會(hui) 的李秦誌是場館裏的升旗手。他說,“身邊做這個(ge) 事情的人多了,不自覺就一起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氛圍。”

  周兵則提到,正是這些誌願服務讓他看到了“人生百態”:“這時候我們(men) 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學生,更是社會(hui) 的一分子。”

  汶川大地震和此後的幾次強震,在這一代年輕人心裏也有抹不去的痕跡。很多四川籍誌願者,尤其是地震災區的年輕人認為(wei) ,過去自己曾接受過全國人民和國際社會(hui) 的幫助,有機會(hui) 服務別人的時候自己義(yi) 不容辭。

  還有更多年輕人帶著對成都、對四川樸素而真摯的情感。不少誌願者都認為(wei) ,作為(wei) “小青椒”亮相世界舞台,就是展現最好的成都,也展現最好的自己。

  好幾位誌願者在心願牆上都工工整整地寫(xie) 下了這句話:“世界從(cong) 不缺青年的夢想,世界隻缺讓夢成真的窗。齊聚成都,夢想鑄光。”

  他們(men) 鉚著勁兒(er) 地想把握這扇窗、這個(ge) 舞台。趙晶每次到場館,都會(hui) 近距離接觸這些“可愛又活躍”的誌願者。

  “我經常會(hui) 跟他們(men) 說,可以放鬆一點。”在趙晶看來,“小青椒”在看似簡單的崗位上,拚盡全力做到最好。

  國際大體(ti) 聯秘書(shu) 長、首席執行官艾瑞克·森超高度評價(jia) 這次大運會(hui) 的誌願者工作:“誌願者非常善良、有禮貌,他們(men) 的工作每天都很辛苦,但組織方安排有序,讓誌願者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和尊重。”

  大運會(hui) 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我記得這花香,便對得起這時光。”

  “少年即是莽撞卻生動,時刻準備嚐試,無所謂失敗。”

  “青春誌存高遠,青年的歲月就不會(hui) 像無舵之舟漂浮不定。”

  在一個(ge) 場館誌願者之家的牆上,青春的感性呈現在一張張小紙條上。對於(yu) 張芙蓉來說,這樣的感性從(cong) 來就是珍貴的。

  張芙蓉是學校國旗護衛隊的成員。每天訓練至少兩(liang) 小時,逢有活動時更需花費精力。加入之前老師就告訴他們(men) ,這可能對你們(men) 個(ge) 人發展並不能提供太實際的助力。但張芙蓉不在乎。她還記得自己決(jue) 定加入國旗護衛隊的那一天:“師兄師姐在我們(men) 軍(jun) 訓的隊伍前踢著正步走過去,我聽到那個(ge) 聲音,突然就明白了什麽(me) 是莊嚴(yan) 。”

  “我的信仰就是我們(men) 的國家、我們(men) 的國旗。”張芙蓉平靜而堅定,“這是我們(men) 新生代的力量,我想讓大家看到。”

  回想起2001年做北京大運會(hui) 誌願者的時候,趙晶覺得自己呆萌、懵懂,比起作為(wei) 誌願者,那時候更像是以一個(ge) 北京人的身份感到驕傲和興(xing) 奮。“但是現在的誌願者跟我當時的狀態完全不同,新一代大學生是非常聰明的一代人,他們(men) 非常清醒,完全清楚自己要做什麽(me) ,會(hui) 得到什麽(me) 。這與(yu) 他們(men) 的赤誠並不矛盾。”

  研一的楊茜是場館裏“小青椒”的大姐姐,就業(ye) 的壓力更近在她眼前。這個(ge) 暑假,她必須在當大運會(hui) 誌願者和找實習(xi) 中作出選擇,但通過跟導師的交流,她最終決(jue) 定,要把兩(liang) 年多來一直堅持的事情做完。

  “封閉培訓的7天,我感覺自己的係統開始運行了。”楊茜說。通過大運會(hui) 的誌願服務,她獲得了絕佳的跟各個(ge) 學校的優(you) 秀學生相識、交換信息、彼此學習(xi) 的機會(hui) ,同時,在與(yu) 外國友人的交流裏,她的英語技能、對跨文化交流的理解也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升。

  她還在這裏獲得了看待世界的另一種視角:“我開始漸漸地不自覺地將目光轉到球員以外的地方,我甚至想這些工作人員主要負責的工作內(nei) 容是什麽(me) ,發揮的作用是什麽(me) ,需要注意哪些細節等。”

  “我更加注重在誌願服務中能獲得什麽(me) ,尤其是能有哪些與(yu) 普通實習(xi) 工作不同的收獲。”這些隻有靠她自己努力觀察和挖掘。正賽開始後,她很快就意識到:“我可以在無數個(ge) 夏天擁有無數個(ge) 普通的實習(xi) 經曆,但隻能在這個(ge) 夏天與(yu) 大運會(hui) 有所交集。”

  “聽到‘大運遺產(chan) ’這個(ge) 詞的時候我特別有共鳴。這段經曆緩解了我的焦慮和痛苦。我可以紮根在這次難得一遇的經曆中,不斷地汲取養(yang) 分。”楊茜說,“我甚至能清晰地感知到,有一滴雨滴進了我的心裏。這個(ge) 夏天,沒有遺憾。”

  這段經曆帶給“小青椒”的,可能比外界能想象的還要深遠。

  老是喜歡開玩笑的餐飲助理伍藝有著另外一麵。他高一就嚐試了一些誌願服務工作。大一,他成了學校國旗護衛隊的一員。

  “大運會(hui) 結束我就要去(參軍(jun) )體(ti) 檢了。我從(cong) 小就崇拜當兵的人。”他突然有點哽咽著說,“我們(men) 國護的兩(liang) 個(ge) 學長就曾經參與(yu) 過抗震救災。”

  大運會(hui) 所帶來的那種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浸潤著這些年輕人的心靈,也讓年輕人愛上了這座城市。這名家在無錫的年輕人說:“將來我想在成都定居。”

  大運會(hui) 留在誌願者陳丹妮家裏的,是一櫃子各個(ge) 版本的“蓉寶”。從(cong) 去年起,陳丹妮意識到,原來做誌願服務可以對別人產(chan) 生影響力和幫助。她如今有個(ge) 職業(ye) 夢想,希望能去高校做共青團工作,幫助更多人在誌願服務中實現自我價(jia) 值。

  大運村將於(yu) 8月11日閉村,那天正好是陳丹妮的23歲生日。聽到這個(ge) 消息時,她腦海裏浮現了一句話:“大運會(hui) 申辦成功的那年我18歲,這是我心裏與(yu) 成都這座城市的約定。幾經周折到23歲當天,我終於(yu) 把這件事做完了。這是命運牽引我必須要做的事。”

  她無法預知大運會(hui) 結束時將是怎樣的心情,但她想到了大運博物館,“當我再回去看的時候,我會(hui) 覺得每一件東(dong) 西都承載著我的記憶。”

  成都大運會(hui) 結束了,如夢般熱烈的夏天也將過去,誌願者們(men) 將告別“小青椒”的身份,回歸到自己的日常。但也正是此刻,他們(men) 人生中嶄新的篇章才剛剛開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寧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