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全國已建成城市綠道超9萬公裏,你家門口有嗎?

發布時間:2023-08-22 16:17: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幾年,許多城市都在大力推進城市綠道建設,我們(men) 身邊的綠道是越來越多、越來越長,就像一條條不斷延伸的綠色“毛細血管”,它們(men) 不僅(jin) 串起了沿線的風景,更不停裝點豐(feng) 富著百姓的生活。近日,記者從(cong) 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獲悉,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城市綠道超過9萬(wan) 公裏。

  全國已建成城市綠道9萬(wan) 餘(yu) 公裏

  綠道,可以簡單理解為(wei) 綠色的道路,是城市裏以遊憩、健身為(wei) 主,兼具綠色出行和生物遷徙等功能的綠色線性空間。近年來,各地不斷加快推進城市綠道建設,完善綠道服務設施,著力為(wei) 群眾(zhong) 休閑遊憩、運動健身、綠色出行提供便利。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城市綠道9萬(wan) 餘(yu) 公裏。其中,按計劃今年各地應建設綠道4000公裏,目前已開工近3000公裏。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王忠傑:綠道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綠色出行的可能性,減少了居民的碳足跡,對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具有積極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全國綠道建設蓬勃發展,各省市相繼製定了相關(guan) 技術標準和管理規範。

  作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和健康中國的重要內(nei) 容,各地在城市綠道建設過程中,力圖通過綠道建設,不僅(jin) 串聯起城市的綠色生態空間,更為(wei) 市民提供了安全便捷的“上班路”“回家路”,以及親(qin) 近自然、放鬆身心的“跑步道”“騎行道”,讓群眾(zhong) 的幸福感與(yu) 獲得感在一條條綠道中可觀可感。

  城市綠道 讓生活更便捷

  一條條城市綠道不僅(jin) 讓綠色綿延,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也將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和健康的生活理念帶入百姓生活。

  總台央視記者 金曉曦:我現在是在北京南二環旁的一處城市綠道上麵。今天雖然天氣比較熱,但是走在步道上麵,頭頂是成蔭的綠樹,旁邊是綠綠的草地,附近還有護城河,感覺還是比較涼爽的。我通過手機查了一下,像這樣的綠道,附近5公裏還有十幾處,周圍的居民有很多選擇。

  北京市民:尤其這個(ge) 地方,有人行的步道,有車行的車道。我們(men) 離這裏很近,早上起來,在林蔭道裏散散步,純粹是一種享受。

  如何讓綠道更好地為(wei) 出行提供服務,北京在綠道建設之初,就注重通過規劃將綠道與(yu) 周邊結合成片。前不久,北京市一段39公裏的綠道的項目建議書(shu) 獲得北京市發改委批複,這段即將建設的綠道,要串起沿線約320個(ge) 居住區、4處產(chan) 業(ye) 園、7處公園綠地。

  目前,北京已建成綠道總長約821公裏,其中中心城區約210公裏。隨著新建改造裏程不斷延長,綠道逐漸連線成網,再聯網成片,更多市民可以在上麵休閑、健身、出行,享受家門口的新鮮綠意。

  而在青島即墨,自從(cong) 市民劉程程家附近的沿河綠地建成後,她就從(cong) 開車上下班改成了自行車騎行通勤,不僅(jin) 路上的時間縮短了,還能一路上欣賞四季美景。

  即墨市民 劉程程:騎著自行車在綠道上下班,心情都變好了,而且安全性也很好,沒有穿插的車輛,不用經曆堵車,等紅綠燈,能節省5分鍾的時間。

  打通公園綠地間的“微循環”,讓城市更加宜居,最近五年,即墨將新增城市綠道建設列入財政投資重點工程。墨水河公園是即墨中心城區最大的開放式公園,為(wei) 了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有良好的“綠色”體(ti) 驗。當地依托墨水河龍泉河綜合整治工程,同步規劃建設了約40公裏的沿河綠道,讓“綠色福利”持續升級。

  青島市即墨區市政和園林環衛服務中心 王玉婷:這40公裏的沿河綠道,在原有步行道的基礎上,又融入了體(ti) 育運動、休閑旅遊、交通出行這些功能板塊,不僅(jin) 連接公園河畔,還串聯起了市民家門口的綠色通道。

  可騎行可慢跑可賞景,近年來,各地不斷通過綠道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品質。與(yu) 此同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也已將道路綠化作為(wei) 城市園林綠化的重要內(nei) 容,在係列政策文件中,對道路綠化作出具體(ti) 部署,將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城市林蔭路覆蓋率等作為(wei) 園林城市創建的重要內(nei) 容,促進各地實現“有路就有樹,有樹就有蔭”的目標。

  用綠道串起公共服務網

  近年來,各地在不斷織密“出門見綠”的城市綠道同時,還大力推進“綠道+”模式,即通過綠道的建設,構建“15分鍾基本公共服務圈”,用綠道串聯起各類公共服務點位。

  在江蘇徐州,前不久剛剛全麵開放的和平路綠道,是主城區的首條綠道。當地在改造之初,就確定了增改小場地、融合大場景的原則,為(wei) 市民們(men) 構建一個(ge) 可休閑、可體(ti) 驗、可健身的城市休閑綠色廊道空間。

