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市場消費是一個係統工程” 20條舉措為下半年消費加速
擴大內(nei) 需正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以需求為(wei) 出發點優(you) 化供給,將為(wei) 居民提供更多選擇機會(hui) 。
7月的最後幾天,一組消費信貸數據為(wei) 我國上半年的消費狀況作出注解: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信用卡、汽車和其他綜合消費貸款比年初增加7100多億(yi) 元。央行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個(ge) 人經營貸款新增2.3萬(wan) 億(yi) 元,同比多增7593億(yi) 元。其中,個(ge) 人短期消費貸款新增3009億(yi) 元,同比多增4019億(yi) 元。
“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達到5.5%,超過了年初設定的5%左右的預測目標,這其中消費作出了重要貢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lin) 7月31日舉(ju) 例說,上半年,我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實現22.75萬(wan) 億(yi) 總量,汽車銷量達到1323.9萬(wan) 輛,同比增長9.8%,“居民消費意願有所恢複”。
這一天,《關(guan) 於(yu) 恢複和擴大消費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向社會(hui) 公開發布。圍繞穩定大宗消費、擴大服務消費、促進農(nong) 村消費、拓展新型消費、完善消費設施、優(you) 化消費環境6個(ge) 方麵,《措施》推出20條促進消費恢複和擴大的措施。
“有針對性”是不少學者對這份4000餘(yu) 字措施文件的看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李長安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措施》抓住了當前消費的一些關(guan) 鍵問題和薄弱環節,如聚焦對經濟拉動作用非常大的汽車、家居等大宗商品的消費。“這也是當前消費恢複過程中的堵點、難點及重點消費需求。”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hui) 委員白明則注意到,在促進農(nong) 村消費方麵,《措施》專(zhuan) 門提到了“推動特色產(chan) 品進城”,這條措施的前兩(liang) 條分別是“開展綠色產(chan) 品下鄉(xiang) ”和“完善農(nong) 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ti) 係”。
“綠色產(chan) 品下鄉(xiang) 與(yu) 特色產(chan) 品進城是一個(ge) 雙向互動與(yu) 需求的互相滿足。”在白明看來,促消費要在滿足需求的同時考慮消費者的購買(mai) 力,“要讓農(nong) 民有錢可花”。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促消費”是提振經濟的關(guan) 鍵。早在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就指出要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穩定汽車等大宗消費,推動餐飲、文化、旅遊、體(ti) 育等生活服務消費恢複。
《措施》發布前一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的會(hui) 議上再次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nei) 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擴大內(nei) 需”,這一1998年提出的國家戰略,逐漸將部署重點聚焦於(yu) 消費內(nei) 生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在今年上半年舉(ju) 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hui) 上分析說,從(cong) 1998年提出擴大內(nei) 需戰略以來,中國的政策重點多以擴大投資需求為(wei) 主,並形成了一整套引導地方政府和企業(ye) 擴大投資的政策框架和工具,但擴大消費的手段和政策工具相對來說比較有限。“隨著擴大投資的空間收窄和邊際效率的下降,擴大消費對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作用顯得尤為(wei) 重要。”
如何創新擴大消費的政策工具、完善擴大消費的體(ti) 製機製,成為(wei) 釋放消費需求潛力的關(guan) 鍵。在白明看來,國際金融危機以後,我國就強調穩增長、擴內(nei) 需、調結構,發揮內(nei) 需對經濟的帶動作用。“10多年調整至今,我國已從(cong) 出口依存度較大逐步轉向內(nei) 外需市場同步發力。”
他以外貿“新三樣”即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的發展為(wei) 例說,“新三樣”不僅(jin) 領跑出口,在內(nei) 銷上也已先行一步。
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從(cong) 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來看,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了378.8萬(wan) 輛和374.7萬(wan) 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從(cong) 市場占有率來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部汽車銷量的比重已近三成。
