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東:做好家庭語文培養,建設書香家庭,給孩子心靈灑下可以發芽的種子
中新網8月22日電 8月19日晚,魯迅文學獎得主、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譚旭東(dong) 攜新作《作文課:讓創意改變作文》,走進上海書(shu) 展,暢談家庭語文教育。譚旭東(dong) 以自己多年指導中小學語文教育的經曆與(yu) 大家分享:家庭語文讀寫(xie) 的培養(yang) ,對孩子的成長和語文的進步,都非常關(guan) 鍵。
譚旭東(dong) 與(yu) 現場觀眾(zhong) 分享了自己家庭教育的經驗。他說,自從(cong) 自己做了父親(qin) 後,就特別關(guan) 注孩子的教育。自己的家是一個(ge) 書(shu) 香家庭,在自己家裏最多的家具是書(shu) 架,最多的東(dong) 西就是書(shu) 。一個(ge) 書(shu) 香家庭,對孩子的培養(yang) 很重要。當前的學校語文教育,存在很多問題。很多老師不會(hui) 教這門課,不知道怎麽(me) 教閱讀和寫(xie) 作。很多孩子從(cong) 小學開始學了這麽(me) 多年的語文,但是到了中考高考,600字-800字的考試作文卻寫(xie) 不好,這說明當前的課堂教學方法存在很大的問題。於(yu) 是譚旭東(dong) 開始從(cong) 文學教授的角度介入中小學語文教育,去很多中小學校指導老師們(men) 的教學,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出版了多部指導語文教學的著作,《作文課:讓創意改變作文》就是這樣一本書(shu) 。
很多人不理解語文兩(liang) 個(ge) 字究竟指的是什麽(me) 。譚旭東(dong) 說,語文一詞源自教育家葉聖陶,口頭表達是“語”,書(shu) 麵寫(xie) 作是“文”。口頭講故事與(yu) 寫(xie) 故事是不同文化內(nei) 涵、不同層次的語言文明。很多人不讀書(shu) 、不接受學校教育,沒有受過經典閱讀的滋養(yang) ,口頭表達也很好。閱讀是寫(xie) 作的根基。每一個(ge) 愛寫(xie) 作的人,都要理解文學寫(xie) 作與(yu) 經典閱讀之間的密切關(guan) 係。很多家長和老師給孩子閱讀的材料都是選一些片段,讓孩子短時間內(nei) 多讀一些“精華”用來應試,譚旭東(dong) 認為(wei) 這樣的方法並不可取,讀書(shu) 應該是讀整本書(shu) ,反複讀,讀出作者寫(xie) 作時的情緒、思想,感受文字傳(chuan) 遞的美感,隻有這樣,孩子才能真的對這本書(shu) 有所感受。
很多人說自己的孩子讀了很多書(shu) ,依舊寫(xie) 不好作文,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多是浮光掠影的休閑閱讀,無法很好啟發孩子,無法讓寫(xie) 作的種子生根發芽。閱讀和寫(xie) 作不是簡單的輸入和輸出的關(guan) 係,而是一棵大樹的種子生根發芽的過程。如果能讓孩子多讀經典,很好地感受作者創作時的情緒、思想和美感,孩子心中就會(hui) 灑下一顆可以發芽的種子。
譚旭東(dong) 還提出,現在的兒(er) 童文學創作應該強調語文性和人文性,作家應該有溫暖的目光注視兒(er) 童的世界,要重視自己的作品文字的人文性,讓自己的作品能夠激發孩子創造力。希望更多人重視家庭語文教育的培養(yang) ,彌補學校語文教育的不足。助力孩子的成長。同時,譚旭東(dong) 也呼籲社會(hui) 上能有更多有識之士加入到兒(er) 童文學寫(xie) 作的行列中來。
麵對麵交流中,譚旭東(dong) 實例結合經驗的教育分享深深打動了現場的眾(zhong) 多家長。大家紛紛主動提問,如何給孩子提高語文成績、如何給孩子買(mai) 書(shu) 選書(shu) 等。譚旭東(dong) 建議大家結合中小學語文教材,選名家代表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又可以很好地擴展閱讀。家長可以為(wei) 孩子選擇中外文學經典的優(you) 秀版本,讓孩子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同時鼓勵孩子在書(shu) 店選擇自己感興(xing) 趣的休閑閱讀書(shu) 籍,孩子對閱讀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自然會(hui) 遠離手機和遊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