  江蘇省徐州市雲(yun) 龍區園林處副處長 李瑞:和平路綠道按照“輕裝修,重裝飾”原則,分級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及活動空間,讓城市綠道與(yu) 生活融合,滿足各個(ge) 年齡層居民需求。

  而在四川成都,當地目前已累計建成各級綠道6500餘(yu) 公裏,1500多個(ge) 公園在城市中星羅棋布,植入文旅體(ti) 及科技設施3500餘(yu) 個(ge) 。近幾年來,依托綠道、公園等綠色資源和開敞空間,成都統籌布局了超過1700處文體(ti) 旅商設施,全麵提升42個(ge) 商圈、63個(ge) 特色商業(ye) 街區的服務。在綠道的串聯下,城市成為(wei) 公園,公園又是家園。商店、書(shu) 坊、花店、咖啡館分布於(yu) 綠道之間,為(wei) 市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務。

  成都市民 陳君彥:成都的綠道設施都很專(zhuan) 業(ye) 、很全麵,比如橡膠跑道、籃球場、羽毛球場一應俱全,而且綠道沿途還有很多便民的設施補給的設施。

  目前,成都市以“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yu) ”的理念,規劃形成了區域級、城區級、社區級綠道體(ti) 係。借助這一條條綠道,各部門積極推動各類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有機串聯了現有文化、教育、醫療、體(ti) 育等城鄉(xiang) 公共服務點位,加速打造“15分鍾基本公共服務圈”,讓綠色不僅(jin) 鋪進“家門口”,還能為(wei) 周邊居民提供更多各類服務。

  天府綠道集團總工辦管理工程師 張文麗(li) :環城生態區已貫通環線100公裏一級綠道、建成近400處各類體(ti) 育場地、100餘(yu) 處文化設施。我們(men) 綠道是開放式、多功能的,日常也會(hui) 聯動學校、社區、公益組織,舉(ju) 辦了很多便民公益的活動。

  目前,四川已經成都經驗推廣到全省,著力打造一批“綠道生態公園”、“綠道社區公園”和“綠道體(ti) 育場”。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景觀園林處處長 李根芽:我們(men) 將持續在全省因地製宜推進綠道建設,規劃“十四五”期間新增和改建城市綠道2000公裏以上,力爭(zheng) 城市每1萬(wan) 人擁有綠道1公裏,引導各地依托綠道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市民可參與(yu) 的活動,讓居民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綠道非常“道”:以道怡人 更以道興(xing) 業(ye)

  除了好看好玩,各地近年來還不斷通過綠道建設,將城市及周邊鄉(xiang) 村有機聯係起來,統籌推進文體(ti) 旅商農(nong) 融合發展,營造更具吸引力、影響力和競爭(zheng) 力的生活、消費新場景。

  浙江台州仙居縣的永安溪綠道,宛若一條綠絲(si) 帶,緊緊依偎著永安溪,自成一景,相輔相成,途經六個(ge) 街道鄉(xiang) 鎮,串聯起神仙居景區、高遷古民居、淡竹原始森林、桐江書(shu) 院等103個(ge) 景觀節點。圍繞這條綠道,當地建設了大小驛站、快捷餐飲服務、遊船碼頭等設施,不僅(jin) 提高遊客體(ti) 驗,也創造了多元旅遊消費新場景。

  浙江台州仙居縣商家 胡軍(jun) 輝:我們(men) 從(cong) 一家店到三家店,第四家店已經在裝修,馬上也開業(ye) 。我自己切身的感受就是因為(wei) 遊客多了,我們(men) 飯店裏麵就餐的客人也多了,對我們(men) 來說是一個(ge) 重大的利好。

  此外,圍繞綠道建設,當地還積極拓展各類體(ti) 育健身賽事活動,推出了全民騎行綠道、綠色永安溪活力彩虹跑、綠道國際馬拉鬆等一係列體(ti) 育賽事,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馬拉鬆愛好者、騎行愛好者共同在山水田園風光中感受生態魅力,打造體(ti) 育消費新場景。

  不隻是浙江,近年來各地聚焦市民就近健身需求,利用公園綠地、城市剩餘(yu) 空間、“金角銀邊”,持續新建改建一批體(ti) 育公園,打造多類體(ti) 育消費新場景。

  清華大學體(ti) 育產(chan) 業(ye) 研究中心主任 王雪莉:綠道這樣的一個(ge) 新的體(ti) 育空間的出現,確實可以帶動我們(men) 好多體(ti) 育產(chan) 業(ye) 的發展,比如說最直接的我們(men) 的體(ti) 育+旅遊。我們(men) 國家的城市綠道已經開始了相關(guan) 的嚐試,比如說城市馬拉鬆、自行車、慢跑、健身跑這樣的賽事,據我所知大概都已經不下十幾個(ge) 這樣的賽事了。

  (總台記者 楊瀟 金曉曦 張國亮 陳亞(ya) 宇)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