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沿著大運河看江蘇——工業篇

發布時間:2023-08-22 16:17:00來源: 央視網

  “致敬工業(ye) 百年,仰止智造龍城”,大運河孕育了厚重綿長的曆史文脈,同時也成為(wei) 中國近代工業(ye) 的重要發祥地,一百多年前,民族工商業(ye) 在運河兩(liang) 岸迅速崛起。此後,中國實體(ti) 經濟在百舸爭(zheng) 流中蘊積了敢為(wei) 人先的底氣和直麵時代洪流的勇氣。

  宋代的《太平寰宇記》形容江蘇省常州市的地理位置為(wei) “三吳襟帶之邦,百越舟車之會(hui) ”,大運河地跨新北區、天寧區、經開區等五大區,沿線工業(ye) 遺產(chan) 點約38處,自西向東(dong) 包括常拖廠、恒源暢廠、大明廠、戚機廠等。整個(ge) 地圖形狀神似一隻巨大的“運河之眼”,守望著運河的潮起潮落和沿線工業(ye) 的發展變遷。

  首開先河的是紡織工業(ye) ,清鹹豐(feng) 年間常州出現第一家染坊——“三陽泰青坊”,光緒年間(1906年)開設第一家織布廠——晉裕織布局。此後,手工、印刷、交運、糧食加工等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在運河兩(liang) 岸。

  辛亥革命後,有誌之士紛紛在運河兩(liang) 岸興(xing) 辦工廠,推動了民族工商業(ye) 的崛起。紡織業(ye) 、糧油加工、機械製造、電力等一大批企業(ye) 蓬勃發展,創下一個(ge) 個(ge) 延續百年的業(ye) 界傳(chuan) 奇。

  紡織業(ye) 中最負盛名的是大成廠,1916年3月,蔣盤發、劉國鈞、趙錦清等人合資組建常州第一家現代意義(yi) 上的機器織布廠——大成紡織公司,也是江蘇省最早的動力單織廠。大成廠僅(jin) 用20年的時間在常州乃至漢口、上海、重慶以及港澳台地區、東(dong) 南亞(ya) 等地建立了分廠,成為(wei) 中國近現代紡織企業(ye) 的代表。

  恒源暢廠前身為(wei) 三和布廠,後更名為(wei) 第五毛紡織廠,現改建為(wei) “運河五號”創意街區,成為(wei) 江蘇省乃至全國近代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利用的成功實例。2019年,被國家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列入第三批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名錄。

  黑牡丹集團是國內(nei) 最早開始生產(chan) 牛仔布的紡織企業(ye) ,曆經八十餘(yu) 載,仍在追求創新發展。

  戚機廠前身是1898年清政府建設的吳淞機廠,1936年因日本侵略上海,吳淞機廠遷到戚墅堰,改名為(wei) 戚墅堰機廠(簡稱戚機廠)。改革開放後,戚機廠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280係列柴油機是戚機公司自主研發的產(chan) 品,以280柴油機為(wei) 核心動力的東(dong) 風8、東(dong) 風8B等成為(wei) 鐵路貨運的主力牽引機型,東(dong) 風11、東(dong) 風11G機車更是在中國鐵路前五次大提速中擔當動力先鋒。新時代,戚機廠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產(chan) 品銷往阿根廷、澳大利亞(ya) 、泰國、肯尼亞(ya) 、尼日利亞(ya) 等20多個(ge) 國家,成為(wei) 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ye) “走出去”的排頭兵。(央視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