“去年延續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後,新能源汽車消費出現了明顯的增加和擴大,今年《措施》的政策指向性更加明確。”在李長安看來,這種政策上的延續性,也將對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市場表現產(chan) 生積極影響。
據了解,目前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已延長至2027年年底。
轉型產(chan) 業(ye) 迎機遇
“本次《措施》推出促進汽車消費的改革措施,包括優(you) 化汽車限購政策、推動二手車交易、鼓勵以舊換新、加大消費金融力度、增加停車位供給等。汽車行業(ye) 特別是新能源車獲得重大利好。”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教授張學誌告訴記者,我國汽車企業(ye) 有望在技術實力、市場份額、品牌影響力等方麵獲得突破。
實際上,包括汽車企業(ye) 在內(nei) ,《措施》為(wei) 眾(zhong) 多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鏈上的企業(ye) 轉型升級“再添一把火”。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xing) 鋒以家裝家居業(ye) 為(wei) 例說,商務部提出的家居是一個(ge) “大家居”的概念,包含家電、家具、家紡、家裝、家政,市場規模非常龐大。
他結合商務部7月18日聯合12個(ge) 部門印發的《關(guan) 於(yu) 促進家居消費的若幹措施》說,這次《措施》又提出了相關(guan) 舉(ju) 措。在穩定大宗消費方麵,《措施》提到推廣智能家電、集成家電、功能化家具等產(chan) 品,提升家居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這不僅(jin) 可以提振市場信心、促進家居消費,也有助於(yu) 提高消費者的生活品質和健康水平,對於(yu) 推動家居行業(ye) 高質量轉型升級大有裨益。”國貨衛浴品牌九牧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行業(ye) 測算數據顯示,我國智能馬桶家庭普及率每提升10%,市場將新增近1000億(yi) 需求量,以中國家庭普及率提升到80%來計算,市場將新增8000億(yi) 規模,“中國數智衛浴市場體(ti) 量整體(ti) 將達到萬(wan) 億(yi) 級,市場潛力巨大。”
包括九牧集團在內(nei) ,多家轉型企業(ye) 以智能化、綠色化為(wei) 產(chan) 品升級方向,布局未來。這也是《措施》的關(guan) 鍵詞。
在拓展新型消費方麵,《措施》特別提到了推廣綠色消費,明確要健全綠色低碳產(chan) 品生產(chan) 和推廣機製,促進居民耐用消費品綠色更新和品質升級。健全節能低碳和綠色製造標準體(ti) 係,完善綠色產(chan) 品認證與(yu) 標識體(ti) 係,鼓勵先行製定團體(ti) 標準和企業(ye) 標準。
“促消費不僅(jin) 是商家打折”
政策推動下,更多的產(chan) 品與(yu) 服務,豐(feng) 富著人們(men) 的購物車,但錢包裏的錢往往在等待更劃算的時機。
在白明看來,促消費不僅(jin) 是商家打折,消費的商品也要靠得住,“不僅(jin) 要符合購買(mai) 需求,還要體(ti) 現出綠色環保、高品質”。他進一步解釋說,促進市場消費是一個(ge) 係統工程,是一個(ge) 鏈狀,其中既有消費能力、消費熱點,又有消費欲望、消費環境等,需要多部門通力合作,協同發力。
從(cong) 本次《措施》的落實也能看出,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文旅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多部委都將繼續發布後續配套措施。“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都是消費者,改善消費環境是恢複擴大消費的一個(ge) 重要支撐。”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局長況旭說,敢消費和願消費與(yu) 市場監管工作密切相關(guan) 。未來,市場監管總局將從(cong) 建製度、守底線、拉高線3個(ge) 方麵入手,著力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推動消費提質擴容。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費提質擴容的背後,是政府、企業(ye) 對於(yu) 新需求的關(guan) 注。
中國旅遊研究院總統計師馬儀(yi) 亮注意到,今年以來旅遊市場的一大變化在於(yu) ,一些地方政府注重從(cong) 需求端刺激旅遊消費,“和過往建景區、創品牌等關(guan) 注供給的行為(wei) 不同,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直接麵向需求側(ce) 找創新,如舉(ju) 辦村BA等活動吸引遊客,讓頭部景區免費、管理價(jia) 格漲幅等。”
在馬儀(yi) 亮看來,一方麵,個(ge) 體(ti) 商家往往不具備足夠的能力獨立舉(ju) 辦活動,另一方麵,這也符合當前遊客的消費需求,即更加關(guan) 注活動或旅行能帶來什麽(me) 。
作為(wei) 服務消費的重點領域,文旅消費也在《措施》中占到了一定篇幅。張學誌注意到,《措施》明確全麵落實帶薪休假製度,鼓勵錯峰休假、彈性作息,促進假日消費。在保障遊客自主選擇權的基礎上,《措施》支持不同區域景區合作推行聯票模式,鼓勵景區結合實際實施一票多次多日使用製,更好滿足遊客多樣化需求。
“擴大內(nei) 需正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在張學誌看來,以需求為(wei) 出發點優(you) 化供給,將為(wei) 居民提供更多選擇機會(hui)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yun)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